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 韩珊珊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2期   作者:韩珊珊
[导读] 小学数学教学中,师生互动过程中时常会产生错误,如何有效利用这些错误资源来为教学服务越来越受到一线教师的关注。本文试图按照什么是数学错误资源,错误资源的利用情况,使用错误资源有何意义以及错误资源有效利用策略的逻辑体系阐明问题,并结合个人教学实践谈谈对小学数学错误资源有效利用的点滴体会。

韩珊珊    吉林省通化市东昌区胜利小学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中,师生互动过程中时常会产生错误,如何有效利用这些错误资源来为教学服务越来越受到一线教师的关注。本文试图按照什么是数学错误资源,错误资源的利用情况,使用错误资源有何意义以及错误资源有效利用策略的逻辑体系阐明问题,并结合个人教学实践谈谈对小学数学错误资源有效利用的点滴体会。
【关键词】错误资源;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3-047-01

        由教育部制定的201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实施有效教学。”当下上海正在深入推进“二期课改”,现实的学习中学生必然会产生许多始料未及的错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清醒地意识到:错误是学生数学思维的真实展现,教师要及时捕捉日常教学中有价值的错误资源,充分地利用这些资源实施有效教学。
        一、出现错误时,包容错误----暴露学生思维
        著名特级老师华应龙曾在多个场合谈及他个人的教学主张:教育即融错。实际教学中,老师和学生都会发生错误,关键是我们能不能以包容的心态,深入思考错误产生的根源,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让学生在经历“自我否定”的过程之后建构正确的认知结构。师生间的交流、互动一个错误也没有,那么我们首先应思考的是这样的教学是否真实,这样的教学有无必要。真正精彩的课堂,不是“一帆风顺”毫无差错的课堂,而是“以错而究”深刻探讨的课堂。
        小学生的解题思路和策略容易受当前教学内容的影响,往往不能把握概念的本质属性,对形式相似、结构相近的数学问题容易产生混淆。上述案例中学生将《商不变性质》的强认知因素:两个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数(0除外),负迁移到了这一题中,忽略了商不变性质使用的前提条件,造成“误解”。学生出现这样的错误,教师并没有急于让成绩优秀的学生包办,而是先运用估算策略使全体学生认识到上面解题过程是错误的,然后老师和出错的学生一起来分析错误的来龙去脉,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认识,最后老师又有意识地让学生学以致用,最大发挥错误资源的教育功能。
        二、主动出击,诱导错误---加深理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催化剂”。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有时还要故意在知识的关键环节处给学生设 “套儿”,诱使学生“误入歧途”,让学生在纠正错误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教学中,我们需要不断钻研教材,深入研究学生,在准确把握教材和学生学习心理的基础之上,智慧地安排练习,巧妙而自然地地诱发错误资源,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思考,学会批判,这样习得的知识才真实,更持久。



        三、没有错误时,预设错误---防患于未然
        学习过程中,有些错误随着教学的推进学生会很明显暴露出来,但是还有很多问题隐藏在“幕后”,这就要求老师针对学生学习数学的重点、难点、盲点精心预设并适时呈现错误,引导学生主动识错、纠错,完善认知结构。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从错误中获得的对事物认识远比只从正确的结论中感受要深刻的多”。实际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经验,准确把握学生的学情,预先设计学生容易发生错误的典型问题,并提供必要的引导和智力支持,及时消除学生疑惑,这样可以有效避免类似错误的重复发生。
        四、捕捉时机,巧用错误---培养创新思维。
        当代哲学家波普尔说:“错误中往往孕育着比正确更丰富的发现和创造因素”。《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也强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当教学中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要能慧眼识真金,及时捕捉错误中的“闪光点”,重视错解中合理成分的提取和激活,给予肯定和欣赏,并给出有建设性的建议,这样往往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激发他们的创新灵感,进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独创性。
        上述教学中,教师及时捕捉错误资源,让学生深入分析错误原因,充分探讨、交流,激发、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的思维创造性让教师惊喜不断,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五、探析根源,及时反思---师生教学相长
        用好错误资源不仅仅可以促进学生自我完善知识结构,如果老师对此进行深入反思的话,也可促进教师自身教学的改进,进而达到师生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
        这一题的错误充分暴露出在梯形相关知识的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学生为什么简单地将上面的一般四边形认为是梯形?学生没有真正掌握梯形的本质属性:1、它是一个四边形2、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梯形的定义: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作充分理解。其次,学生为什么认为梯形的高是从上面一条边向下面一条边画的垂线段?除了教科书上的标准范例影响外,教师对教材的解读还不够专业和深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标准梯形先讲清高的定义:从梯形的上底任取一点向下底作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就是梯形的高。练习环节老师出示一些非标准位置下的梯形让学生尝试作高。
        错误资源不仅仅对学生是有帮助的,对老师而言,学生出现的问题也能反映出教师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老师通过积极反思,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改变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
        总之,学生的错误是一种现实性、针对性、价值性、思考性很强的教学素材。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的错误纳入教学视野,精心组织利用,让学生在辨错、纠错中明理长智,主动建构。以上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关于“错误资源”有效利用的点滴体会。对于如何有效利用学生课后作业中的错误资源还有待于我们一线老师继续深入研究与实践。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