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良好习惯 落实养成教育——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拙见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2期   作者:邹琴
[导读] 在我国教育体系之中,如何有效的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的主要问题,从学生角度进行分析,小学低年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初始阶段,因此,其在学习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为此,教育工作者需要强化教学引导,从多方面入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和发展。为此,本文通过分析影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因素,探究如何在教育教学中落实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邹琴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实验学校  518000
【摘要】在我国教育体系之中,如何有效的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的主要问题,从学生角度进行分析,小学低年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初始阶段,因此,其在学习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为此,教育工作者需要强化教学引导,从多方面入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和发展。为此,本文通过分析影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因素,探究如何在教育教学中落实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关键词】良好习惯;养成教育;低年级教育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3-092-01

        低年级学生正处于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在该阶段如果教育工作者能够全面落实养成教育,则能够帮助学会如何展开自主学习、合作,进而逐渐成为一名高素质的新时期人才。从学生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如果其能够在小学阶段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就会更加顺利,并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反之,如果学生养成了坏习惯,则不仅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还会阻碍学生的进一步发展。为此,教育工作者在低年级教育教学中需要注重教学引导,进而有效的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和发展。
        一 小学低年级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小学教育至关重要,其决定学生未来的学习以及发展,同时,其也是学生通向课程学习的主要路径。传统教育教学中教师将注意力放置到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方面,并没有注重培养学生良好行为,更未能落实德育教育。由于缺乏有效的教学引导,使得学生没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态度,为此,新课改背景下教育工作者应当将教学重点放置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角度上,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对于学生而言,良好行为习惯的生成对学生日后发展以及走向社会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和作用,在教师的有效作用下,良好行为习惯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方法,进而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二 小学低年级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
        1 合理运用儿歌,帮助学生养成习惯
        低年级是学生从幼儿园进入学校接受系统性教育的新阶段,在该阶段教育工作者应当对幼儿的学习、生活等多方面提出具体的要求。如课前、课堂、课后、作息等方面应当如何展开,这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都需要教师的有效的引导和教育,但是其涉及到的内容、领域较多,如果在授课环节教师单一的进行理论知识授课,则会影响学生良好习惯的生成。所以,教育工作者需要利用学生喜欢儿歌的特点,将一些简单的行为习惯改编成儿歌,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如:“铃声小小,走进课堂,双手放好,切勿讲话,乖乖等待。”幼儿们一边唱儿歌,一边走进教室。在儿歌唱完之后,教室里也会变得非常安静。学生念儿歌的过程,也是检查其行为的过程,很快幼儿便从课间娱乐环节转变到课堂学习状态之中。通过分析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并将重要的习惯改编成儿歌,充分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能够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适当地让学生朗读,可以使得低年级的学生意识到在什么阶段需要做什么事情。幼儿在诵读中学习,在学习中诵读,其良好行为习惯也在不知不觉间得到有效的提升,因此,其效果也非常明显。



        2 运用故事,指导幼儿言行举止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得知,一个班级群体中涉及到的人数较多,学生在接触过程中大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时教师就成为了一名“法官”,费心费力的处理各种事件。对于低年级的学生的而言,即便其将各种小学生守则记下来,懂得进行谦让,但是,在遇到一些实际性的问题时,其也不知道应当如何解决。究其原则,则是由于其本身对外界事物缺乏明确的分析、判断能力。为此,教师可以适当地转变教学方式,运用故事来提高低年级是非判断能力,帮助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例如:在某次课间活动中,同学A和同学B发生了矛盾,这时,教师可以讲解一些“伯牙绝弦”类似的故事,来向其讲解朋友之间的真正的友情,并引导学生分析矛盾出现的原因,弊端,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班队会来向学生讲解一些关于道德品质修养的名人故事,以帮助学生分析各个人物形象,进而更好的从中汲取营养。
        3 树立良好榜样,规范学生言行
        低年级学生本身有着极强的模仿能力,而教师在其意识之中则是神圣而完美无缺的,许多学生的习惯的养成都是在教师的影响形成的,其对教师有着一种特殊的期望、依赖,这使得学生在观察教师行为方面存在“放大效应”。为此,小学低年级教师需要注重规范学生的行为,帮助学生意识到良好习惯对其的重要作用。在课堂教育教学环节,教师需要发挥自身的规范性作用,以在群体中树立一个好的学习榜样。同时,教师在与他人交流中要有意识的运用的各种礼貌用语,以在无形之中对学生产生影响。此外,教师还应当积极寻找班集体中的优秀学生,以为其他学生良好品德习惯的形成树立榜样,并组织“身边的榜样”“我要向他学习”等活动,使得学生能够从中积极向其他同学学习。
        4 展示积极评价,促进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在小学低年级教育教学中,教师需要抓住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任何阶段,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评价,如课间操活动时对学生进行评价;对主动打扫卫生的学生进行评价;对拾金不昧的学生进行评价等等。同时,教师也要适当地建立合作小组,对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学习、课堂发言等诸多情况进行评价。在评价环节,教师不仅要运用集体评价,还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相互评价等种种方式,而学校的相关领导者可以每个月进行一次优秀班集体的评选。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良好的评价能够让帮助学生找到自身行为习惯养成的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并适当的调整自身行为养成的节奏,为其后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奠定基础。
        三 结语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教育工作者已经逐渐意识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并从多方面入手组织教学活动。但是,仅凭教师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教师需要结合学校、家长、社会多方面因素,共同努力,为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提供保障,以完善、优化整个教育教学体系,以更好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文祥.论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书写习惯养成教育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0(30):15-16.
[2]穆晓梅,丁凤华.探究如何帮助小学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09):195.
[3]安萍芳.浅谈班主任怎样帮助小学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J].课程教育研究,2019(32):216-2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