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效率 李璞良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2期   作者:李璞良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的观念深入人心,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对语文教师提出新的要求:摒弃“授受”的教学模式,接受“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基于此,本文对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探讨进行了分析。

李璞良    山东省荣成市第二十四中学  山东  威海  264307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的观念深入人心,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对语文教师提出新的要求:摒弃“授受”的教学模式,接受“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基于此,本文对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探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教学问题;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3-137-02

        1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资源不足,学生的知识面狭窄
        语文学科是一门难以追求“速成”的学科,需要学生不断积累知识点拓宽知识面,才能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突破。但是,在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中,一些教师过分依赖教材和教辅材料,导致学生的学习资源局限于此,知识面难以拓宽,这就让容易让学生感觉到学习的内容远远难以支撑考试和能力提升。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明白教材内容只是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方向和基础,而教师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延伸和拓展,不断地促进学生知识面的延伸。
        1.2教学方式枯燥,学生的积极性不足
        许多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直观印象就是背诵和抄写,在课上跟着教师一起阅读课文,学习课文的结构、背景知识、写作技巧以及生字词,在课下的时候反复抄写和背诵以达到记忆的效果。在这种枯燥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兴趣难以提升,学习积极性不足,这就导致了学生高投入、低产出,不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情感体验的关注,引导学生在经典的文学作品中感受语文的知识的美,通过有趣而丰富的课堂组织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根本上提升学习的效率。
        1.3教学评价单一,学生的发展不均衡
        教学评价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将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导致学生被贴上了标签,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语文知识有着多元化和包容性的特点,教师要从多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听、说、读、写等基础能力的同步发展,而非为了应试成绩导致学生出现“高分低能”的不良现象。
        2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探讨
        2.1转变教学观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对初中语文高效课堂进行构建,首先就需要教师坚持与时俱进,积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并严格遵循新课程标准要求,高度重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要适时地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平台,让学生可以有更多思考、合作、探究等机会,不仅可以充分展现学生课堂学习主人翁地位,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同时,也能深刻感受到初中语文学科魅力,并促进课堂教学活动更加有序和高效进行。实践中教师可以对新课程标准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并围绕学生课堂学习主体对教学活动进行科学组织与设计,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思考探究中汲取知识和发展能力,在践行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同时,促进学生获得更好发展。
        2.2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最好的老师,在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时,也要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兴趣引领下调动感官和思维,对学习内容进行更加深入探索,相应课堂教学效率也会明显提高。实践中教师可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并在与学生展开积极沟通交流中,了解初中阶段学生个性特征和初中语文学习需求,然后在教学中采用契合学生个性特点和学习需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充满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使整个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展开。


同时,教师可以对语文书本教材进行深入剖析和研究,在详细掌握书本教材知识内容基础上,对辅助教学重要手段多媒体进行充分利用,使教学内容以图片、视频等更加直观的方式出现在学生面前,不但可以抓住学生注意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可以调动学生感官和思维,使其跟随展示内容进行联想和讨论,既营造了良好课堂氛围,又为课堂教学高效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2.3培养阅读情趣,博览群书,提升语文素养
        课内朗读、范读固然气势磅礴,令人欣慰,但课内时间及其有限,容不得浪费,教师只能指引学生在课外阅读,这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良好途径。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介绍阅读各种课外读物,督促学生制定阅读计划。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技能,还可以解决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差、不敢说和不善说的现象。阅读能力提升了,口语表达能力就增强了,理解能力会快速加强,当然最终写作能力不言而喻就会提高。所以,笔者认为,语文素养代表一个人的形象,课外阅读是学生成长的温床,教师是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春雨,虽默默无闻,润物无声,一时看不见其丰功伟绩,但青青的小草会伴随桃李芬芳满园。
        2.4养成学生写日记、课内片段练笔和课外小作文的习惯
        怎样才能把作文成绩提高,把作文写好,这是每个师生共同关注的问题。“好作文是改出来的。”这话不错,但是在考场上可以吗?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非常重要。
        要写好作文并不难,难的是能否坚持每天写好一句话,每天写好片段练习,每天写好日记,每天写好课外小作文,只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便可做到出口成章,出笔成文。
        为了实实在在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每节课训练学生的读、说、写的能力,每节课安排学生去写片段,在课外写小作文,每天由各小组组长在第二天上新课之前统一收取存放在讲台上供教师抽读,师生共同赏析。教师每节课随意抽读每组小作文一篇,然后让各小组交叉评价。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兴趣更浓了,语言表达能力更强了。下课之后教师把这些小作文全收起来,回到办公室后为抽读到的学生作品写好评语后全部装订起来,期末考试之前又把这些堆积如山的平时收集的学生作文发给学生本人再次阅读、保管。看着这些自己平常的积累作文,学生感受到了收获的喜悦,教师享受到了成功的乐趣。
        2.5鼓励小组合作学习,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
        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基本具备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能力,教师要减少“大包大揽”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展开自主思考和探究。以任务为驱动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不同的学生之间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形成先进带动后进的良好效应,有利益高效课堂的构建。例如,在学习《小石潭记》这篇文言文时,教师可以先用学过的《江雪》为学生进行导入,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并为学生补充作者的生平背景知识和“记”这一文体知识。在学生具备了这些背景知识后,教师可以将小组探究任务展示在幻灯片课件上。任务一:通读文章,疏通文意,通过工具书解决生字和生词,能够达到流利地朗诵课文。任务二:精读文章,勾出文章的写景句式,分析其写作技巧和美感,并完成对文言实词、虚词以及特殊句式的积累。任务三:尝试完成对文章的翻译,并总结每个段落的大意和文章主旨。然后教师可以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并要求各个小组开始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自主完成阅读探究,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提升自主探究意识。
        3结束语
        随着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推进,初中语文课堂的组织必须根据时代的要求和学生成长规律的实施进行变革。要学好语文,学生不仅需要储备知识,还需要消化整理,内化为语文思维能力,形成具体的语言思维。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素质和能力,通过科学的教学模式和创新的教学设计,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提高语言文学素质。
参考文献:
[1]孟新玲.初中语文高效课堂阅读教学策略分析[J].天津教育,2021(03):169-171.
[2]尤玮萍.浅谈初中语文高效课堂阅读教学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1(02):110-111.
[3]万啟琳.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探究[J].读写算,2021(02):129-1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