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将数学活动与小学数学进行融合 舒婷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2期   作者:舒婷
[导读] 活动是儿童的天性和兴趣所在,没有活动也就限制了小学生的发展。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就是数学认知的建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不仅有数学的发现,而且还能感悟数学思想方法、积累活动经验,形成数学思维能力及必备品格等。基于此,本文章对如何将数学活动与小学数学进行融合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舒婷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二小学校  617000
【摘要】活动是儿童的天性和兴趣所在,没有活动也就限制了小学生的发展。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就是数学认知的建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不仅有数学的发现,而且还能感悟数学思想方法、积累活动经验,形成数学思维能力及必备品格等。基于此,本文章对如何将数学活动与小学数学进行融合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数学活动;小学数学;融合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3-044-01

        引言
        作为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手段综合实践活动满足了小学生好动、活泼的天性,主要是指在数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经过内容和形式的设计引导小学生参与实践体验活动,增进小学生内心的直观体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该种教学模式由于出现的比较早,大部分学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再加上指导思想研究不到位使得过于重视形式,难以有真切的教学效果,更新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数学活动内涵
        数学活动即为数学学习活动的简称,强调“活动”一词意在突出数学学习是学生自觉、主动地构建新知识经验的行为活动,是学生依据已有经验,对现实情境中的问题进行加工与分析,获得新经验(或新经验结构重组)的心理适应性的过程。数学结论是学习主体依据已有经验,在观察、操作的外显行为与分析推理的内隐思维并行的活动中,获得意义理解,并在应用中得以验证而获得。当然,基于学科特点,数学活动必然要以理性分析、逻辑论证等思维活动为核心。它是由教师精心设计,以学习者为主体的活动系统,包括活动主体、活动内容、活动目标、活动任务、活动共同体、活动工具等要素。有效的数学活动体现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调动学习内需的同时,达成数学认知、能力及品格的并行发展。
        二、数学活动与小学数学进行融合的策略
        (一)结合数学游戏,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小学生年龄尚小,生性活泼好动,对游戏有着不可抗拒的喜爱。结合学生这一特点,教师可以尝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数学游戏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凸显。游戏本身具有较强的竞技性,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可以保持高度的热情,带着不服输的劲头融入游戏,并在游戏中有所收获。
        例如,在学习“观察物体”小节中,学生要想建立实物与视图的转化关系,需要大量的直观观察和体验加以辅助。对此,教师收集了生活中常见的正方体、长方体纸盒并发放给各个小组,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画出同一物体从前面、右面和上面三个角度观察的大致视图。


合作学习活动巧妙规避了观察素材过少、观察角度不一致导致视图差异等问题,丰富了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直观体验,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思维。对于数学课堂上的生活活动设计,教师要综合考虑课堂的时空条件,既要营造出积极的学习氛围,又要确保每名学生的有效参与。教师可以用生活物品取代一般教具来设计课堂观察活动,用生活素材激发学生观察学习的兴趣,发挥生活物体各个面图案明显不同的观察优势,进一步凸显不同视角下观察视图的差异性,帮助学生正确区分不同视图,提高学生数学知识建构的准确度。
        (二)更新数学教学理念,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新型的教学模式,必须发展相配套的教学指导思想,尤其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讲授学生听讲是主要形式,限制了学生的参与度和思维活跃性,综合实践活动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提升了学生的整体参与性有利于打造高效课堂。综合实践活动以内容为载体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进行思考、在活动中提升获得感和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思维活跃程度相适应,更新教学理念需要教师不断进行研究和探索适合小学生的学习活动,巧妙融入课堂教学内容改变了知识的传授和接受形式,对于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做出了巨大的推动力。
        (三)开发主题活动,丰富实践活动形式
        对于那些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我们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为学生营造了积极的实践学习氛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低段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但他们对图形的特征还是难以理解。为此,我们组织开展了“比比谁的图案最美丽”和“多变的七巧板”等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这些问题。通过实践操作,不仅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了平面图形的特征,树立了空间观念,增强了动手操作能力,还激发了学生在图形品味数学、探索数学的积极性。学完《位置与方向》和《比例》之后,我们还组织开展了“小小设计师”“我们的校园”等主题实践活动。活动中,学生将数与代数、图形与空间、统计与概率等相关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有的学生绘制了旅行路线图,有的学生绘制了校园平面图,有的学生设计了理想中的家园,学生一个个兴趣盎然,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乐在其中。这些主题新颖、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探索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从中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强大作用,以及数学学习方法的多样性。
        结束语
        总之,数学活动是小学课堂上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数学结论的发现、猜想、探究过程,是发展学生“四基”“四能”的必然过程。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课堂数学活动,是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与素养为追求,让学生的学习真实发生在课堂的高质量的学习活动。
参考文献
[1]王贞.浅析数学活动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结合[J].天津教育,2019(36):16-17.
[2]崔萍.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有效教学策略[J].求知导刊,2019(52):51-52.
[3]杜瑞琼.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读写算,2019(36):1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