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声势律动的运用研究 李佩珍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2期   作者:李佩珍
[导读] 随着现代教学理念的更新和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的创新措施也愈发多元。在音乐课程教学中融入声势律动教学法,对拓展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有着重要价值和帮助。本文将对小学赏析教学中声势律动的运用策略进行讨论和分析,希望能够给相关教学的创新发展提供参考和帮助。

李佩珍    浙江省乐清市北白象镇第一小学  325603
【摘要】随着现代教学理念的更新和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的创新措施也愈发多元。在音乐课程教学中融入声势律动教学法,对拓展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有着重要价值和帮助。本文将对小学赏析教学中声势律动的运用策略进行讨论和分析,希望能够给相关教学的创新发展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小学音乐;声势律动;音乐赏析;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3-139-01

        引言:音乐课程是人类艺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分支,是人类思维和感情的重要体现。在小学教学阶段学生的各项能力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音乐赏析课程中加入趣味性的活动内容,有助于对学生多样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和塑造,使学生对音乐赏析课程做到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和传统音乐课程教学中“简单的唱歌课程”相比,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保持人本思路,积极践行科学教学观念,使赏析音乐课程也成为教学中的重要一环。
        一、声势律动教学介绍
        人类的思维对固定、特定的节奏做出有效的反馈,促成了音乐形成的基石。现代音乐更加重视对韵律和节奏的把控,掌握音乐的节奏对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具有重要价值。但小学生在音乐节奏的表达上存在巨大困难,对此教师可以通过传授肢体动作的方式,鼓励学生利用自身的身体动作对音乐节奏进行展示,以此促进学生综合音乐素养的科学有效发展。
        二、声势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赏析课程教学中的重要价值
        (一)训练学生捕捉音乐细节内容的能力。在音乐赏析课程中,学生对音乐内容缺乏有效的表达方式,学生即使有所感悟和想法,也在语言表达上面临巨大困难和窘境。且学生找不到音乐赏析的切入点,只能笼统的对音乐内容进行形容。通过声势律动的方式,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节奏“捕捉”能力进行有效训练,使肢体语言代替口头语言,提升学生对音乐鉴赏的表达效果。1
        (二)培养学生的音乐赏析兴趣。在传统意音乐课程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主导性作用,学生在课堂中的表达意愿被压制,长期的教学会压制学生的音乐赏析兴趣,使音乐课程的整体效果不断降低。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声势律动的教学方式,增加课堂教学内容的多样性,使学生从音乐课程学习中感受到更多的成就感和快乐,促使学生对音乐课程赏析保持持久积极的兴趣。
        (三)促进学生多样思维、想象力的发展。在小学教学阶段,学生的感性思维大于理性思维,其总体思维方式比较简单,对世界的认知比较模糊,使其在知识学习中遭遇困难和绝境。马克思说人类的天才发明是音乐和数学,反映出音乐对人类思维的客观塑造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简单的声势律动形式,对学生的多用思维和想象力进行开发和培养,使学生固定的、简单的思维方式获得发展和进步的空间,使学生对客观世界保持多样性的思考。
        (四)使学生学会用肢体语言表达多样内容。在小学教学阶段,学生活泼好动的行为方式对其能力提升有着重要价值。许多问题在语言上难以进行突破,却可以通过肢体语言进行形象表述和解决。如进行肢体接触表达自己的信任,用多样的肢体语言表现出自己的能力和魅力等。此外小学生在生活中也会遭遇各式各样的问题,通过肢体语言也能使其情绪上的压力得到缓解。通过音乐课程中声势律动内容的有效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多样语言能力有着潜在价值,教师需要重视对相关教学方法的开发和研究。
        三、声势律动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程中的应用策略
        (一)教师带领学生对音乐节奏进行捕捉。在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从简单的赏析曲目开始,带领学生对音乐节奏的认知,使学生逐步适应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2如在教学《草原放牧》中,教师可以在不告知音乐曲目的情况下,鼓励学生对草原音乐进行赏析,捕捉其中的节奏,用自己的方式对相关节奏进行表达。在整个过程中,教师的手部动作要起到指挥的作用,使学生逐步适应歌曲中的节奏。最后教师可以询问学生是从歌曲中收获了哪些信息和想象,结合曲子的题目进行扩展分析,使学生逐步对音乐赏析产生多样好感。
        (二)传授给学生多样的简单舞蹈动作。在声势律动教学中,“科班”中的舞蹈动作,更能实现对特定音乐内容的表达。对此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活动课程,带领学生对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进行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对音乐、音乐节奏、肢体动作的配合做到更多样的思考。例如教师对民族舞蹈、流行舞蹈、武术舞蹈等多样内容的解析式教学等。
        (三)利用肢体语言对学生的班级集体文化进行培养。统一的肢体动作对培养班级集体文化有着重要价值。在音乐的烘托和渲染下,学生更有结成统一的整体,对音乐节奏做出更和谐、有效的诠释。对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合练,在统一的指挥下,不同组别的学生做出彼此配合的动作,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获得更多交流机会,促进学生对集体文化的感悟和理解。
        (四)鼓励学生对生活中的音乐进行“捕捉”和探究。在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播放一些学生生活中感兴趣的音乐,并鼓励学生对生活中的音乐节奏进行“捕捉”和分析。以此时音乐课程教学有效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去,促进学生音乐实践素养的全面发展。
        四、结束语
        在新的教学时期,教师需要在音乐课堂中进行多样教学形式的创新和开发,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声势律动教学是教师创新教学的一次重要尝试,教师需要促进对相关教学形式的实践应用,使音乐课程教学迎来了更多积极可能。
参考文献:
[1]金燕.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声势律动的运用研究[J].艺术评鉴,2020(3):126-127.
[2]代晓梅.关于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声势律动的运用探究[J].考试周刊,2020,000(030):159-1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