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2期   作者:关虎
[导读] 本文在介绍合唱艺术的形成与发展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合唱艺术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中所起到的培养整体观念、严谨性、准确性及集体主义精神的作用,并对合唱艺术对小学音乐课所起到的专注度的提高、音乐内容的丰富性和音乐审美的提升作用也进行了讨论,以及合唱教学中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关虎     兰州市安宁区西北师大附小
【摘要】本文在介绍合唱艺术的形成与发展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合唱艺术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中所起到的培养整体观念、严谨性、准确性及集体主义精神的作用,并对合唱艺术对小学音乐课所起到的专注度的提高、音乐内容的丰富性和音乐审美的提升作用也进行了讨论,以及合唱教学中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生  合唱  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3-199-02

        一、合唱的形成与发展
        合唱起源于欧洲,距我们现在应该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合唱是一种多声部的一个群体性的声乐艺术,真正出现这种艺术的则是当时在欧洲有巨大势力的宗教---罗马天主教中所形成的。格里高利圣咏则是它最为显著的代表,格里高利圣咏是西方教会单声圣歌的主要传统,是一种单声部、无伴奏的宗教音乐。就在公元四五百年时,罗马的许多僧侣们都从事音乐的创作和研究,是他们创作了圣咏并传唱,随着欧洲音乐体系的不断建立和不断完善,及和声学的融入,从而使歌唱从刚开始的单声部向多声部发展,形成并产生了一种大家现在都很熟悉的艺术形式----合唱。
        二、合唱对小学教育的作用
        (一)合唱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起到的作用
        合唱不仅是声乐艺术的最高形式之一,同样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重要的教育途径。它可以让学生的表现力更加的多样丰富,而且它所表现的音域也比较广,所以它对教育具有很大的意义。同样它也是国际上被认为对学生教育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被许多国家运用于美育教学,因为合唱不仅可以让孩子的情操得到更全面的培养,同时对智力的开发也起到一定作用,增加了学生的文化和精神生活。有利于教育和培养好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提高对艺术作品鉴赏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本人通过合唱教学实践,体会到合唱艺术形式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可以起到的作用有以下三点:
        1.可以从小培养学生的全局观念:因为合唱艺术是一种集体行为,追求的是声音的整体性和统一性,声音不能有大有小,强弱力度要表达适当,在合唱教学中本人发现有的学生对合唱的认识不到位,不清楚合唱的基本要素,更忽略了声音的统一,在唱合唱时有的孩子就是“唯我独尊”不会去控制,只是追求“我的声音”,而不是“我们的声音”,忽略了集体的统一。所以在合唱中我们就可以很好的、很具体的、很形象的解决合唱艺术所要求的整体性和统一性的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初步的全局观念和整体意识。
        2.从小培养学生的严谨性和准确性:因为合唱艺术是一种多声部的表现形式,所以合唱中声部的出现有先后,不能抢拍拖拍,遵守纪律严格按谱进行,把握好节拍及音准,插入声部时间节点要准确,这也是我们合唱教学中所要解决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最基础的问题---识谱能力,要求音准要到位、节奏准确、控制强弱能力的训练。通过这种长期的、反复的严格识谱训练,可以使学生养成做事认真、严谨规范准确无误的好习惯。
        3.从小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因为合唱是由多数人来演唱,所以不像是独唱一样可以自由发挥,它需要大家的团结合作才能演唱出和谐、统一的声音,比如在合唱比赛中要想获得优异的成绩,只有少数人的努力是不够的,必须大家共同努力,团结一致,才能取得成功。通过参加这种合唱艺术的表演,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团队合作意识与集体荣誉感。
        (二)合唱对小学音乐课起到的作用
        1、对学生的专注力有所提高:万事开头难,一首作品也是一样,起唱很重要同时要非常准确,那么在合唱进行时更重要的是队员与指挥的配合,每一位队员都要非常专注的看指挥的手势,专心用耳朵听伴奏,这样才能保证歌曲进入的稳定性、自然性和舒畅性。


在作品中间一般都会有间奏出现,这时候虽然歌声休止但是歌曲的韵味和呼吸不能间断,所谓的就是“声断气不断”不能走神从而脱离了作品意境。最后在作品的收尾处,有的歌曲需要强拍结束,有的作品则要很抒情的结束,不论是那种收尾始终都要与歌曲整体贯穿,不能结尾的很突兀。学生要有高的专注力,才能较好地完成这一切要求,久儿久之学生们在音乐课中的学习专注力提高了很多。
        2、学习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合唱作品与其它齐唱、独唱作品比较,节奏类型要复杂一些、有些声部的音域较为宽广,旋律跳跃幅度大,故对各声部的音准要求较高。在排练的过程让同学们学会用眼神去说话、交流,不仅要懂得指挥的每一个手势用意,还要准确的执行指挥手势用意。还有更重要的就是舞台表现,合唱表演要求学生有抬头挺胸的良好站姿,自信与乐观的面部表情。合唱表演所要求的这一切,补充了其它一些作品的表演单一性,随意性,通过合唱形式的教学活动,学生们接触了较为复杂的、有一定难度的音乐作品,从而学到了更多的音乐乐理和音乐表演知识。
        3、对学生的艺术欣赏、音乐审美观有较好的提升作用:因为合唱中有丰富的和声织体使音乐更加的饱满,独唱曲目只是单旋律,只有横向的旋律走向。而合唱一般有两个到四个声部走向,纵向与横向的音乐发展使作品的表现力更为丰富丰满,使孩子们能切身感受到音乐艺术的美丽与魅力,无形之中进行了美育教育,提高了孩子们的审美能力。
        4、在合唱教学中教师对声音的把握以及音色的处理也会更加成熟:在一般情况下,小学生唱歌都是很大声喊唱,这与他们的性格是不可分割的,他们的习惯也是这样的。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唱一些进行曲风格的歌曲是可以的,正好能够发挥他们的这种原生性,但是这种音色在唱一些校园歌曲中便会显得笨拙,力量感觉过大,如何唱出校园歌曲所表现的纯真的童心和天真的童趣,这时候就要进行调整他们的音色。
        首先让学生学会提起笑肌演唱,这样声音会变得比较的圆润,听起来有“甜味”,本人感觉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其次就是纠正歌唱中的咬字,那么小学生在咬字上我们应该怎样去处理呢?本人认为朗读很重要、发音很重要、从这两点出发,使他们从小就养成一个良好的发音和咬字的习惯,从而使声音甜美。例如:《春晓》这首作品,是由唐代诗人孟浩然所作,谷建芬谱曲的。这首作品本身就是一首唐诗所以在咬字与发音上就是以朗诵的感觉为主,在歌唱当中只不过要快速归韵,比如“晓”字在歌曲当中是保持四拍进行的,在歌唱时要快速的归到韵母“ao”上并保持,这样的声音效果才会更加自然甜美。
        只要让小学生掌握了这些关键的因素,唱出的歌听起来就已经很有韵味和美感了。所以在选歌时,一定要找一个与小学生音色能靠拢的歌曲去教,千万不可逾越,不然学生会对歌唱进行抵触从而失去对音乐的爱好。
        麦德森、阿雷曾经研究发现,我们与我们平常所进行的音乐教学进行比较,在合唱或是合奏的排练或演出中,学生的注意力是比较集中的,有比较高的专注度,这就可以说明积极的音乐活动比被动的音乐活动更加具有内在的强化作用。 从而我们也让学生的学习内容变得更加活泼有趣、多彩缤纷,让学生充分感知到时代感和民族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开发好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能够有很好的文化素质。为了使学生喜爱音乐、走进音乐、享受音乐,所以不能让学生被动的学很多音乐常识或是音乐基础理论,而是要开展好音乐课当中合唱的教学,这也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所得出的经验之一。
        通过对小学生音乐教学的实践,本人深刻的体会到音乐对小学生成长重要性!特别是进行合唱的教学,在实践过程中不仅孩子们收获了成功的喜悦,对于本人而言更是被学生所感动。我想这就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感动,也是音乐魅力之所在。 随之孩子们对音乐的诠释是那么的童真、童趣,唱出的合唱歌声对于孩子们是快乐和童心的表达,让孩子们感受到祖国给予他们这么美好的一个学习生活环境,沐浴着幸福快乐的阳光而成长。
参考文献:
[1]对如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开展合唱教学的研究[J].易祯.戏剧之家.2020(11)
[2]小学音乐教学中合唱教学的创新[J].顾健.西部素质教育.2020(7)
[3]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实践探讨[J].季湘云.北方音乐.2020(3)
[4]浅谈小学音乐有效合唱教学课堂的构建.金莹.黄河之声.2019(22)
[5]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策略研究[J].王菁菁.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20(2)
[6]小学音乐素养培育中多声部训练的实践探究[D].张圆芳.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