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32期   作者:缪芳
[导读]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要求也逐渐提升
        缪芳
        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沙溪中心小学  334000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要求也逐渐提升,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小学阶段教师重视学生生字词的学习,忽视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适当地阅读能够扩宽学生的词汇量,基于这一背景,就要加强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从而能够为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基于此,本文章对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方法
        引言
        若能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好习惯,这对于学生今后语文和其他科目的学习都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语文教师一定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重视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在学好语文知识的同时,喜欢上阅读,不断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
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必要性
        (一)加强学生对内容的认知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学会阅读,而是要让学生理解知识。小学生的认知力确实不强,大脑的思考力比较低,所以不可能深度思考所学内容,所以会出现在学生感受不到学习趣味性的现象。如果教师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那么学生就能学会理解文章想要表达的内容。这样一来,学生不仅会有成就感,还能走进文中,与作者进行交流。
        (二)开拓小学生视野,拓展知识面
        良好的阅读习惯使人进步,阅读是积累知识,开拓视野,陶冶情操的重要活动,通过阅读各式各样的课外读物,能够帮助小学生拓宽眼界,接触和了解到各种各样的文化资源,学习到课本上所没有的知识。小学语文教学所涉及的文化知识是很有限的,知识点的延伸和运用都需要学生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去实现。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和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同时也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二、小学语文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
        学生若是对阅读不感兴趣,阅读能力的提升也只能是纸上谈兵,更不用说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所以说,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学生自身感兴趣了,才会全身心投入进去,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要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心智不成熟,思考事物也只会看表面现象,对于具备吸引力的事物会感兴趣,反之则不然。因此,在进行课文阅读的时候也是如此,生动有趣的课文学生会非常喜欢,而枯燥乏味的课文学生不但不喜欢阅读,反而还会产生厌烦的情绪,久而久之也就丧失了阅读的兴趣。所以,语文教师在给学生选择阅读内容的时候,一定要抓住学生的特征,使阅读内容既有趣又有深度,这样学生就能很好地融入其中展开深入阅读,并在他们心底播下一颗阅读的种子。


        (二)传授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
        学生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教师要注意向学生传授阅读技巧,从而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全面地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文章的细节,可以通过向学生提问的形式,从文章:写的是什么,如何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三个方面来对学生进行提问,这样就可以循序渐进地来让学生了解文章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有效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丰富的阅读活动
        课堂时间是有限的,而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因此,除了课堂上的学习,还需要合理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丰富的阅读活动。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晨读,在晨读的过程中给予学生阅读指导和技巧教授。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创办校园阅读角,提供丰富有趣的课外读物供学生阅读。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做好阅读笔记,教会学生深刻体会作者创作时的心情,体味作者的思想情感,并引导学生将每次的阅读心得及对文章的见解和观点记录下来,定期在阅读角举办阅读交流会,让学生自主交流各自的阅读心得和阅读笔记,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多种阅读方法并用,提高阅读效率
        阅读要有自己的方法,很多学生选择边读书边做笔记,有的学生喜欢用总结的方式归类积累,有的学生喜欢摘抄里面的精彩段落、句子和字词。不论哪一种方法,只要是适合自己的都可以去做。阅读之后,我们偶尔翻开自己的笔记会回想起阅读中那些精彩的片段。阅读可以让学生的知识渊博,但是有的学生走马观花地去看书,短短的几十分钟看很多书籍,这样是没有收获的。只有脚踏实地地去认真阅读,从阅读中找到自己喜欢的知识把它积累下来,我们的读书才能有效果。
        (五)创设情境,加深学生的理解
        有研究表明,相比无情境教学,情境化教学更能促进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也更能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参与和好奇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情境教学,一方面要求老师对课堂保持足够的重视,需要精心设计课堂,对于学生的特点要有一个足够的认识,精确把握课堂节奏。另一方面则要求教师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能够对文章中的一切感同身受,从而可以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同理心。比如,在学习《我为你骄傲》这篇文章时,考虑到这篇文章的内容故事性很强,教师不应该通过苍白的讲解来解读全文,不妨组织一次情境表演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文章中的老奶奶和主人公,将整个故事内容演绎下来。既然是游戏,就要设定竞争机制,否则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会大打折扣。笔者在教学中将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要求各小组排练表演内容、编排对话、丰富情境。最终在课堂上表现最好的一组将获得笔者准备的奖品。这样一改往日学习模式的游戏活动将学生们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了起来。
结束语
        总而言之,阅读能力是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训练和培养注重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充分发挥阅读教学的优势作用,有效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司贞萍.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中华少年,2019(36):268+271.
[2]冯旭龙.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20(01):118.
[3]王桂芳.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J].小学生(中旬刊),2019(1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