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2期   作者:林玉鲜
[导读] 小学阶段是学生课程学习的基础阶段,小学语文是学生的基础学科,是学生素质培养的基础。不同阶段的小学语文担负着不同的任务,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主要引导学生拾笔认字,而高年级的语文教学要在此基础上进行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阅读理解或小作文的形式来锻炼自身的语文思维。因此,高年级的语文教学相比于低年级有着更高的要求。本文基于小学语文高年级的教学现状,研究如何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

林玉鲜    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县林墩中心小学  363904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课程学习的基础阶段,小学语文是学生的基础学科,是学生素质培养的基础。不同阶段的小学语文担负着不同的任务,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主要引导学生拾笔认字,而高年级的语文教学要在此基础上进行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阅读理解或小作文的形式来锻炼自身的语文思维。因此,高年级的语文教学相比于低年级有着更高的要求。本文基于小学语文高年级的教学现状,研究如何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语文;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3-154-02

        目前,小学语文的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在我国教育事业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不再是传统的输入记忆的学习模式,而是更加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文化思维的培养,网络资源盛行的年代,语文的教学更应该贴近社会的发展,也要摒弃以往的老旧观念。因此构建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根据学生学习特点来提升教学质量,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正确方向。
        一、小学高年级课堂教学的现状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深入改革和发展,幼儿教育成为了国家重视的一部分,从幼儿园时期就开始学前班教育,小学阶段家长们更注重各方面知识的培养,因此在课外为学生安排了各式各样的课后辅导班或兴趣班,让学生提前了解高年级的知识。但在课程辅导中,多数为奥数英语这些可以和初中知识接轨的科目,却忽视了语文学科的辅导与培养,语文学科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并且从小学低年级开始,简单的识字与写字给家长们造成一种语文过于简单的错觉,导致语文教学被家长与老师们所轻视。而在语文高年级的教学课堂中,大多数教师仍旧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记忆式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与学生之前缺乏交流,导致学生仍在课堂中处于被动地位,教学工作难以轻松的开展,教学效果也逐渐下降。学生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性,面对各种事物能够发挥自己的理解,这一天性却被传统的教学课堂削弱,降低了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从连词成句开始,才是真正带领学生们培养语文的综合素养,语文不只是工具和交流的基础,更是培养和启发学生的想象力的关键,因此建立小学语文高年级的高效课堂至关重要,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并养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是现阶段学校和教师应给予重视的教学目标。
        二、小学高年级课堂的特点与构建的意义
        在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后,小学高年级语文的教学内容也在不断地进行革新。语文基本的听说读写四大模块,是学生们在小学阶段需要掌握的语文基本素养,在高年级课堂更凸显了阅读的重要性。目前小学高年级课堂的主要特点体现为创新教育和现代化教育,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应用多样化的信息技术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语文的学习,教师在教学课堂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内容的不断创新,摒弃传统的语文教学理念,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交流活动,结合学生的共同点和差异性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活动与教学方式,营造一个轻松高效的语文学习课堂,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在新课改后,教师们用成功的实践证明传统的语文课堂已经落后,构建一个高效的小学语文高年级的学习课堂,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语文思维和语文素养,是构建高效的小学高年级课堂的目标,也是真正在课堂中做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意义。
        三、构建高效的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的策略
        构建高效的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1.教师应利用现有技术资源,为学生打造轻松高效的语文学习环境。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和科技事业的迅速发展,各种先进的授课技术和授课资源应运而生。教师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微课等形式来进行备课,为学生们设计一个针对性强的语文教学环境,在这样的情境下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理解和自我探究。


举例说明,在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一课中,教师可以通过微课小视频的形式来展现故宫的风貌,让书上的平面地图立体地走入课堂,让学生们跟随着教师的脚步慢慢进入故宫,了解故宫,学生们充满了好奇心和兴趣,就会对书本上的形容词和动词理解的更加深刻。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根据课本可对学生布置小作业—“如果让你选择一处景点介绍给朋友,你会选择哪里,如何介绍?”,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按照小组进行分配,分别登上讲台来进行讲说,不仅提高了学生们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也让学生们将语文知识深入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
        2.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小学生的天性是活泼不受拘束的,老旧的讲课方式会抑制学生的自我发展,因此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并通过一个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这三大模块融入贯穿整节课堂,用这样的互动方式吸引学生的关注,保持课堂能够高效专注地进行。比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生活,生活》这一课时,在课前阶段教师可采取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
        老师:同学们,谁可以告诉我生命是什么?
        学生:我觉得活着的东西就是指生命。 
        老师:这名同学说得非常正确,但是能否表述得更加具体一些。
        学生:生命包括人、动物与植物,生命在于运动。
        老师:没错,运动对我们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帮助,生命是美好的,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生命。
        3.让学生主观地进行阅读和理解,明确自身的学习目的。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要地位,鼓励学生与学生之间加强交流,学生与老师之间加强联系,教师因此可以更好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在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时做到因人而异和因地制宜。
        例如,在学习《落花生》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花生默默无闻的精神,可让学生对花生、苹果、桃子三者蕴含的精神进行比较讨论。有的学生认为花生不慕虚荣、朴实无华、默默奉献、品质高尚,值得我们学习;而有的学生认为苹果不但外表美观,而且营养丰富,我想做一个像苹果那样的人,既有外在美,又有内在美。有的同学表示不赞成,学生对此展开争论,教师对此应抓住时机,生成新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的争论进行点评总结。要让学生理解在课文中作者把花生与苹果、石榴、桃子进行比较的用意,是为了突出花生不炫耀、默默奉献的精神,并不是说其它苹果等其它东西不好。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通过自身的钻研和思考来对文章进行理解和总结,从而促进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
        4.开展语文积累与写作课堂。
        教师如果将作文布置为课后作业,可能会让学生产生倦怠心理,因此教师应开展作文小课堂,让学生自主选取喜欢的好句好段进行积累,给学生提供一个安静专注的时间来思考,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去理解和揣摩题目,进而激发学生的灵感,达到锻炼写作的目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构建小学语文高年级高效课堂,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协作。高年级课堂注重自我学习培养,教师应抛弃老旧的授课模式,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探索,寻求适合学生个人发展的高效课堂模式,鼓励学生思想自由,在不断的互动与交流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方巧珍.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与写作的融合探究[J].读写算,2021(01):157-158.
[2]杜颖玮.小学语文课堂中高年级学生能力的提升[J].天津教育,2020(36):120-1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