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几点思考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2期   作者:肖玲玲
[导读] 在现实生活中数的计算运用十分广泛,计算教学对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的数感,以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及探索能力,都有着积极作用。为了实现计算教学的高效,就需要广大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遵循小学生的阶段特征,运用诸多合理、科学的教学策略,从而有效发展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故此,本文基于笔者教学经验,重点论述了几点小学计算教学的策略,仅供参考。

肖玲玲    湖北省襄阳市松鹤路小学  441000
【摘要】在现实生活中数的计算运用十分广泛,计算教学对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的数感,以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及探索能力,都有着积极作用。为了实现计算教学的高效,就需要广大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遵循小学生的阶段特征,运用诸多合理、科学的教学策略,从而有效发展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故此,本文基于笔者教学经验,重点论述了几点小学计算教学的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几点思考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3-116-01

        计算教学直接关系着学生对数学基础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关系着学生注意观察、思维记忆能力的发展,关系着学习习惯、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培养一定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在计算能力方面达到“熟练”、“比较熟练”、“会”三个层次。那么,如何加强计算教学,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
        一、严格按教学要求教学
        教学大纲在计算教学上要求达到三个层次,具体地说,就是根据每一部分所占的地位、作用区别对待,对一位数的加减法、表内乘除法等最重要的口算要求达到熟练的程度;对于除此以外的基本口算,万以内的加减法和用一两位数乘、除多位数的笔算.要求达到比较熟练;对于三位数乘、除多位数的笔算只要求会算。在小学阶段,特别是小学中低年级,是计算教学的重要阶段,必须过好计算关。要过好计算关,首要的是保证计算的正确。如果计算错了,其他就没有意义。但如果只讲正确,不要求合理、灵活,同样影响到计算能力的提高。如: 20 以内的加减法,有的学生用凑十法和用看加算减计算,有的则靠摆学具或掰手指、脚趾、逐一数数做加减法,计算结果都正确,但后者显然达不到要求。
        二、讲清算理、以理于法
        在计算教学中,有些教师认为计算没有什么道理可讲,只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后,反复演练,就可以达到正确、熟练的要求了。结果,不少学生虽然能够依据计算法则进行运算, 但因算理理不清,知识迁移的范围就极为有限,无法适应计算中千变万化的各种具体情况。如果我们在教学中,重视讲清算理,就能使学生不仅知道计算方法,而且知道驾驭计算方法的算理,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那么,计算教学一定会变得生动活泼、多姿多彩。如教授小学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时,借助学生熟悉的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进率关系,讲清小数点必须对齐的道理,这就是计数单位相同的两个数才能相加减。
        三、加强训练
        计算能力是需要结合教学内容与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长期训练才能逐步培养起来。训练时要注意:围绕重点与难点。如万以内的加减法,练习的重点是进位和退位,难点是连续进位和连续退位。小数的计算则注意小数点位置的处理,加、减、除法强调小数点对齐,注意用“0”占位;简便运算则重点练习运用定律、性质和凑整。因此,在组织训练时必须明确为什么练,练什么,要求达到什么程度,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1重视打好基础。
        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 掌握口算方法,根据各年级对计算的要求,围绕重点,组织一系列的有效训练,持之以恒,逐步达到熟练。
        3.2掌握简便运算的方法。
        简算是利用数目特征和运算关系进行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口算。简算的基础是运算性质和运算定律,因此,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是很重要的。在小学四则运算中,几种常用的简算方法学生必须掌握,从而达到提高计算速度的要求。
        3.3训练要有层次,由浅入深。
        由简单到复杂;训练形式要多样化,游戏、竞赛等更能激发学生训练的热情,要重视训练的反馈、训练的实效;维持训练的持久性,可以使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培养认真、刻苦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计算习惯
        计算题出错的原因很多,学习习惯不好也是造成计算错误的原因之一。有些学生没有认真审题的好习惯,认为算式中的数据与运算符号都是明摆着的,不审题也照样可以进行计算, 致使计算结果错误或在计算过程中走“弯路”的现象屡有发生。那么要培养哪些习惯呢?
        4.1校对的习惯。
        计算都要抄题,要求学生凡是抄下来的都校对,做到不错不漏。
        4.2审题的习惯。
        这是计算正确、迅速的前提。一要审数字和符号,并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特点,存在什么内在联系。二要审运算顺序,明确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三要审计算方法,分析运算和数据的特点,联系运算性质和定律,能否简算,不能直接简算的可否通过其他方法使运算简便,然后才动手解题。
        4.3养成仔细计算、规范书写的习惯。
        要求按格式书写, 字迹端正、不潦草,不涂改、不粘贴,既可防止和减少计算的错误,也保证了作业的整齐美观。
        总之,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过程中,合理的使用各种计算教学方法,不但可以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还可以将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的挖掘出来,而且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品质也可以获得很好培养。与此同时,在进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时,老师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的答题格式以及书写标准,帮助学生形成严谨答题的态度。除此之外,老师还要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寻找计算规律,打破计算常规,进而加强其计算的技巧以及技能。
参考文献
[1]杨武昌,李端丽.在同课异构中得到的启示[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07(Z2).
[2]素养立意下小学运算教学的价值与策略[J].刘晓萍.课程教学研究.2019(09)
[3]小学计算教学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J].杨才高.小学数学教育.2018(17)
[4]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J].姚洪东.才智.2018(09).
[5]论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J].范炳荣.西部素质教育.2016(15)
[6]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研究[J].李春霞.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04)
[7]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J].徐卫娟.双语学习.2007(09)
[8]探究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难点问题及对策[J].翁洁.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