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人才的培养与小学德育教育探述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2期   作者:周庭文
[导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广,对小学生评价的标准变得多样化,分数不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然而人们的焦点开始更多的放在了学生品德教育上。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的就是德育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德育教育更是在学生行为习惯、性格养成等方面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因此逐渐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新时期德育教育的进行应该在坚持以人为本原则的基础上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将德育教育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周庭文    重庆市合川师范附属小学  40152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广,对小学生评价的标准变得多样化,分数不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然而人们的焦点开始更多的放在了学生品德教育上。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的就是德育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德育教育更是在学生行为习惯、性格养成等方面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因此逐渐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新时期德育教育的进行应该在坚持以人为本原则的基础上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将德育教育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以此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前提和基础。
【关键词】创新人才;小学德育;培养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3-083-01

        德育教育为学校教育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致使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成为推动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课程,是课程改革能够顺利进行的必然前提。德育教育的进行,必须建立于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实施,与实际相贴合,将德育教育完全融入于生活过程中,以此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将德育教育作为教育目标,成为培养学生素质的关键。
        1.德育目标应贴近生活,及时转化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
        人置身于整个社会之中,因此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应该将其目标贴近生活,与学生的生活轨迹相接轨,这样学生就可以体会到德育教育的真实感,这种教育方式不仅容易被学生接受,同时还能加深学生对德育教育的理解。同样的,将德育目标与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就可以切实看到教学目标,感受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达到该目标,体会到这个目标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德育教育本质的还原不是教学任务,但是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有利于学生更好的解决实际思想问题,因此德育教育中应该秉承这种教学理念,使教学过程变得更富意义。
        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教师通常利用“大满贯”的方式展开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失去了主动性,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教学质量与效率自然不高。实际上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学生和教学计划结合起来,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发挥出来,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例如《祖国妈妈,我爱您》教学中,笔者按照教学内容为学生讲了一些小典故,激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然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在教学课堂之中每个小组都要经自己的答案说出来,经过一番探讨与分析之后,老师针对错误观念进行纠正。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友谊,同时还能提升学生自我思考的能力,起到意想不到的德育效果。



        二、将德育教育融于生活,德育目标应贴近生活
        德育教育所涉及的范围极为广阔,其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应该将德育教育中的理论知识,贴近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从而致使德育工作能够更加易于被接受。深入学生生活中,可多理解。在传统教育中,都是以课堂为主,所学习的理论知识缺乏实践,其教学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生活和每个人的经历相关,会对人形成直接、且深远的影响。每个人的道德修养,其很大程度上,并非完全受学校教育所影响,其主体还是来自于社会中的现实生活,在对生活中存在的道德冲突进行解决的过程中而形成的思维模式。现实生活里,人们都并非是因为道德而道德,其实是因为生活,而逐步去提升和改善道德,从而形成个体道德。道德应该融入到学生的生活每一个细节中,想要学生形成社会道德与个体道德,应该经过在其生活中形成道德因素,才能彻底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
        人置身于社会中,因此,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应该将德育教育的目标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与实际生活接轨,让学生能够找到真实感,从以往教学中,满篇大道理、说教的状态,转变为实际的生活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加易于接受,也可以对教学内容加深理解。同样,与实际生活接轨的教学目标,也能够让学生看到教学目标,相信通过自身的努力便可以做到,并非遥不可及。还原德育教育的本质,而并非是教学任务,让学生能够提升思想境界,对实际的思想问题进行解决,让人能够生活在现实生活中,更加充实,德育教育过程中,也应该秉承这样的教学理念,才能让教学过程更加具有意义。
        三、在生活实践中融入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教学内容也丰富多样,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应该将其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这样德育教育才能更加容易被接受。传统教育都是以课堂为主,教学效果往往不是很好,实际上生活会对人产生直接的、深远的影响,每个人的道德素质也会受到生活的影响,在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道德冲突过程中逐渐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现实生活中主要是因为生活实践而逐步提升自己的道德,最终形成个体道德。因此应该将道德教育融入到学生的生活细节之中,在潜移默化之中形成个体道德与社会道德,最终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道德认知。
        总之,将德育教育和人的发展和成才结合,能够将原本一蹶不振的德育教育体系提高境界,取得更好的德育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成为新时代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陆夕勇.中小学德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关系[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20):9.
[2]王磊.推进德育创新培养创新人才[J].教育教学论坛,2011(7):17-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