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道德法治意识的培养研究 胡孝明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2期   作者:胡孝明
[导读] 在这个法治观念高速发达的时代,道德与法治观念深入人心,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作为学生培养道德法治意识的重要教育工作,对学生的道德法治意识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作为教学主要目标。学校教育将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教学的第一阶段,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石。基于此,文章将重点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

胡孝明    山东省荣成市第二十四中学  山东  威海  264307
【摘要】在这个法治观念高速发达的时代,道德与法治观念深入人心,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作为学生培养道德法治意识的重要教育工作,对学生的道德法治意识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作为教学主要目标。学校教育将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教学的第一阶段,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石。基于此,文章将重点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展开探究。
【关键词】初中道德;法治教学;道德法治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3-088-02

        引言
        作为公民,遵纪守法是我们的基本责任和义务,但近些年来,校园暴力侵权案件时有发生,由于青少年的心理、生理特点,法律意识淡薄,他们的行为严重影响了校园学习环境。中学道德与法治课承担着独特的育人功能,即必须把培养中学生法律意识渗透到教学活动中,通过课堂教学培养法律意识,使其掌握最基本的法律知识。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联系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总结了一些做法。
        1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重要意义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应该与学生实际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道德与法治的发展。时刻关注学生的身心变化,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相结合。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渗透可以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学生将原本枯燥难懂的道德与法治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积极参与到道德与法治的建设当中。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对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当道德与法治与生活有机的融合,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教学内容,并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与法治意识,为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2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道德法治意识培养存在的问题
        2.1教师法治意识弱
        教师法治意识弱,并不是指教师自身在言行、理论上在法律、法治方面有欠缺,而是在教学的组织上,对法治意识教育的落实意识比较弱。道德与法治课程应该是“道德”与“法治”并重、并行的,而教师的主要问题在于“并重”落实得比较好,而“并行”则缺少实践。也就是在教学中,将“思想道德”和“法治法律”两个内容完全割裂、分开来讲,讲“道德”时不学“法治”、学“法治”时不论“道德”。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是,新版教材在编排上,前面以思想道德教育为主,后面才逐渐增加了法治的内容。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教学时,受到教材目录的影响,其实这并不是教材编写者的本意。
        2.2学生缺少课堂学习兴趣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中,学生并没有认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而是将学习的重点放在了其他学科上。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过多关注于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升学问题。并没有将太多的精力投入到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建设中。而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需要学生们进行大量的知识点记忆,老师只是一味地进行自我讲解,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记忆力水平降低,对知识点的理解尚浅。没有将生活化教学渗透到课程当中。无法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学科知识共鸣,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降低,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2.3教材内容缺少创新元素
        新课程改革一直在不断地推进,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对于现代化教学提出了更多的新要求,学生由于客观因素的限制无法将教材知识理解透彻,并且单一死板的文字无法激发学生内心的创新能力。由于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在中考成绩中占比较少,所以学校会给这门学科比较少的课时,这样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学习压力。
        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道德法治意识的培养策略
        3.1提高教师自身的法律素养
        对教师来说,学法、遵法、守法、用法有着独特的意义。教师是光辉的职业,但在这光耀背后,我们看到教师队伍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体罚学生、有偿家教、以教谋私等。教学中问题频发,甚至负面新闻缠身,严重影响教师的声誉。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要为人师表,首先必须是一个忠实的守法者和践行者。教师的一言一行会深深地影响学生。教师不仅要教知识,还要教学生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优秀的人。这其实就是对学生法律的启蒙教育。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有的教师并非法律科班出身,法律知识浅薄,只能照本宣科,做不到拓展延伸,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要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教师首先要给自己充电,提升自身的法治意识和素养,同时还要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跟上时代和教材的变化,将法律知识以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包括多媒体的运用、实例教学等。教师自己必须牢固树立法律观念,主动熟悉法律知识,牢记最常见的法律条文,把自己培养成有良好法律修养的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以大量守法、遵法的鲜活案例感染、教育学生,使自己的课堂严肃而又专业,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遵法、守法的好习惯。
        3.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部分学校教学开始引进信息技术手段。信息化教学有效地优化了教学质量。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利用多媒体开展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生动形象的视频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独到的见解,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除此之外,教师在学生自主思考之前需要合理正确地将学生引入课堂学习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积极主动性。
        3.3转变教育观念,渗透生活化教学理念
        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知识内容较大,且内容复杂,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加强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视。不能将课程教学的讲解只停留在书本表面,还要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并将生活化渗透到教学当中。这时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从实际出发,在课程讲解之前对教案进行精心设计。在分享的过程中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在生活以及学习中更加充满自信,增加对自己的自我认识能力。同时,在谈到学生缺点以及不足时,教师要对其进行尊重以及鼓励。让学生正确对待自身优点以及缺点,从中可以良好的调节二者间的关系,从而做更好的自己。
        3.4利用多媒体引入生活化教学
        在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重点教学,将一些生活化的案例通过多媒体设备进行放映。不仅可以深化课堂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以通过影音图片来刺激学生的感官系统,从而使学生可以身临其境与其产生情感共鸣。教师可以找到一些关于法律知识的教学视频,通过多媒体设备进行播放,让学生真正了解到人民当家做主的好处以及重要意义。还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法制类型的节目。通过多媒体手段进行生活化案例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当家作主的意识,增强法律意识。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是简单地讲授课本知识,需要不断地尝试改进教学方法,不断地引领学生学习新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自身的潜能得到发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良好的价值观,促使学生能够通过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养成优秀的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为以后的综合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何伟亮.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方法的探讨[J].学周刊,2020(5):17.
[2]王桂梅.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研究[D].道德与法治,2019(22):37-38.
[3]任志亮.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探究[J].学周刊,2019(10):63-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