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地理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图技能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2期   作者:杨钦俊
[导读] 在新时期教学改革背景下,教师要注重不同方法、不同策略的变革,为学生提供轻松、有效的学习环境。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环节,教师要不断塑造学生的基本学习动力,让学生形成知识探索欲望。同时,地理课堂要为学生创建基本的学习基础和方法基础,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图能力,让学生学会读图、识图;通过地图完成高效的地理知识学习,了解教师讲解介绍的不同内容。在地理学习中充分利用地图,增强对相应教学内容的了解,提升学

杨钦俊    台州市宁溪中学  318023
【摘要】在新时期教学改革背景下,教师要注重不同方法、不同策略的变革,为学生提供轻松、有效的学习环境。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环节,教师要不断塑造学生的基本学习动力,让学生形成知识探索欲望。同时,地理课堂要为学生创建基本的学习基础和方法基础,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图能力,让学生学会读图、识图;通过地图完成高效的地理知识学习,了解教师讲解介绍的不同内容。在地理学习中充分利用地图,增强对相应教学内容的了解,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果。基于此,文章中主要分析了高中地理课堂培养学生地图能力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高中地理;学生;地图技能;培养;分析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3-093-02

        前言:在新时期的高中地理课堂中,教师注重地理学科教学实用性的塑造,让学生通过地图完成高效的知识探索,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水平,提升其学习能动性。教师要善于分析地理课堂在学生读图能力培养过程中呈现的不同问题,要让学生在地图技能的高效掌握下形成知识探索欲望和兴趣,促使学生善于应用地理知识、利用地理知识。在学生地图能力的有效塑造中促使学生能够掌握技巧,形成基本学习动力和学习素养,挖掘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无限潜能。
        一、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学生地图技能培养的现状分析
        (一)学生的学习兴趣匮乏
        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在课堂中呈现被动状态。教师的知识讲解过程难以迎合学生的需要,导致课堂教学过程缺乏凝聚力。教师的知识讲解学生呈现不拥护、不参与的状态[1]。
        学生忽视地理学习过程给教师的各项活动开展、各项教学内容运行带来了一定的阻碍,不利于教师完成高效的地理知识讲解,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成效的增强。相关教学内容无法得到有效的实施、相应教学活动无法展开[2]。
        (二)相应能力的培养匮乏
        教师仅重视完成相应知识内容的讲解,忽视学生实际在课堂中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课堂中使用的教学方法缺乏科学性,教学过程直接导致学生缺乏地图意识。学生的读图能力、识图能力不高[3]。
        地图技能下降,缺乏在地理课堂学习中的基础能力,导致学生取得的学习成果较低,逐步让学生丧失了在地理课堂学习中的信心;也阻碍了地理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增强[4]。
        (三)课堂教学的新鲜模式匮乏
        课堂教学过程缺乏新鲜模式、缺乏对学生的吸引。教师在实施讲解中对学生技术技能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课堂教学环节仅仅采用单一模式,硬性灌输相应知识,学生对地图的识别能力和深入分析能力较差,难以在地图中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难以在地理学习中理解抽象化、复杂化的地图内容,给学生的地理学习过程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学生的地理学习过程受到阻碍,教师的各项讲解受到阻碍,不利于高效地理课堂的构建,不利于学生地图技能的培养。
        二、高中地理课堂学生地图技能的培养策略分析
        (一)优化课堂教学指引,提升学生的地图技能学习兴趣
        兴趣会直接成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动力。在高中地理课堂中教师为培养学生的基础技能,要主动激发学生在地图阅读中的兴趣和在地理学习中的兴趣,要展示不同的方法,有机结合不同的模式为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的提升创建基础。活跃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状态,让兴趣推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参与尝试,保障学生能够以活跃思维完成高效知识尝试,推动教学目标的实现。
        例如:在有关“城市化”知识点的相应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中国在50年之前的基本人口分布图,让学生就图的阅读了解中国50年前的人口分布。


随后,为学生展示目前社会中中国的人口密度、以及人口分布图,通过前后两幅图的对比形式,增强学生对相应学习内容的了解,以此在上述理念和方法的践行中,也会让学生理解地图的应用价值和意义,有效让学生增强认知,形成在地图了解、地图学习中的兴趣,促进具体方法、具体理念的践行,推动学生能够应用有效信息、有效数据形成地图技能。
        (二)完善课堂教学形式,增强学生的地图实际应用能力
        地理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完善教学形式,让学生通过教师指引、以及自我探索两种不同方法形成基本技能。教师要了解课堂教学基本方向、以及学生在学习中的需求,迎合先进手段优化课堂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教学过程的吸引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地理课堂中的知识探索,灵活运用不同方式推进课堂教学体系的完善,为学生塑造优秀的地理学习环境。
        例如:在有关“人类面临的主要问题”知识讲解中,在课堂内教师可以通过地图形式为学生展示世界森林、海洋、湖泊等主要环境资源呈现的分布情况、以及受污染情况,通过地图的有效展示让学生了解知识。随后,让学生在生活中搜索相应的环境保护知识、以及环境保护内容,推动学生能够更加高效完成知识尝试探索。以理念的塑造和方法的更新,借助不同手段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推动学生能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此塑造学生地图技能的形成。在了解到不同知识体系的运行前提下,让学生的地图技能得以塑造。
        (三)践行新时期、新思想,做到有效的教学体系变革
        教学模式的优化、以及创新会推动学生成长和发展。在高中地理课堂中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搭建和教学体系的创新,会为先进思想体系融入塑造前提基础。在相关领域中让学生完成知识学习会推动其知识学习动力的形成。在变革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引领学生认识知识、了解知识,推动学生学习动力的形成。
        例如:在有关“山丘形成”相应知识的介绍中,教师可以首先通过动态化视频的效果展示方式,为学生展示时间推移下山丘形成的动态效果。随后,通过地图让学生完成进一步的知识内容了解,配合教师讲解内容、地图中的文字形态、以及视频课件的形式,让学生从三方面角度理解知识,推动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化。在理念的践行中让学生形成兴趣、形成动力,保障学生整体学习思维意识的有效落实。在必要条件下教师可以指引学生亲手绘制不同的地图内容,绘制地图中的细小环节,让学生增进对相应比例、相应内容的了解。
        (四)以合作学习形式,强化学生的地图技能
        合作学习形式的召开会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同时,合作学习视角下的知识讲解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识接受程度也会得到增强。在高中地理教师通过合作学习视角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以合作相互考核、相互推动的方式保障学生能够取得优秀的地理学习成效,让合作学习中的不同学生相互呼应,不同学习方法相互促进,实现学生的学习目标。
        例如:在有关“水循环和洋流”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地图形式的融入,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水循环、以及地图中不同山川、河流、树木对水循环的影响、以及对洋流的影响。课堂教学内通过地图形拓宽学生的眼界,随后组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考核地图中所包含的不同信息、以及最基本的地图构建,要求学生之间的相互考核,站在彼此视角中帮助其他同学完成知识学习,迎合教师的知识讲解。在地图的有效推进和落实下实现对学生的优化和塑造,让地理课堂教学成效得到显现。
        结语:综上所述,在高中地理课堂中教师重视学生地理学习工具技能的培养,以学生地图技能的有效塑造,在课堂中尝试更新策略,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优化方式,让地理课堂教学能够有机融合不同需求完成知识讲解,发挥出地理课堂教学优势,让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呈现出无限的潜能。以地图技能的有效塑造,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让学生形成基础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在地理课堂学习中的效率,保证学生能够形成信心,促进地理课堂教学过程的正确运行。以此塑造有效的环境基础和优秀的方法平台,推动学生进步。
参考文献:
[1]李小玲.高中地理教学中核心素养模式下地图技能的培养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09):153-154.
[2]周晶.基于地理媒介素养教育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以“板块运动”教学为例[J].地理教学,2020(08):51-53+57.
[3]朱瀛.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地图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J].文理导航(上旬),2019(07):51+53.
[4]刘应明.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地图技能的培养[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9(S1):90-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