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2期   作者:刘世维
[导读] 数学作为提升学生整体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的一门学科,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入与转变,需要教师加强对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对数学课程进行合理设计和教学反思,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结合教材内容,对数学核心素养的切入点进行明确,鼓励学生积极进行知识探索,主动进行问题思考。教师还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相对轻松的课堂环境

刘世维    山东省荣成市第二十四中学  山东  威海  264307
【摘要】数学作为提升学生整体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的一门学科,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入与转变,需要教师加强对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对数学课程进行合理设计和教学反思,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结合教材内容,对数学核心素养的切入点进行明确,鼓励学生积极进行知识探索,主动进行问题思考。教师还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相对轻松的课堂环境,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对教学方案进行不断的调整与优化,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使学生的核心素养逐渐提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3-142-02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使我国教育部门加大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力度,尤其是在初中阶段的教育教学中,数学是重要的教学课程之一,为帮助学生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还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对教学方案的设计,选择最适合学生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真正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传统化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还需教师能够及时地意识到对教学模式的创新,那么对高效课堂的构建,使教师人员有明确的教学目标,随着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对教学方案的不断完善与优化,满足学生各阶段的学习需求,从而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1核心素养内容概述
        素养是学习中的核心组成部分,而数学核心素养主要是指以数学理论为基础的数学能力以及品质和逻辑思维。这就需要我们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但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理论与相关公式还有数学能力,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实际运用能力。在核心素养的视野下将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接受能力不断提升上去。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课堂教学效果与质量自然能够得到有效提升。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与深入,当前人们对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视,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也被凸显了出来,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与学校共同改革传统枯燥的教学模式,旨在构建高效初中高效数学课堂。
        2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措施
        2.1挖掘数学魅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为学生讲解解题的方法和技巧,长时间下去肯定会让学生对课堂产生厌倦,失去学习的兴趣,为此教师可以挖掘数学中比较有趣的一些元素,或者借助多媒体来开展数学教学,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魅力,这样能够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供有利的条件。数学的魅力其实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算数、高等数学、代数、几何等。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尝试把数学和生活进行结合,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总之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挖掘美的元素,展示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2教学目标的明确,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数学课程的学习,对学生综合能力、思维能力等提出更高的要求。那么从初中生的角度分析,初中生自身的各项能力还处于发展中的阶段,再加上思想的不成熟,各项能力都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无法确保学生的综合能力。


对此,还需要教师人员能够充分认识,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对教学目标的明确,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首要的教学任务,绝不是单一化地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而是突出学生为课堂教学主体的地位,注重数学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融合教学,选择学生最熟悉的方式与最了解的内容,对数学抽象知识的教学,激发出学生的无限潜能,以教材基础知识为教学基础,再对基础知识的拓展教学,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2.3有效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灵活学习
        在初中课堂中,教师要避免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不断的进行知识学习,完善自身知识结构,逐渐形成先进的教学理念,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有效培养,使学生可以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教师还要多开展一些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营造与实际生活相近的课堂情境,建构更加完善的数学知识。有效结合实际,引导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探索,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然后指导学生运用自身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培养,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使学生可以逐渐具备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对学生的问题转化能力进行培养,提高学生的抽象意识,建立相应的数学知识体系,进而选择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问题分析,寻找相应的数学方法,对其进行不断推理,最终合理解决数学问题。
        2.4通过分析与对比引入概念,凸显数学核心素养
        初中阶段学生在实际数学学习过程中会接触到不同的众多概念,这些概念相互之间并不是毫无联系的单独个体,而是存在着密切联系的统一体,互相构成了完善的初中数学概念框架体系。为此,我们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相关数学概念的教学时,不妨尝试着立足学生们已有的数学学习基础及其经验。通过分析与对比在学生们以往所学数学概念的基础上引入新的数学概念。这种温故而知新的概念引入方式也不失为夯实学生们以往所学数学知识,同时也是学生们在对比与分析中更好地理解新的数学概念的有效手段。
        2.5因材施教,保证班级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由于班级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知识结构的搭建都会存在着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实施统一的教学指导,就很难让班级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达到一致。这也就导致提升班级整体教学效率的任务很难得到高效地实现,从而阻碍到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为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充分地尊重班级学生所存在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因材施教,以保证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例如,在学习人《图形的相似》一课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对班级学生所存在的个体差异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如对于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他们在理解与掌握两个图形相似的概念与特征时,教师就可以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探究空间,让他们通过自主的探究与分析,高效地理解并掌握相似图形的概念、特征与识别方法,并能够灵活地运用相似多边形的特征进行相关计算。而对于学习能力中等层次的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则可以给予他们相应的帮助,让他们能够紧跟着教师的思路进行课堂知识的探究与学习,以逐步加强他们对相似多边形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而对于学习能力中等层次的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先引导他们观察生活中的形状相同的图形,让他们可以先初步地理解相似图形的概念,然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地理解相似形的特征,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引导。通过实施针对性的教学,可以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以促使每一个学生通过数学课堂学习,都能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学学习效率与学习能力,以此达到班级整体学习效率的有效提升,进而真正意义上实现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是一种必然趋势,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要在数学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借助多种手段培养高职学生的数学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数学素养,本文从几个方面浅议了核心素养渗透的有效途径,希望能够真正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李营伟.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与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20,55(33):182-183,711.
[2]冯周付.初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61(13):659-660.
[3]范欣.初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途径探析[J].名师在线,2020,35(9):260-2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