详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1期   作者:先正均
[导读] 新课标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强调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需要关注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文章简要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详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以供相关教师参考与借鉴。

先正均   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石寨学校
【摘要】新课标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强调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需要关注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文章简要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详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以供相关教师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阅读能力;重要性;培养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3-198-01

        现代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要求人们不仅要“学会”,更要“会学”。要想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阅读是自学的主要形式,自学能力的核心是阅读能力。数学阅读能力是一种重要的数学能力,它是数学思维的基础和前提。我们有一些偏见,认为阅读只是语文教学的事,在数学的教与学的过程中,仅注意数式的演算步骤,而忽略对数学语言的理解。要想使数学素质教育目标落到实处,使学生最终能独立自主地学习,就必须重视数学阅读,特别是引导学生如何进行数学阅读至关重要。
        一、培养数学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数学语言是一种科学语言,它是指对数学概念、公式、定律、法则及解题思路、推导过程等的表述,具有准确、简练、抽象和符号化等特点,掌握数学语言能更好地概括事物的规律、揭示事物本质,有利于思维发展。数学教学过程伴随数学语言的学习,数学语言的学习离不开阅读。阅读能力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自学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一个阅读能力不好的学生就是一个潜在的差生。如果在小学里没有教会他迅速地阅读,他日后学习中就会遇到无法克服的困难。”由此可见,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其阅读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对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激发学生对数学的阅读兴趣
        1.积极创设阅读情境
        在小学数学的教材中具有极为丰富的学习内容,不仅有精炼的文字语言的描述和有趣的数学符号,还有一部分方程以及求最大公因数和圆周率等十分有趣的数学题,同时教材中的“说一说”以及“比一比”和“你知道吗”等环节中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讲都是很新奇的,老师可以充分地利用教材中的这些有趣的内容进行阅读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阅读兴趣。
        2.加强示范阅读和实践活动
        老师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有关材料的示范阅读时,要利用自己情感经验去引导学生,利用活泼的数学语言以及形象的手势和生动的表情调动学生对数学的认知。


这样就能树立学生良好的阅读形象,引导学生在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科学合理地安排数学综合实践,让学生在讲述数学家的故事以及猜数学谜语和做数学游戏等活动中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然后利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
        小学很多数学老师认为孩子还小,不愿放手让学生通过阅读来获得新知,该阅读的时候常常代替学生,学生读的机会少,甚至一节课,学生没有机会读书,课堂上往往是学生听得多,而读得少。久而久之,学生也就没有了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意训练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使学生具备阅读数学课本的能力。教师应该带领学生逐步学会看懂图、式、文,理解关键词语,引发学生思考。另外,教师对课本内容还要提出更明确而具体的要求,让学生养成先阅读后做作业的好习惯。教学中,常发现有的习题学生解答不出时,只要教师让他将题目重读一遍,有时甚至读到一半时,他就会突然明白。更有不少学生由于没有仔细读题,对题意一知半解,造成了许多不应该出现的错误。诸如此类问题出现的原因一般都与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很大关系。教学中,可以要求学生“读题三遍再下笔”,第一遍先通读题意;第二遍会用自己的话解释题意;第三遍要找出关键点,找出数量关系。学生逐渐养成了解题前认真阅读题目的习惯,正确率也大大提高。此外,还应该培养学生阅读数学课外书籍的好习惯,引导学生多读一些数学课外书籍,让学生从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奥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爱阅读的好习惯。
        (三)加强课外阅读的拓展
        除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外,还在通过课后的拓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如通过数学报纸、数学绘本等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目的是使学生的阅读不仅局限于课堂。教师可以为学生推送数学读物,并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笔记或读后感的写作,并通过定期的课后阅读交流与展示使学生在体验阅读的趣味性的基础上,能坚持阅读,能通过阅读积累提升阅读能力。学生在课后阅读练习过程中,能通过不同材料的阅读,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能在展示交流中掌握阅读的重要技巧。学生在课后阅读过程中,遇到自己不理解的题目,可以通过画图的方法进行解答。如在阅读相遇相关问题“客车每小时速度是80千米,货车每小时速度是50千米,经过两个小时相遇,两地相距多远?”时,学生可以利用形象阅读法进行阅读,通过图画的形式将题干中的信息进行展示。学生先用点和线段的形式将客车和货车的地点和行驶距离进行呈现,借助图进行理解,在掌握题目关键信息后进行题目解答。
        结语:
        总之,以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开展时,数学知识点的传授往往是教师课堂所重视的,同时也会对学生所学知识内容的掌握过于看重,相对的在培养且提升学生数学阅读习惯以及能力方面则往往忽视。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学好数学知识的关键基础就在于学生良好数学阅读能力的具备,这一能力的培养对教师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也能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1]杨云.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体验式教学的实践与应用[J].小学生(下旬刊),2021(02):115.
[2]周文珍.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数学文化的路径研究与阐述[J].小学生(中旬刊),2021(02):15.
[3]陈闽.谈趣味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小学生(中旬刊),2021(02):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