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P《英语》五(下)Unit4When is the art show? B Read and write案例分析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2期   作者:邓润妹
[导读]

邓润妹    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教研室  330700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3-113-01

        教学内容:Part B Read and write
        教学目标:1.能够在图片的帮助下读懂Sarah’s diary,并完成Read and match 练习;能够按照正确的语音、语调、意群朗读Sarah’s diary。
        2.能够模仿阅读篇章用日记形式记录小动物成长过程。
        案例分析:本节课是五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的一节阅读写作课。《英语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读写方面都做出了具体要求:读的技能标准明确要求学生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写的要求是在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熟悉核心句型的结构和语用功能后,再仿写句子或补全文段。这节课通过课前导入,读前,读中,读后,拓展及迁移创新五个环节围绕Sarah的四篇日记---《两只小猫咪》来设计的教师能充分利用图片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去理解文本,在课堂上,教师注重教学方法,先教给学生阅读技巧和写作示范,再引导学生来理解文本,最后放手让学生读、说、写。重视学生体验参与,语用语言。
        教师在整个教学环节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在知识的传授上注重由扶到放,循序渐进训练学生阅读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师每个环节的过度非常自然。
        在课堂导入时,通过播放《萌宠成长记.猫咪篇》,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读前活动时,充分抓住了文本内容和文本类型——日记的格式和组成部分进行讲解,设计巧妙;在读中时,按照由概括---具体---总结的环节,对知识进行系统讲解。在具体讲解日记时,教师设计了五个问题和一个表格来分析内容。在学习第一篇日记时,教师讲授为主,教师设计了三个问题和一个表格来理解,教师教学生通过找问句中的疑问词和关键词,到文本中去找答案的方法,并借助图片去理解日记内容。在讲解中渗透阅读策略:Tips1: Topic sentence usually i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text. Tips 2: “The answer is near the key words”.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在主题意境中,通过不同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理解主题意义的能力。在学习第二篇日记教师时,学生为主,教师引导。设计了两个问题和一个表格,这篇日记的讲解,教师帮助学生按照分析第一日记的方法自主去完成任务,教师只在重点,难点的问题上进行讲解;在学习第三、四篇日记时,基本上放手让学生去完成任务。这样的设计很好的体现了教师由扶到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


让学生在处理阅读理解题型时,能脱离教师、词典等工具书,通过自己对文本理解加以自己猜测,顺利完成任务,这才是教师传授阅读能力的真谛——引导学生沉下心来,静静欣赏阅读文本内容,形成一种独立思考的能力,语篇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语言概括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一堂阅读课无需热闹非凡的互动环节,而是尽力引导学生阅读文本,仔细观察相关细节和图片,多积累语言素材,最后汇聚成自己的表达意向,在生活中用到学到知识去表达。读后,教师设计了描述猫咪、推理判断、听音模仿和写作四个环节,对学的文章进行巩固。特别在设计写作时,教师注意到了文章内容的延申,又考虑到了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师先示范写了一篇根据六月份小猫咪图片的日记,再让学生根据七月份的图片模仿写一篇补充内容的日记,充分考虑到了小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师始终把握了由扶到放的教学理念;知识拓展部分,从《小猫咪成长记》到《小蝌蚪变形记》,视频播放,图片和文字的记录,三种方式都体现了小蝌蚪的变化过程,让学生活学活用,在布置家作时,教师用星号注明了作业由易变难的梯度,自由选择家作内容,考虑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选择不同难易程度的        家作去完成,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不足之处:1.在Lead-in这个环节教师设计先观看《小猫咪成长记》,再来看图片,最后看日记,不是很合理。应设计为先由小猫咪成长过程的四张图片导入,再设计粗心的Sarah忘了把日期标上去,从而让学生完成图片和日期的搭配,这时介绍这是用图片记录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方式,然后再介绍用日记记录生活的一种方式,介绍Sarah的四篇日记,在讲解完四篇日记后,再介绍第三种方式—视频记录。播放视频《萌宠成长记.猫咪篇》这样的设计把用图片、日记(或图片加日记的方式)、视频三种记录生活的方式,由浅入深,由抽象到具体生动,渐入佳境,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2.教师在朗读方面关注的比较少,而且形式单一,只用了听读录音,跟读录音。比如在分析第一篇日记时,教师让学生听完了四篇日记后,再来分析,个人觉得先让学生听第一篇日记的录音,边思考第3-5个问题;学习第二篇日记时,教师朗读,学生边思考第6和第7个问题,不会的单词用笔标出来;最后第三、四篇日记相对简单点,让学生自由读,自主完成表格。在指导朗读时,可以抓住每篇日记关键句子指导朗读:第一篇日记中They still can’t see.注意“still”特别能体现焦急的心情,所以这句要读出焦急的语气;第二篇日记中They are cute.“cute”体现小猫咪的可爱,指导学生读出对小猫咪喜爱的心情;第三篇日记中Their eyes are open!读出惊喜的语气;第四篇日记中They can play with Robin!读出欢快、跳跃的语气!
        3.线上教学只能看到教师的表现,学生的互动不能展现,这是线上教学的不足之处,而且这节课教师讲授较多,内容也多,学生很难有时间思考和完成老师提出的问题。在讲解第二篇日记时,可选个优秀的学生,放手让学生分析,教师只是在重,难点时,学生不能顺路进行分析时,教师帮着解决,第三,四篇日记就由全班同学来分析,后面写的引导可以省去教师写六月小猫咪范文,小蝌蚪变形记可以布置家作,让学生课后去完成。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