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科学精神的培养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2期   作者:黄兵勇
[导读] 在素质教育的推行下,各门学科都在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初中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学科,更应该思考,要怎样培养学生,要让学生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初中物理作为物理方面的基础学科,其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具备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让学生敢于批判质疑,勇于探究。不断渗透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是作为教师应该承担的责任。

黄兵勇    广西桂平市下湾镇第二初级中学  537219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推行下,各门学科都在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初中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学科,更应该思考,要怎样培养学生,要让学生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初中物理作为物理方面的基础学科,其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具备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让学生敢于批判质疑,勇于探究。不断渗透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是作为教师应该承担的责任。
【关键词】初中物理;科学精神;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3-160-01

        一、科学精神在初中物理学科中的指向
        科学精神是指科学知识和技能的运用后,形成的思维和行为以及价值标准。科学精神并不是单一的思想,它包含了理性思维,同时还要具有批判质疑、敢于探索的精神。要想学好自然科学,就一定要具备科学精神,它是自然科学的核心所在。
        (一)理性思维是基础
        理性思维是一种客观的思维方式,它是建立在证据和逻辑推理基础上的。例如,电的发现,就是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经过很多次的反复实验发现了电的存在。例如“欧姆定律”的发现,就是欧姆这个人发现测量电流强度很困难,于是经过不断的实验,解决了电流强度的问题。在物理学科中,所有定理的提出,都代表着科学精神中理性思维发挥的作用。
        (二)批判质疑是动力
        批判质疑是指对于问题的态度,要学会独立思考、逻辑缜密、辩证分析问题,进而做出判断的行为。物理知识的得出,都是科学家们经过不断的质疑、批判,进而开始反复的实验,得出的真理。例如,伽利略质疑亚里士多德的“物体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正比”的理论时,他就进行了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
        (三)勇于探究是保障
        物理知识和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利用起来所学的知识,运用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例如,当学生学习了能源和材料方面的知识,就可以自己动手装置一个小的太阳能。或者调查一下自己的周围是否有由于能源和材料的使用而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然后根据现象,写一份关于能源和材料利用的环保报告。在进行实践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遇到困难愿意去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科学精神。
        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科学精神的策略
        (一)通过实验培养科学精神
        物理学习主要以实验为主,所以实验的目的性很重要。物理学科开展实验,是为了探究物理现象,通过实验最终推导出物理结果。但是现在的实验都是验证实验,先知道结果,然后去验证。例如,在进行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时,如果直接用电压表电流表测出电阻的话,那么学生的科学精神就无法得到培养。


当学生遇到关于电阻的试题实验时,很多学生会感觉无从下手,因为学生都是从结果来验证实现的,假如让学生反过来,从实验中推导出结果,学生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批判质疑的精神,并且敢于提出问题,通过动手实验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就要让学生有深入研究的过程,这样才能将物理学科学好。
        (二)利用社会资源培养科学精神
        对于物理学科来说,敢于质疑,勇于探索是学好物理所要具备的特质。也就是说要让学生有足够的好奇心和进取心,面对困难坚持不懈,大胆尝试,能够找到有效的办法解决问题。法拉第是世界上著名的化学和物理方面科学家,他能够有如此大的贡献,完全取决于他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法拉第在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基础上,继续试验,试图让静止的磁力对导线作用而产生电流,但是,经过了很多次试验,都以失败告终。最后法拉第经过10年的努力,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正是因为有这些勇于探索的科学家们,才会有今天物理学的发展。所以,教师一定要从小培养学生们的科学精神,让他们在学习的道路上能够越走越宽。
        (三)用“生成课程”培养科学精神
        “生成课程”是指情境对话为基础,通过学生、教师、课本、环境等各种因此,在相互作用持续性的过程中动态生长的建构性课程。这就改变了以往的思维方式,让“一切将成”的思维方式代替“本质先定,一切既成”的思维。例如,在学习上海科教版初中物理的科学探究课程《电动机为什么会转动》时,如果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电动机转动的原理是因为磁场对电流受力的作用,才让电动机转动的,那么学生的质疑和批判、理性思维都被抹杀了,他们就不会再进行深入的思考。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和实验空间,不要急于给出答案,要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实验推导出结论。在实验中,学生会不断的发现新的问题,然后通过思考、实验,再解决问题,这种逐步推导出科学结论的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能够大胆提问,敢于说出自己的质疑和想法,这就让学生的科学精神得以提高。
        (四)在评价和交流中培养科学精神
        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合作和交流,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合
        作交流。以组建小组的形式开展科学研究,让学生在小组中都能发挥出自己的作用,在互相学习、合作、交流中共同进步,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培养科学精神。在合作交流中,每个学生的思考方式、知识基础、认知角度都不同,所以,这种信息和知识之间的交流和碰撞,都对思维的启发,科学的灵感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尤其是针对物理实验的过程,在对实验的设计、研究、结论分析的过程中,评价和交流都对实验的成败起到关键的影响。因此,要让学生在科学探索过程中,畅所欲言,发扬民主精神,进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结束语:在科学探索的路上,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不断的解决和完善。科学精神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逐渐渗透和培养。只要教师多思考,学生肯努力,在学习的道路上,一定会越来越顺利。
参考文献
[1]鲁后君.初中物理教学中对学生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09(10):8.
[2]王亚刚.浅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J].祖国:建设版,2013(2):60.
[3]亓鹏华.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初探[J].中国体卫艺教育,2009(2):36-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