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数学课堂实践活动有效性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2期   作者:许承妙
[导读] “综合与实践”第一次出现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着重强调:“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这是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教学改革,提倡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注重利用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数学知识,学会举一反三,将数学知识转变为工具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许承妙   福建省晋江市第八实验小学  362200
【摘要】“综合与实践”第一次出现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着重强调:“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这是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教学改革,提倡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注重利用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数学知识,学会举一反三,将数学知识转变为工具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进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论小学数学课堂实践活动有效性的策略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实践活动;有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3-091-01

        引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二十年的发展历程中成绩斐然,从对先进教育理念的接受、悦纳,到努力践行于课堂实践中,无不体现着教育工作者为之付出的努力与热情。然而在听课调研中,仍能感受到教师因缺少践行理念的策略和方法而产生的内心焦虑,课堂上虽有动手操作的环节,但思考力不足;虽有合作学习的形式,但思辨性不强;教师用自以为体现新理念的“满堂问”替代“满堂灌”,并未达成提高质量,促进发展的目的。为此站在发展核心素养的角度,重新思考、界定小学课堂数学学习活动内涵、特性及组织结构,对落实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综合与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活动场地、道具不足
        学校对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认为学生在课堂上学好数学知识即可,没有深刻认识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其实与实践活动是密切关联的,因此在关于综合与实践活动场域的设置上有所欠缺。数学教师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时没有选择对应的活动场地,缺少合适道具,影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如“球的弹跳高度”活动,教师必须选择适合的活动场域,如操场、体育馆等,并采取适合的方式方法,使学生能够参与其中。
        (二)评价体系不完善
        评价体系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对活动成果的有效检测,完备的评价制度体系能够在最大限度上检测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场域的实时情况,使教师直接明了地了解活动场域的真实情况,清楚存在的不足,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但是由于学校和教师在这方面的经验不足,同时不够重视,因此关于活动成果的评价体系尚不完善,教师无法全面而系统地对学生的数学实践活动进行评价,使学生不能够全面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效。



        二、小学数学课堂实践活动有效性的策略
        (一)以适切的学习目标为引领
        学习目标是学生经历学习活动之后预期达成的结果。它是数学活动设计的价值定位,也是评估学业水平的直接依据。好的活动设计是以目标为导向,思考与之匹配的活动任务与方式。尽管《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2011年版)”)中,已从三个维度四个方面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培养目标,但聚焦具体内容的学习目标,还需依据课程目标进行分解与细化,需要将宏观的课程目标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课时目标,且目标定位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能促进学生发展。
        (二)寓教于乐,打开兴趣边界
        在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教师应秉持寓教于乐的原则,尽量采取富有代入感与趣味性的活动形式,使学生更多地体会到数学学习的成就感与新奇感,从而帮助他们打开兴趣边界,挖掘数学学习的潜能,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首先,游戏活动。对于小学生来说,游戏是他们学习中最有效的“强心剂”,教师通过开展游戏活动,能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娱乐中学习数学知识、锻炼数学能力;其次,竞赛活动。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好胜心和好奇心“双强”的特点,组织个人或小组竞赛活动,为学生营造紧张而刺激的活动氛围,使学生在不知不觉间全情投入到数学活动中;最后,表演活动。表演活动的特点是富有代入感,能够使学生“沉浸”在教师营造的氛围中,带着“角色”的使命感参与实践活动,从而形成更加深刻的学习体验和更加真切的学习感受。
        (三)以有效的活动任务为统领
        学生的数学学习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称之为任务(项目)学习,即以完成某一学习任务而开展的学习活动。尽管学生发现、探究的对象是人类已有的认知成果,但让课堂成为浓缩人类文明衍生的舞台,使学生切身经历数学结论的发现、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对形成学生综合性能力与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设置贴近学生生活、具有开放性和探究性的学习任务统领学生的学习活动,可提高学习质量和活动质量。
        (四)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为了提高综合与实践活动场域的有效性,教师需要不断完善关于针对活动场域开展的数学教学的评价标准和体系。一定的评价体系能够使教师了解综合与实践活动开展的实际情况,了解特定的活动场域教学效果,从中发现活动场域的优势与不足,了解具体问题,并加以研究,改进活动场域中的教学道具、活动氛围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实践活动在帮助学生巩固数学基础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高数学综合素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加强对于实践活动组织途径与实施策略的研究与探索,力求发挥实践活动的优势,帮助学生打开数学学习中的兴趣边界、思维边界和时空边界,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芳.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有效性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9(70):93.
[2]应超.小学数学课堂活动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9(01):136-137.
[3]任丽.小学数学课堂动手实践活动有效性初探[J].甘肃教育,2018(23):1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