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探讨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32期   作者:杨艳梅
[导读]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各行各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教育行业要想发展
        杨艳梅
        深圳市福田区华强职业技术学校
        摘要: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各行各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教育行业要想发展,也必须随着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的步伐,积极创新。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应该重视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通过技术给学生带来更多新鲜的学习体验,为学生的成长创造条件。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语文教学;有效融合
        前言:将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进行有效融合,就是将信息技术作为新型教学工具和手段,有效为语文教学服务,为学生语文素养提升服务。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让多种教学信息和语文的教学特征进行有效融合,从而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教学质量高效化,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一、依托信息技术,唤醒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传统的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枯燥无味,信息技术能够在课堂上融入图片、音频、视频,在这种声像并茂、动静结合中,能够给予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给予学生感官刺激,这对于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知识体验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再别康桥》的学习中,导入新课部分,老师利用Flash动画播放一段再别康桥的朗读音频,这时徐志摩身上相见亦难别亦难的痛楚和送君千里终须一别的无奈的思绪,鲜明地展示在学生们面前,这时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徐志摩身上的淡淡感伤和对母校的爱恋,通过这一段Flash动画的展示,引导学生们了解作者笔下描写了哪些景物烘托学生的情感?这时多个意象组成了全诗的意境,学生们在这种梦幻般的意境中体会诗歌的感情,了解作者语言的特点,在这种音乐、情感文字的积淀中,润泽了学生的心灵,给予学生更多的体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让学生乐于接受,易于接受优化课堂教学形式,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讲过,每个人的内心都有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研究、发现和探寻。通过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能够将学生融入到具有音频、图像、视频的三维空间中,通过这样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能够给予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激发他们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例如:在《祝福》的学习中,老师在屏幕上投放出这篇文章,里面的四个重要画面,并且配上四个低沉的音乐,这样渲染了悲惨低沉的教学氛围,在这样生动直接的教学情境中,也能够极大刺激学生感官参与,让学生直接了解祥林嫂悲惨的一生以及悲惨命运,既深化了文章主题,又升华了学生的思想感情,有助于提升学习效率。


        三、依托信息技术,增加课堂容量
        传统语文教学中,老师在讲解文言文等等阅读题目时,会因为课上时间有限,背景材料、辅助材料的讲解受到制约,通过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应用,老师可以从网络上轻易的获取更多相关教育资源,并且利用电子白板、课件等等形式展示给学生们,将与之有关的信息资源、教育资源浓缩在课件中,既节约了课堂时间,又增加了课堂容量,同时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又有助于提升教学效率。例如:在《烛之武退秦师》的教学中,老师在网络上搜集相关的资料,通过PPT的形式配上视频动画,让学生了解当时的历史场景,感受当时的战场气氛,了解烛之武这个人物的勇气和胆略,立足于历史资料的扩展,既能够让学生更加清晰的认知知识,还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扩展了学生思维,有利于学生掌握文章的情感基调,提升学习效果。
        四、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课堂延伸
        实现高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老师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这一新型教学工具,为课堂的质量提升复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在这个网络迅速发展的年代,计算机走进千家万户,能够提供更多的信息资源,打破时空限制,让每位学生融入到知识的海洋中,获取教育信息,促进学生发展。例如:学习《沁园春 长沙》时,老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与之相关的资料,讲解毛主席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的伟大事情,在课堂上让学生一边听故事,一边了解毛泽东这些人物的背景,了解奇人奇事,既能够增加对作者的了解,还有助于让课堂更加精彩,更具魅力,实现学生积极探究知识,钻研知识;在学习《雷雨》之后,为了促进学生了解这一戏剧文学感悟里面的人物形象,老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通过网络搜索,观看整部雷雨戏剧,深化学生知识认知,不但实现了课堂的有效延伸,还有助于优化教学效果。
        五、依托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
        突破教学重难点,才能实现学生高效学习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简化知识点,促进学生理解,引领学生进入文本,深刻剖析作者内心思想,学习语文的根本。例如:学习《故都的秋》的过程中,老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们展示秋天早晨、秋槐落蕊、秋蝉、秋日胜果、秋雨五副图,让学生品味北方之秋,从而实现语文本深层次对话,感悟故都秋天冷、清、凉、静的特点。通过课件的完美辅助,让学生对文本有深刻的理解,同时也将教学重点形象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浏览图片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视觉体验中,直接了解作者笔下北方秋的特色,让学生在钻研知识时积极交流,依托图片上的景色剖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课堂上学生积极交流,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有助于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提升教学效率。
        结束语:老师应该立足于这个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重视日常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这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场革命,更是日常教育教学的创新发展。在新的教育形势下,老师应该运用先进的教学思想和学习理论,学会运用先进的教学工具,与新课程改革有效整合,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落实以人为本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过程,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真正的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参考文献:
[1]郑丽莺.例谈借用信息技术凸显高中课外阅读魅力[J].中学课程资源,2020(11):73-74+55.
[2]宫守志.探究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10):48.
[3]孟莉.浅谈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考试周刊,2020(69):34-35.
[4]徐秋芳.信息技术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优化策略探究[J].新智慧,2020(18):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