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创新教学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2期   作者:罗时华
[导读] 农村义务教育小学阶段作为学生身心成长的起步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时期,为引导学生能够以正确的眼光去看待世界,让孩子能够在成长的过程中健康、阳光地看待学习、生活,进行有效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课程十分必要。面临素质教育发展的新时期,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重要性越来越被重视,要想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有效性,关键在于教育新形势下找准新方向、实施新对策。

罗时华   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草场镇中心学校
【摘要】农村义务教育小学阶段作为学生身心成长的起步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时期,为引导学生能够以正确的眼光去看待世界,让孩子能够在成长的过程中健康、阳光地看待学习、生活,进行有效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课程十分必要。面临素质教育发展的新时期,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重要性越来越被重视,要想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有效性,关键在于教育新形势下找准新方向、实施新对策。
【关键词】农村小学  道德与法治  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3-165-01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德育教育越来越成为学校开展教育活动的中心任务,培养学生从树立起正确人生思想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法治意识,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学生的情感认同与行为习惯,是当下小学课堂开展教学活动的关键。《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为小学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其学科重要性不言而喻。要想在小学阶段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价值,实施德育教育、传递法制精神、培养遵纪守法的接班人。关键在于教师要正确认知教育新形势,以创新的精神,不断探索教学的新方法,以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质量。自觉的教育者,不只是倾听者,还必须是反思者,要有自己的思考。好教师是不断进行专业提问与教学反思的教师①。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學课堂存在的问题探析
        1、宏观性太强。大部分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时常常站在“制高点”教学,将宏观的理论概念传递给学生,既不方便学生对于理论的理解,又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严重影响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2、教法单一化。部分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往往采用过于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即使一些教师应用多媒体、白板实施教学,但本质上并没有逃离“填鸭”模式,这导致学生在被动学习下进行知识理解,课堂气氛十分沉闷。
        3、教学资源匮乏。目前小学学校实施《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存在的教学资源匮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师资力量较为匮乏。特别是在农村学校,《道德与法制》课程都是搭配给其它科任教师,不是专业的教师的教学素养已经无法满足课程教学要求。其次是教学资源匮乏,农村学校不像城市学校,缺少学生课外的拓展活动,完全依靠于教材,导致教学与生活实际脱节,影响学生对于课程知识的学习。
        4、农村学校的不重视。特别是中低年级的《道德与法制》课程不纳入检测科目,学校教师没有压力,甚至占用这里课堂。



        二、教育新形势下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创新发展方向探析
        正是基于上述所说,目前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存在着诸多问题,我们学科教师要相应对教育新形势创新改革教学课堂,就必须“对症下药”采取合理措施。
        1、明确教学任务,树立学生本位思想
        要想确保《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关键在于教师要找准教学方向,稳步前行才能够确保教学活动系统开展。这就要求教师要明确《道德与法治》教学任务,改变过去的理论式教学模式,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人生观、行为选择、法律精神上,以确保后续的教学活动不会偏离教学轨道。其次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既要深化自己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专业学习,又要在积极参与调研活动、培训活动中不断提升自己,要站在《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发展前沿上看待学科,才能够确保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此外,教师要树立学生本位思想,将教学活动和学生相贴切,确保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依靠学生,以建立强大的“学生群体”,为教师的后续教学活动做好准备。
        2、强化社会实践,丰富课程教学内容
        《道德与法治》课程本就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为让学生能够真正学有所用,实际生活中做出正确的行为活动、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课程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实践生活、社会生活、安全教育平台等开展教学活动,将教学从课堂中“引出来”,以加深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更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课程的兴趣。为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在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来为学生展示我国的发展历程,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树立学生的民族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再如为让学生学会感恩,教师可开展实践活动“帮助父母”,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亲身体验中感受父母的不易,以密切父母关系,培养学生的感恩情绪。带领学生积极参与政府,社区举行的各种普法活动,结合课堂知识和社会知识,从面提高学生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
        3、采用趣味教法,构建高效高质课堂
        当然,教育新形势下要求道德与法制教学课堂必须进行教学变革。农村学校单一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课程教育需要及学生学习需要,要想提高教学课堂的教学有效性,为道德与法制教学课堂注入新鲜活力,教师要灵活采用新课改下的新式教学方法为武器,以利用趣味、多元的教学方法来构建高效的教学课堂,辅助教师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我就在一个单元结束时,归纳一些课堂知识,让学生抢答,既当然,教师在选择新式教法实施教学活动时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做到教法与教学内容的双向契合,这样才能确保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才能够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作为新时期的农村教育工作者,《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必须肩负起自身的重要责任,在正确认识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存在的问题下“对症下药”寻找教学新方向,从多角度开展有效的新式教学活动,更好地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引导学生在小学阶段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①小学《道德与法制》教师教学用书一年级上册P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