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2期   作者:纪玲
[导读] 整本书的阅读需要学生深入浅出,从基础的组织框架,到内在的情感体验,将阅读的难点逐个击破,并尝试从不同的视角展开语文的整本书的阅读分析,融合自身的情感使得阅读成为学生打开世界的窗户,借助阅读情境认识到更多的缤纷情境,深刻的体悟阅读给予的启示。

纪玲   苍溪县龙山镇中心小学校  628425
【摘要】整本书的阅读需要学生深入浅出,从基础的组织框架,到内在的情感体验,将阅读的难点逐个击破,并尝试从不同的视角展开语文的整本书的阅读分析,融合自身的情感使得阅读成为学生打开世界的窗户,借助阅读情境认识到更多的缤纷情境,深刻的体悟阅读给予的启示。
【关键词】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3-051-01

        小学语文的阅读是一项常规化的任务,但需要长期坚持,并非三两天的阅读就能够累积了语文的知识,帮助学生体察语文的内涵的,而小学生的自制力较差,通常在整本书的阅读中,需要教师不断的敦促才能够读完并进行批注思考,部分学生囫囵吞枣,读过后对于书中的信息记忆不够深刻,部分学生又总是难以推进自己的阅读任务,教师应结合学生阅读整本书的种种情况,给予学生正确的阅读指引,帮助学生及时在阅读中排忧解难,逐渐的通过阅读累积素材,借助阅读的信息触动学生的心灵,强化学生的精神感悟。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整本书的阅读更加注重对学生的阅读习惯培养,基于学生每天能够阅读的数量和质量,让学生在每一个章节的阅读中,形成记笔记和分析的习惯,部分学生阅读的时间较为紧凑,也应在脑海中引发阅读的构思,课堂上给予学生独立的时间思考阅读的问题,互相分享自己读后的感想和一些感悟,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夯实基础,并形成一个系统化的阅读体系,每天都合理的安排阅读的任务,阅读中有理有据有章法,将阅读当做是消遣,又逐渐在阅读的过程中品咂到语文的魅力。比如《寓言两则》一文,就只包含了“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这两则寓言,为了让学生汲取更广泛的知识,笔者就鼓励他们去阅读寓言故事书,大致一个月后,很多学生不仅学到了更多的寓言故事,比如,“掩耳盗铃”“守株待兔”等,还自主阅读了《格林童话》《十万个为什么》等书籍。可见,教师一旦能给予学生恰当的指导,激起他们的阅读兴趣,就会使他们慢慢养成读书的好习惯。笔者认为,这不仅是对于他们现状的一个良好塑造,也能使他们的未来甚至一生养成一个永不过时的好习惯。“教是为了将来不用教”,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理所当然要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做法如下:“不动笔墨不读书”。鼓励学生多读书勤动笔,既可以在书上做眉批,划线打重点号,也可以边读边思考,阅读后用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督促他们做到勤动笔多看书,及时写自己的感受,促进理解消化,提高表达能力。在学生认真写读书心得的基础上,定期利用语文课进行交流,评出优秀读者给予表扬,做到以读促说,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同时也领悟到阅读和写作的方法,学校或教师要适当地提供学生把阅读的感受和习作展示出来的场地。
        二、齐读与互读相结合
        所谓齐读,是指教师推荐一些好的书目要求学生去阅读,并分享阅读心得。就笔者而言,每上完一组课文或者两组课文,笔者都会选一本较有典型性的书籍让学生去阅读,比如笔者曾经推荐的一本书是《鲁滨孙漂流记》。笔者给他们半个月的时间进行阅读,然后写400~500字的读后感。


有的学生认为鲁滨孙的冒险精神很值得我们的学习,并表示对冒险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有的学生则表示可以表扬,但是不赞成这样做,因为对于他们这个年龄来说,还没有足够的能力支持他们的冒险行为。所谓互读,是指鼓励学生分享自己阅读过的书籍,同学间相互交换书目进行阅读。比如,可以将教室的一个角落化为“阅读角”,学生可以将自己认为好的书籍放到阅读角,供其他学生阅读,同时也可以阅读阅读角的所有书籍。
        三、激发博览群书的兴趣
        学生的个性不同,年龄不同,也就各有偏好,低年级学生都特爱看童话故事,而猜谜、科技、名人传奇、歇后语、寓言等之类的书却极少问津。鲁迅曾说过,读书正如蜜蜂采蜜,倘若只叮在一处,所得就有限。因此,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尽所能激起学生阅读多种书籍的兴趣。拓宽阅读空间,激发阅读兴趣。教完书上的一些课文外,可介绍学生阅读相应的课外书。如:学完古诗后,推荐学生选读《唐诗三百首》,在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可读《安徒生童话》……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读小学生版的"四大名著",读儿童报刊及科普读物。帮助学生随课文选择一些文学性、趣味性强的课外儿童诗、歌、谣、趣味故事、优秀作文等,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知识面。巧设阅读契机,激发阅读兴趣。我精心设计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有一种看书的需要。
        四、联系背景激活阅读迁移力
        很多文学作品都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引导学生关注作家,关注作品产生的背景,可以激发学生了解作者生活时代的欲望。《大森林的小木屋》《农场少年》《梅溪河岸》《银湖畔》《大草原小镇》等九部《小木屋》系列作品。她的作品都以童年时代的西部开拓经历为背景,既描写自己童年的快乐自由生活,也描写一家人遭受挫折时同舟共济的艰辛历程。它不但记录了美国拓荒时代的历史,更记录了个人的成长。可让学生去了解作者的背景与写作的故事经历等,这样有助于在阅读中发散思维。
        五、多角色助读提高阅读能力
        寻找合作伙伴,多角色帮助阅读,是一种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好办法。学生可以在阅读中,自己寻找伙伴,可以是同桌,可以是邻居朋友,可以是家长,也可以是老师。根据内容、题材的不同,可以充当各种角色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一些童话故事的阅读,很适合充当小导演角色,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意,编导出一个个小节目;有时,学生也可以充当小老师角色,把你所阅读过的故事讲给几个小伙伴听,或家长听;有时,学生还可以担任小评委角色,把你看过的诗歌、童谣等向同学推荐,举行一个朗颂会,你来评,也可以聘请老师当顾问;有的故事中,文中有画,画中有文,此时,你可以自己充当小画家,大胆想象,画出一幅幅充满个性的画来。这些活动学生虽然无法做到尽善尽美,但却给课外阅读的这片天地注入了个性和活力,融入了趣味。
        总之,整本书阅读指导的一个重要路径就是以一本书或几本书的深入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会阅读的方法,从而培养阅读的习惯。这样“悦读”,增强了阅读的相关性与持续性,更容易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素养。
参考文献:
[1]胡芳.试论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6,03:23.
[2]戚丽玲.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的研究[J].中华少年,2016,24:29-30.
[3]赵福楼.完善中小学语文阅读体系——“整本书阅读”倒逼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J].语文教学通讯,2017(25):23-26.
[4]巨同菊.关于小学生读整本书的阅读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8(1):131-1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