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课内阅读扎“根”拓课外阅读成“树”——课内外阅读链接教学探析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2期   作者:蒋丽容
[导读] 阅读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使学生变得聪明。不仅如此,阅读还是学生打开世界的另一扇窗户,能够让学生尽情领略外面世界的繁花似锦,提升审美情趣。因此,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阅读带给学生的有益影响,并努力构建课内外一体化的阅读体系,使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在阅读中成长,获得全面发展。

蒋丽容     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凤鸣小学  511500
【摘要】阅读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使学生变得聪明。不仅如此,阅读还是学生打开世界的另一扇窗户,能够让学生尽情领略外面世界的繁花似锦,提升审美情趣。因此,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阅读带给学生的有益影响,并努力构建课内外一体化的阅读体系,使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在阅读中成长,获得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链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3-029-01

        每一位语文教师都非常重视阅读教学,也明白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链接的重要性,但由于操作不当,使得在拓展教学中仍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如课外阅读太随意,缺乏指导;未能找准课内外阅读有效融合的切入点等。根据这些问题,结合阅读教学实践,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结合课内阅读,指引学生课外阅读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把每单元的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在一起,真正做到依托课内阅读向内课外延伸、向课外拓展的阅读教学要求,达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因此,教师要有效利用部编教材,搭建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有效桥梁,巩固课内所学的同时,还开阔视野。
        例如,学完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寓言故事《陶罐和铁罐后》,让学生阅读《狐狸和葡萄》《农夫与蛇》等伊索寓言故事,感受小故事中蕴含的大道理;学习苏轼的词《饮湖上初晴后雨》前,让学生阅读苏轼其它描写景物的词,如《惠崇春江晚景》、《海棠》等,体会苏轼描写景物“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仰有俯”的特点,为更好地分析和理解本课的词做好充分的准备。另外,教师还要注重方法的指导,坚持“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原则,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时,把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中,如批注阅读、边读边思、读中感悟等。让学生把优美的词语、句子用不同的符号标注起来,并反复阅读记忆,最终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词语、题眼、文眼等深入思考,并依此提纲挈领,概括感悟文本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等。长期坚持下来,学生不仅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他们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创新能力也会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根据兴趣推荐阅读
        学生的知识经验30%得益于课内,70%得益于课外。


由此可见,课外阅读是学生获得知识、丰富经验、开阔视野的主要方式,是一种重要的学习途径。因此,教师要向学生积极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课外书籍,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但课外书籍很多,该向学生推荐哪些书呢?这就需要教师从小学生的年龄和身心特点入手,推荐他们感兴趣的、喜欢的课外书,学生只有对阅读书籍感兴趣,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积极地读,确保阅读效果。如三年级学生身心发育不成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教师就可以向他们推荐一些通俗易懂的童话故事,如《皮皮鲁传》、《小猪唏哩呼噜》、《木偶奇遇记》等。这些故事生动有趣,讲述了一些动物的探险、奇遇等经历,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欲,因而深受学生喜爱。除此之外,学生的个性、喜好、兴趣、经历等有所不同,选择的阅读材料也各有不同。为此,教师要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看的课外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由民主、和谐融洽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阅读,让思维在阅读的世界里自由翱翔,逐渐提高阅读水平。
        三、指导学生学以致用
        要想做好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有效链接,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好教材的作用,让学生依托教材学会举一反三,充分发挥课内阅读的示范性、导向性,用教材打开课外阅读的缺口,从而使课内阅读向课外辐射,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教师要抓住两者的关系,加强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
        例如,学习了部编版三年级《海底世界》一课后,学生学会抓住中心句“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将文章分为两部分“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来提炼主旨,深化对主题的理解,表达了作者对海底世界的赞美之情。利用这一方法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外科普文章《昆虫的翅膀》,有了课内阅读经验做铺垫,学生一下就找到了文章的中心句“昆虫的翅膀能够协调动作,保持飞行平衡”提炼出文章的主旨“昆虫的翅膀对飞行的作用”,并围绕这一中心展开有针对性的阅读,大大提高了阅读效果。课外阅读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文章给学生阅读,使学生真正掌握阅读方法,学会阅读,从而避免一头扎到书海里盲目阅读,这就是所谓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有了,兴趣有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就会如虎添翼、如鱼得水,学生乐读、善读,效率自然有所提高。
        总之,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难点是创作的源泉,作为语文教师,只有建立课内外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才能使阅读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下去,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使阅读成为学生 的学习需要、生活需要,成长的沃土。
参考文献:
[1]黎春红.小学语文中高年级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策略研究[J].长江丛刊,2019(27):32-33.
[2]刘艳秀.浅析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结合的策略[J].中华少年,2019(03):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