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变“良机”——课堂中的“美育”案例研究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2期   作者:刘凯
[导读]

刘凯   南京市雨花外国语小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3-128-01

        【案例背景】
        美术教师在课堂中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些突发的“危机”,如学生的调皮、捣蛋,课堂外的干扰,学生的回答与老师的设计背道而驰等,这些“危机”不仅把课堂教学秩序打乱了,也会使老师开始的好心情消磨殆尽,接下来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但任何事物都有双面性,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些突发的“危机”,将其与自己的教学内容相联系,及时地调整教学思路,不仅可以消除“危机”,甚至可以将“危机”转变为“良机”,把课堂进行“翻转”转变为一节质量上乘的课。
        【案例描述】
        1.竞争奖励
        第一次进一7班。虽然班主任和我已经“打过招呼”,让我多关注刘同学,因为刘同学是班上出了名的脾气不受控制的孩子,没有课堂纪律的概念,有点唯我独尊小霸王的特质,这是我第一次来他们班上课,我和同学们分别在自我介绍着,氛围融洽,甚至当刘同学自我介绍的时候,我还特意提了一句:“我们俩一个姓哦”,想和他套个近乎,有个良好的开始。可当课时过半,刘同学突然和后排的同学争吵了起来,似乎是因为后排同学不借他工具所引起的。我也曾料想过这种情况会出现,但没想到第一节课就出现了。
        此刻我的想法是:如果我呵斥他,不仅会让课堂气氛瞬间凝固,也会影响我在他们心中的第一印象;如果我惩罚他,那势必会让刘同学对我心生芥蒂。于是我笑着说:“刘同学,你今天是不是忘记带工具了呀?”他沮丧着脸点了点头,我接着说道:“今天是第一节美术课,没带工具老师特别理解,因为老师小时候也会犯这种错误,但是老师当时身边有许多好心的同学借给了老师工具,那我们班是不是也会有好心的同学能帮助下他呢?”话音刚落,十来个孩子举起了手中的勾线笔,说着:“我有,我有。”正如我所料,我走到他的身边,说:“你看,这么多同学都想帮助你,那咱们是不是要谢谢他们呢?”于是,刘同学害羞的说了声谢谢,我就近选择了一位同学的勾线笔给了他,并嘱咐他用完要还给同学。并且奖励了一份表扬信给这位帮助他的同学。我说道:“这个表扬信可以在课后找刘老师兑换礼物哦。”同学们一看帮助别人竟然还有表扬信,立马来了精神,随后的课堂中我利用表扬信这个小奖品,规定了上课的规章制度以及要求,孩子们聚精会神地听着,将刚才的小插曲忘在了脑后,我的课也进行地非常顺利,刘同学眼中也充满了好好表现的热情。
        2.自我嘲讽
        铃声已经想了10秒,我着急地推开五3班虚掩着的教室门,忽然一块满是粉笔灰的黑板擦掉下来,恰巧落在我手中捧着的范画上。教室里瞬间炸了锅,忘了,今天是愚人节。我停顿了一下,我知道这会儿如果我大发雷霆,既会显得自己容易激怒,损坏自己的好心情,又会成为同学今天的“笑果”谈资,所以我深吸一口气,没有看同学们,径直走向讲台,轻轻地把手中的范画放下,紧接着把黑板擦轻轻地吸附在黑板上,然后转身面向同学们笑着说:“看来我的课堂问题不少,连不会说话的黑板擦也会走上门框,向我表达不满了,同学们,你们能不能站在黑板擦的角度帮我想想,它对我可能有什么不满呢?”
        刚才嬉笑的课堂慢慢没有了笑声,同学们认真的看着我,可能他们也没想到老师对于这个恶作剧竟然没有生气。


紧接着,我又说道:“今天我们这节课,我们就把自己想象成这个跑到门框上的黑板擦,通过绘画的方式,表达出它对于老师的不满、建议、或者一些想说的话。”很快,孩子们开始有些不好意思地开始了绘画创作,最终的作业效果也非常有趣、生动。
        3.保持平静
        一次我走进班级,黑板上竟用粉笔画了一个男子头像,当我问同学们这是谁画的时候,同学们哈哈大笑,其中有一个孩子边笑边说,这是钱xx画的你,我转身又看了看画,看了看讲台下的他们,然后嘴角露出了微笑,轻声笑着说道:“ 没想到钱同学原来这么喜欢我,大家看他画得多好啊,确实像,比我本人还要帅。希望钱同学能回去用再用纸帮老师画一张,老师想把这张画裱起来挂在家里。”说完,看了看那个孩子,那孩子害羞的点了点头。紧接着我开始上课,但没有擦掉这幅画,甚至上课时时不时地还会停下来欣赏并感叹:“画得真好啊,这线条、这构图,精彩。”同学们就在这样一种欢声笑语的课堂氛围中上完了课,甚至课后也听他们不约而同地夸奖钱同学画得太像了。课后,我邀请了钱同学和我聊聊,从而了解到他非常喜欢我的美术课,在黑板上画画其实就是想引起我的注意,并且让同学知道他的绘画水平。我很庆幸当时没有批评他,不然会伤了一个热爱美术,喜欢我课堂的孩子的心。
        【案例反思】
        通过以上三个小案例,我会意识到课堂总会时不时有突发事件发生,有时会让教师有些尴尬、窘迫,如果老师当时较真对待,不仅会影响上课时间与流程,还可能无形中伤了某位同学的心或孩子们对你的喜爱;当然如果不予理会,可能又会损害教师的威信与形象。
        所以遇到“危机”,我觉得老师一定要把自己的幽默感表现出来,你越云淡风轻、越诙谐幽默、越坦然待之,学生越会喜欢你、尊敬你、爱戴你。遇到“危机”首先要做到自我控制,压抑愤怒,避免矛盾的激化,应对孩子多一份宽容、理解,多一份同理心,孩子毕竟还小,他们的很多行为可能只是他们单纯的想法,并无恶意。老师应用自己的胸襟,为孩子保留成长的空间。
        作为教师,教育学生是我们的责任。当要发怒时,学会压抑,待心情平静下来,稍稍想好解决的办法,再平心静气地和学生说话,这样事情会处理得更好 。“自制→冷静→引导”是个万能公式。
        用自己的智慧去扭转课堂中的“危机”,降低突发事件的发生率。现在的孩子都有很强的自尊心,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所以处理“危机”我们可以把握以下四点原则:
        1.微笑解决,时刻保持微笑,孩子也会被你的笑容所影响,老师的一言一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当时的状态与想法,老师都不在意的事情,他们也就没兴趣继续胡闹了。
        2.迅速解决,课堂中的“危机”解决时不能拖沓,应及时处理,尽快平息,毕竟还有后续的教学工作需要开展。
        3.尊重学生,无论教师采用何种态度、何种行为处理“危机”,都应该以尊重学生为宗旨,保护他们那小小的敏感而又脆弱的内心。
        4.掌握技巧,平淡或者粗暴的对待“危机”都可能会让课堂陷入危险的境地,孩子们看不起你或者害怕你,都不是一个好的结果,所以掌握必要的沟通技巧也十分必要。
        “危机”无法避免,当下都在提倡“以生为本”,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我们应该成为他们成长路上传播知识、形成人格的导师,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教学能力,顺势而为,使课堂“危机”转变为有效学习的突破口,从而做到事半功倍,潇洒应对。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