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小学班级精细化管理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2期   作者:张华专 刘梦琳
[导读] 中小学班级精细化管理对中小学校的教学工作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班级管理的质量决定着教学的质量,与学生的综合素质核和心素养更是有着密切的联系。小学初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初步形成、人格养成及综合能力提高的关键时期。中小学班主任需要不断加强班级管理的力度,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基于此,本文就简单探究了中小学班级精细化管理的困境及解决策略,以供参考

张华专  刘梦琳    山东省荣成市第二十四中学  山东  威海  264307
【摘要】中小学班级精细化管理对中小学校的教学工作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班级管理的质量决定着教学的质量,与学生的综合素质核和心素养更是有着密切的联系。小学初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初步形成、人格养成及综合能力提高的关键时期。中小学班主任需要不断加强班级管理的力度,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基于此,本文就简单探究了中小学班级精细化管理的困境及解决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小学班级;精细化管理;困境;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3-146-02

        引言
        中小学班级精细化管理的目的是辅助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全面、自由发展。良好的班集体能让学生积极进取、健康成长。因而,创建有凝聚力和归属感的班集体,发挥班集体的教育和引导作用极其重要。
        1中小学班级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
        小学到初中阶段是学生各方面能力形成与提高的关键时期。由于学生的身心发育不成熟,心理变化较大,因此,他们很容易被不良信息与行为所影响,误入歧途。如今,社会已进入互联网时代,现在的中小学生基本会使用智能电子设备来学习与消遣。但由于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加之学生分辨能力不足,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与兴趣,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就会对他们的人格发育、价值观初步形成等产生影响。班主任作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领者,有责任去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道路,通过高质量的班级精细化管理工作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心态,树立正确的“三观”,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效的帮助。现阶段,中小学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还存在一些问题,使得班级管理的质量与水平受到了很大的影响。面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必须积极地进行创新,不断强化班级精细化管理,提高班级管理质量,以此来实现服务学生学习的目标。
        2中小学班级精细化管理的困境
        2.1班级凝聚力不够
        班集体整体风气影响集体中的每一个人,包括教师和学生。学生之间的良好共同,及促进了学生间的团结意识,也有助于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平衡、健康发展。在班集体的运行工作中,班主任作为班集体的组织者,建设者,领导者,管理人员,其所扮演的角色地位是至关重要的。作为班主任,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学习方面,要平衡分配教育管理角度,在加强学习成绩的同时,为学生个性发展留有自主发展空间,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2班委建设不受重视
        要做好班级管理,发挥班集体的教育功能,仅仅依靠班主任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当今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手段极大丰富,课堂教学已不是学生知识来源的全部。师生间出现隔阂,沟通不畅时,极易影响班级管理的效果。鉴于学生更愿意接受同辈人的意见和信息,班主任应做好班干部的选拔和培育工作,打造一支作风优良、为学生亲近的班级管理小团队。但大部分班主任还没意识到班委建设的重要性,对班干部的选用比较随意,缺乏调动班干部积极性的策略,班干部职位和学生个人优势不匹配,导致班干部队伍形同虚设,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2.3学生缺乏集体荣誉感与自我管理意识
        学生是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主要对象。学生自身的约束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自律意识都会影响到班主任班级管理的质量。现阶段,很多初中生都缺乏自我管理的意识,加之从小受到家人的溺爱、不良信息的影响,集体荣誉感也严重缺失。这加大了班级管理的难度。



        3中小学班级精细化管理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3.1开展多样化活动,锻造班级的凝聚力
        和向心力校园活动是一种很好的教育载体,能激发学生参与、合作和表达,使学生在共同的目标和任务驱使下加强对话、交流和濡染,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学校活动。为实现培养人的目的,学校每年会组织一些活动,如运动会、节日文艺演出和各种竞赛活动。班主任应该组织学生积极报名参加,锻造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发班级荣誉感。活动是班主任开展工作的重要载体。班主任围绕活动开展班级工作,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而且可以充分锻炼班干部的组织活动能力,做班级建设的领头羊。为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鼓励,班主任应像教练或领队那样,组织学生排练、备战,帮助他们总结排练的经验和收获,培养他们参加学校各种活动的兴趣和热情等。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作为德育的重要场域,集体活动在班风学风建设、班级凝聚力提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3.2做好班干部的选拔和培育,建设班级管理小团队
        班级管理方法和手段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但班主任的基本管理信念不能改变,如相信学生是班级管理的主人,确信良好的班级管理必须依靠一支优秀的班干部队伍。当然,建设一支优秀的班干部队伍,需要班主任的用心、用情和用智,设计好从班干部的选拔和培育的全过程。在班级建设和发展的不同阶段,班主任应采用对应的选拔和培育方式,做到公平、公正是首要的前提。班干部的选拔和培育方式一般有任命制、竞选制、轮换制和双轨制。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方式选拔和培育班干部,班主任都要先了解全体学生的家庭背景、个性特点和行为习惯等,再逐一考查班干部人选的品行、能力。在确定班干部队伍后,班主任还应时时关注、引导和帮扶他们,不能任其自然发展。
        3.3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握好对待学生的分寸
        小学到初中阶段,学生心理变化莫测,很容易出现逆反心理。许多学生会因为班主任管理的方法不对或对管理有一定的怨言,而出现不服从管教的情况。这也就会影响到班级管理的质量。对此,班主任应该积极转变管理观念,不能还是用过去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要注重“以德服人”,在班级管理中坚持生生平等、师生平等的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握好对待学生的分寸。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减少不必要问题的出现。在实际的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对学生的心理变化予以密切关注。这是由于很多初中生心理发育不成熟,在面对一些挫折、不好的事情时不知道如何去应对,就会在心理上增加一些负担。这时,班主任要与学生及时地进行沟通,了解具体的情况,对其心理进行引导。班主任不能在班级管理中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应关注学生的身体情况、生活情况和思想状况。另外,班主任还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班级的每一位学生,不能因为学生的学习成绩差、家庭环境不好等原因就区别对待,让学生可以充分感受到班主任的关心和爱护。当然,对于不同情况的学生,班主任还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今后的中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要多从学生角度出发全方位了解、循序渐进。树立本身的秩序观念,充分认识到每一个学生对于班级管理的需求与预期,帮助学生全方面发展,树立正确三观,提高学习能力,保证整体处于均衡发展状态。保证学生整体提升,从个体出发结合学生个性发展特点,长善救失,在智育与德育两面均衡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对于目前的中小学学生来说,开展“走心”教育势在必行。有把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发展,长远谋划中小学学校的发展战略,必须充分考虑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是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江叶童.浅析中小学班级精细化管理的困境及解决策略[J].作家天地,2020(21):99+101.
[2]彭启富.学校班级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J].科技风,2020(31):126-127.
[3]徐旭.核心素养背景下中小学班级管理现状及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110-1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