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如何融入手脑操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2期   作者:伍小松
[导读] 数学的逻辑性很强,需要学生具有很好的抽象思维能力,而小学生因为年龄小,大脑还没有发育完全,大脑发育完全需要13年的时间。因此小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发展的不完善,对于复杂的问题不能进行深入的分析,对于一些现象无从做出正确的判断。手脑操是一种新兴的运动,顾名思义,手脑操就是一种双手十指的一个运动。通过经常性的锻炼十指使手指灵活,从而促进学生的脑部发育,促进眼手脑的协调能力。学习应一张一弛,而不应该采用疲劳

伍小松    广安市广安区花桥镇小学校  四川  广安  638008
【摘要】数学的逻辑性很强,需要学生具有很好的抽象思维能力,而小学生因为年龄小,大脑还没有发育完全,大脑发育完全需要13年的时间。因此小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发展的不完善,对于复杂的问题不能进行深入的分析,对于一些现象无从做出正确的判断。手脑操是一种新兴的运动,顾名思义,手脑操就是一种双手十指的一个运动。通过经常性的锻炼十指使手指灵活,从而促进学生的脑部发育,促进眼手脑的协调能力。学习应一张一弛,而不应该采用疲劳战术,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更能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手脑操数学;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3-120-01

        数学是思维性相当强的学科,内容深奥难懂,许多孩子的数学成绩并不理想,家长着急,孩子害怕,时间一长,孩子们就会讨厌数学,提不起兴趣来学习这门课程。因此,数学教师一定要让数学课充满趣味性,避免枯燥乏味,授课之余可以加一些手脑操,既可以活跃课堂的氛围,还可以促进学生大脑的发育。双手的协调性由大脑来操控,反过来,双手的运动又促进大脑的生长发育。
        一、手脑操融入课堂的重要性。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老师应适当的调节课堂的氛围,掌握课堂的节奏,带动学生们集中精力去学习数学知识,使其劳逸结合。在紧张的学习过后,适当的调节氛围有助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手脑操的内容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创编,使学生们在游戏中不仅锻炼了身体还学习的知识。
        例如在学习两位数的认识中,可以让学生们左手十位,右手个位快速的边说边练做出具体的数字,也可以老师说数字,学生们做示范,还可以两组进行对抗赛。看哪一组的正确率高哪组获胜?通过这种方式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让学生们对于数学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一节数学课如果自始至终保持高强度的用脑,大脑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对于小时候来说容易疲劳而使注意力及减退,而在课堂的间歇,用一些适当的适合教材的手工操作,可以缓解疲劳,又可以促进孩子们手脑协调性,促进大脑的发育,因此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手指操在数学课堂上的具体操作体现
        1.手脑操在具体操作应注意的问题
        在数学课堂上加入手脑操是为了学生们更好的学习数学,锻炼数学思维能力,不要形式化。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要从不同方面精心设计,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要融入不同内容的手脑操,这会对学生的生长发育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不是拘泥于形式。二要安排好时间段,要在适应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安排一些不违背本堂教学内容对数学能力的提升有促进作用的手脑操,从而真正的促进学生们在数学思维能力上的进步。
        2、具体的手脑操在课堂上的操作
        时间上教师们可以根据这节课的教学内容自由的安排时间,只可以在课前课间都可以课前,简单地手脑操,可以让学生们大脑迅速的进入兴奋状态,既做到了温习数学的数学知识,又很好地调动了同学们的情绪,有助于新的知识的学习,在课间也可以安排手脑操,大脑高度运转一段时间后,学生们都会有一些疲劳的状态,精神也会不集中,此时,教师们安排衣食手脑操,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引起学生们的兴趣,这样不仅可以使下半节课进行的更加顺利,而且能促进学生们的身心发育,也能使大脑得到适当的休息,可以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在内容的安排上,要根据学生们的年龄特点,按照年级分成三类,如低学年、中年级和高学年,每个学年因年龄的特点,身心发育的不同,手脑操的内容也要做到从易到难,易于学生们接受,并且要适应教学内容,使其服务于教学。
        3.教师引导学生制作教具
        一年级的学生精力旺盛,又乐于动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特点。在课堂上给与他们动手操作的机会。这可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制作的教具将复杂抽象的概念进行简化,从而可以直观的进行理解。
        例如:在学习《认识图形》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同学分小组进行,每组同学都做出一套平面图形,在从家里带来由立体图形所构成的物体。并在组内进行交流,这样每位同学都可以直观形象的看出图形的立体结构与平面形状,从而充分理解图形本身。在通过各种图形之间的比较,还可以找到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这个由同学动手动脑的过程可以大幅度的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三、手脑操培养学生的能力
        1.手脑操锻炼了学生们的实践能力
        在数学课上,动手实践活动要比教师讲解理论知识内容要受欢迎得多,对于抽象的数学知识,老师讲解的再具体再生动,小学生们还是觉得乏味,不如动手实践有兴趣。教师在课堂上把课本上的知识与学生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学生们才能在实践活动中对学具的操作更加得心应手,而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学具来让学生们进行演示,从而增强学生的理解。
        2.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对于难以理解的数学公式,我们应选择借助于手脑操,使学生们能够理解与掌握,把静态的知识能翻译成为动态的操作,做到用手操作,用脑思考,真正做到了眼手脑等多种器官组合应用。但是手脑操也有不足之处,不是堂堂课都必须要用到学具,有的课程比较简单易懂,就不必要使用手脑操,不要搞形式主义。
        对于刚接触除法,有余数除法的学生来说,这样的除法并不好理解。我们可以用简单的学具,例如小棒的使用,我们可以用四根小棒摆成一个正方形,用五根小棒摆出一个正方形,但多出来一根小棒;也可以用六根小棒摆出一个正方形,这多出了两根小棒。这样就使同学们能明白,五除以四等于一余一,六除以二等于一余二,通过学生们动手操作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与应用。
        3.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数学课需要学生们高度的注意力,只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们全身心的投入才能够学好数学,提高学生们抽象思维能力的形成。对于刚上小学的学生,凑十法是一个难点,此时我们可以使用学具。让学生们自己动手摆一摆,分一分,数一数、算一算,明白凑十法的原理。例如八加七等于几时,学生们可以先拿出八根小棒,再从七里边拿出两根和八凑成十,而七变成了五根,自然就知晓八加七的答案了。
        四、总结
        数学在学生们的学习生涯中占有极大的比重,因此一定要提升数学成绩,而手脑操在促进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将手脑操融入数学课,不仅可以锻炼学生们手脑的协调性,还能提升学生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刘丽华.如何学好运用手脑操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神州,2018(30):151
[2]张国琴.小学数学手脑操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數码设计(下),2018(10):2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