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模块化教学实践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2期   作者:高操
[导读] “模块化”的概念最早出现在信息技术领域,是一 种利用模块化结构缩短计算机软、硬件的设计思想。 “模块化教学”作为一种较为先进的培训模式,是基于深入分析每个职业和技能的基础上,将职业能力的培养充分融入教学中,并根据工作过程或岗位规范,将教学内容设置为不同的教学模块,通过各个模块的学习,达到掌握知识与技能、培养能力的最终目的。

高操    安徽省宿州环保工程学校  234300
【摘要】“模块化”的概念最早出现在信息技术领域,是一 种利用模块化结构缩短计算机软、硬件的设计思想。 “模块化教学”作为一种较为先进的培训模式,是基于深入分析每个职业和技能的基础上,将职业能力的培养充分融入教学中,并根据工作过程或岗位规范,将教学内容设置为不同的教学模块,通过各个模块的学习,达到掌握知识与技能、培养能力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探析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模块化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3-121-01

        引言
        国内关于模块化教学的探讨起源于“宽基础、活模块”的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要早于“项目化”教学,通过模块课程间的灵活搭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基础专业技能。模块化教学法称之为“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但是教学模式的应用还处在初级阶段,大部分都是一些理论研究,缺乏实际应用价值,基于此,针对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模块化教学展开探讨。
        一、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差异性被忽略
        传统的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传统模式也有其不利之处。传统教学模式将教师与学生形成主客对立的关系,在授课中学生的差异性被忽视,不能根据学生的自身能力培养其自学能力。SPOC 模式智慧课堂是基于智能化设备、大数据技术、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等现代科技,依据多媒体教学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体系,增加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的关注度,保证学生得到个性化发展。SPOC 模式智慧课堂的具体实施内容包括三部分,即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课前教学主要在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规划和学习;课中教学主要针对课前学习出现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引导学生深度学习;课后教学是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总结与巩固。线上+ 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促进了课堂教育教学的创新发展。
        (二)计算机应用知识点较为分散
        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应用教学的考查仍然以考试 为标准。在中职学校中,计算机应用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占据主要课程。由此, 教师并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进行计算机应用教学时往往采取分 散教学,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缺乏一定的理解,只是单纯地利用课本中的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教学。如果想要提高教学效率,教师需要制订合适的教学计划,引起学生对计算机应用的兴趣,整合教学内容知识点,为学生选取最实用的学习模块进行教学。



        二、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模块化教学策略
        (一)结合教材大纲,明确模块教学内容
        课程内容是为教学目标的实现而服务的。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其所涵盖的知识点越来越广,且在不同的行业、岗位中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在广泛模块化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中职教育本身的特点,结合计算机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明确模块的教学内容,将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融为一体,促进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在Word系统中,主要包括文字的录入、编辑、排版、 插入图片和音视频等基本功能。在数据共享方面,Word能够与PPT、Excel 等方便地进行数据信息传递、转换,正因为 Word 系统有如此强大的功能,所以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基于此,在 Word 文字处理模块的教学中,我们结合Word 系统,以撰写完整的求职简历项目任务为载体,让学生在项目化的学习中掌握设置命令及文字处理功能。
        (二)化任务驱动为项目驱动
        模块化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任务交给学生,让方案设计、信息收集和项目评价都交由学生小组自行完成,学生通过项目学习了解整个学习过程和学习环节。计算机应用课程中,教师经常使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但是由于教材知识点较为分散,任务也只能是点对点,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难以到位,教学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并不理想。而将任务驱动转化为项目驱动,就能很好地整合教材中的知识点,在教学任务中穿插一个情景模式,从学生的内在需求出发,让学生得到全面的个性化发展。 例如,在《文字处理》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制作出一份电子报,在制作前先制订学习计划和信息收集,并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将文字处理中的知识点穿插在电子报的项目中,这样不仅能考虑到不同水平的学生,还能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加深知识理解,全面提升教学效率。
        (三)注重教学课堂情境的设置
        新课标教学理念强调,在专业教育中,需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进行情境创设,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师的耐心引导下,学生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因而,在开展教学时,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设计对应的模块化课堂情境,让学生产生带入感,引起情感共鸣,从而获得感官和心理方面的丰富体验。具体的方式如下:教师可结合本次教学专题,通过讲述故事、观看影像资料、探讨热点话题等形式,创设有趣吸睛的话题情境。话题的选择要契合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与现实生活贴近,话题本身以新颖独特为佳,但要避免争议性过大的内容。随着多媒体教学工具的使用,教师可通过这一媒介以文字、视音频、图片等形式构建线上教学资源,给学生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
        结束语
        模块化教学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使得教师的“教”更具有针对性,显著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就业方向、学习情况等,选择不同的专业模块进行学习,既能满足他们对计算机学习的需求,又能满足职业岗位对学生能力的需求,为此,笔者在借鉴相关学校和专业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借助学校已有资源和优势, 促进自身教学质量的提高,从而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洋.模块化教学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0(47):102-103.
[2]李忠春.基于PS课程模块化的中职计算机教学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9(28):104-105.
[3]肖传静.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模块化教学实践探讨[J].考试周刊,2018(93):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