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道德教育渗透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2期   作者:秦慧芳
[导读] 立德树人是中国教育之本,为了更好培育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学生,国家在教学改革方面给予了足够重视,尤其是当前提出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体系越发注重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几个方面的素质。其中德育教育更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其关系学生能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及能否发展成对国家和社会有益的人才,所以加强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是每个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基于此,本文章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道德教育渗透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

秦慧芳     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葛洲坝实验小学  443000
【摘要】立德树人是中国教育之本,为了更好培育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学生,国家在教学改革方面给予了足够重视,尤其是当前提出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体系越发注重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几个方面的素质。其中德育教育更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其关系学生能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及能否发展成对国家和社会有益的人才,所以加强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是每个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基于此,本文章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道德教育渗透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道德教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3-063-01

        引言
        教育能够强化学生知识技能水平,更能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等良好品质。语文教学是德育展开有效平台,对发挥语文教学职能与实现情感与态度等教学目标有着积极促进作用。尤其是针对心理发育尚未成熟的小学阶段学生来说,加强德育更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涵与道德品质提升,从而培育更多高素质人才,实现教学质量持续改进。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道德教育渗透的意义
        很多教师刻板地认为,进行小学语文教育就是让学生能够识字、掌握阅读技巧、会写作文。实际上,小学语文的最终目标并不是让学生学会知识,而是要让学生掌握和汉语言相关的知识,这一层面的内容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并循序渐进地将德育相关内容传授给学生。纵观个体的终身发展,把握小学教育的关键时期,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认知基础,将更有利于个体未来的发展。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通过语文教材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能够获得尊敬师长、团结爱国等价值观层面的塑造。这些方面的内容同样可以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找到对应性内容,教师要紧紧围绕教学的中心内容,将德育渗透其中,并让学生通过德育学习,在生活中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这些积极向上的德育也能够改变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刻板认知,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传道”性,从而带动学生更好地认识语文、学习语文,得到学习素养、品德塑造和能力构建,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有利于后续阶段的语文教育开展。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道德教育的渗透策略
        (一)采用比较对照等方法,促进学生对道德问题的思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经常会涉及对某种行为是否正确的问题的探索和思考。教材通过一些课文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正确的价值观,什么是可耻的不良的价值观。在学习这些课文的时候,结合学生自己的所见所闻运用比较法,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他们求知的欲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使他们分清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什么可以效仿,什么应该谴责。看起来教师是在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但是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在这样一种氛围中会不由自主地将自己的经历经验调动出来。所以借助教材上的课文或其中的一些细节内容采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比较和对比进一步地明确哪些是对的,是值得信赖和尊重的。



        (二)立足语文教材,深挖德育素材
        语文教材是语文学科教学的基础,其在经历新课改之后的内容发生了比较大的改变,其中最为显著的变化就是教材中多了许多有关德育教育的内容。为了可以更好地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渗透德育教育思想,同样需要抓住语文教材这一平台,结合德育教育目标与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挖掘,找寻其中契合德育教育目标与要求的教学素材,保证可以利用这些德育素材来构建能够提升学生德育素养的有效语文课堂。在此基础上,可以灵活地结合语文朗读、阅读、写作以及其他教学环节,将这些有关德育教育思想的教材内容有效地融入进去,这样可以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思想。
        (三)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意识水平,为学生树立榜样
        为了增强小学语文德育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应该首先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为学生树立榜样。在学习上,教师要多读书、多学习,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重要性,树立“全民阅读”的意识,并在书中找到更多的人生智慧。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以身作则,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学生都具有向师性,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教师只有在平时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平等待人、团结友爱、积极努力、文明礼貌、勇敢无畏,教师做好自己才会让学生真正地愿意追随并学习。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构建德育教学课堂的时候,应提高个人思想道德意识水平,为学生树立好榜样。
        (四)通过课外延伸教育,实现德育知识的渗透
        语文知识本身就范围甚广,而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生字词、造句、写作就已经压力很大了,与数学科目相比,语文需要学习的知识点比较多,而且要具有一定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的拓展课外知识,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提升学习掌握和分析知识的能力。小学德育的内容比较简单,大多数是团结幼儿、帮助他人、尊老爱幼、爱国爱家等内容,所以我们作为教师在拓展延伸的过程中,要有计划地进行延伸和引入,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德育知识,同时意识到我们引入课外素材的意图。例如,在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教师可以创办一次以爱国为主题的话剧表演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合适的爱国主义题材的故事或者电影,自己改编简单的小剧本,设计动作进行表演。比如,在一次话剧表演活动中,学生选择了红色题材影视剧《小兵张嘎》中八路军和鬼子翻译官遭遇的场景。学生们将八路军和翻译官刻画得淋漓尽致,使得全班学生哄堂大笑。这样,在欢快愉悦的氛围中,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
        结束语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需要巧妙地融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需要教师进一步地提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使之能够自觉地遵守学习中的一系列的规则。教师要主动引导学生对道德问题进行思考和实践,而教师更要采用创新的思路去设计教学,让知识和道德的教育自然融合在一起。
参考文献
[1]张明影.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19(12):18.
[2]党万堂.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学周刊,2020(03):69.
[3]陈冬丽.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51):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