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问题式教学法的实施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32期   作者:谢仕纯
[导读] 素质教育理念与新课改广泛实施视域下的语文教育应进一步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
        谢仕纯
        南漳县武安镇双柏中心小学441511
        摘要:素质教育理念与新课改广泛实施视域下的语文教育应进一步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并秉承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的理念展开有效教育,同时对他们进行能力提升与思维培养,旨在于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综合发展。然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中仍存在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具有局限性以及教学模式传统刻板等问题,导致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无法得到全面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关键词:小学语文;问题式教学;实施策略
        引言
        问题式教学法主要是将问题作为载体贯穿于整个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和意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采用问题式教学法应该注重教学内容前置,引导学生通过自学独立解决部分内容,然后在课堂中通过部分释疑的方式展开教学,从而全面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提升。下面,笔者针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问题式教学法的实施策略进行探究。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层次不够明确,未能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素质教育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这需要教师秉承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对学生展开针对性教学,这种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的教育理念不仅能够提高教学实效性,还能促进他们的个性化发展,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然而目前不少小学语文教师常常应用统一无差别式教学来追赶教学进度,忽略了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重要性,久而久之,班级内部差距日益明显,这十分不利于学生语文成绩的稳固提升。
        (二)教学内容缺乏创新解读,难以帮助学生拓展视野见闻
        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的主要科目,学生需要通过学习语文知识来奠定自身语言基础,可见语文教学质量的优劣对学生基础语言的掌握程度有着较大影响。教学内容单调是当前小学语文课堂中存在较为普遍的问题,即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仅注重教材内部知识,缺乏对教学内容的创新与延伸解读,以至于学生的学习思维受到局限。
        (三)教学模式相对刻板单调,无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应试教育影响下的语文课堂存在教学模式刻板单调的现象,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占据了课堂的主体地位,且所教学内容也偏向于考点讲解,这种固定刻板的教学模式难免会磨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语文教学中落实问题式教学法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教学主体,教师是学习过程的指导。因此,教师必须继续使学生能够独立学习。小学生们很好奇,想了解更多未知的事情。但是,他们没有生活经验,也不知道如何去探索。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发展知识,从而使学生更有能力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2)推广教师课程
教师是否抛出科学的问题,有效的学习能否通过提问来开启,直接反映了教师的丰富成就和知识。因此,实施有争议的教学方法也是教师的考试。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能力和认知规则,结合教学内容设计问题,激励学生学习,向他们传达正确的思想。教师也需要不断提高技能,因此分散的教学方法对教师的改进也有一定的影响。


、三、小学语文课堂问题式教学法实施途径
        (一)艺术性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为了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教师必须在课堂上提出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将艺术问题带入氛围,激励学生学习。比如说,在讲授《甜蜜的西岛》和阅读文学本身之后,问学生们最喜欢什么样的生活?来找到描述这些生物的句子。“当学生思考这些问题并回答时,阅读他们的想象,同时调整他们的动作和表情。一些学生对珊瑚的反应是:在回答珊瑚时用“开花”一词;在身体语言中表示自己喜欢的生物学;但微妙的表演不仅能加深对文学的理解,还能在脑海中塑造相关动物的形象。或者问学生:“为什么西岛的水这么褐色?“这是什么鱼?鱼脑袋里的感觉如何?“这个开放式的问题可以推导出学生们的头脑,传达给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提出与课文有关的问题,让他们真正学会思考。在课堂上,教师会询问学生直接提出主题的主要问题,突出问题,或者根据学生的喜好,用教材的内容委托艺术问题,鼓励他们积极思考。为了真正振兴小学教学,教师们提出目标明确的问题,而不是武断的问题,具有艺术意图的问题,学生的充分动力,参与意识,提醒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保证学生的继续教育。
        (二)课堂重点释疑,有效解决问题
        语言学习中也有一些抽象的知识,如果完全依赖自己的解决方案,教师需要一定的指导和拨入,往往是无效的。课堂上,教师必须能够解读有关要点的知识,以便有效解决问题,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当然,教师在教学中处理问题时应注意指导学生的方式。例如,小学五年级离开小说《故乡》时,老师问作者为什么写月亮,为什么他小时候写了这么多的经历和故事。此时,许多学生并不十分理解,虽然一定有用,但不知道为什么。老师意识到,原作者写的每一个童年都与学生们祝贺时的月亮有关,并意识到写这些故事的意义。因此,对于学生不能单独完成的问题,教师必须选择正确的点,通过老师的指导,学生自己找到答案。
        (三)努力营造良好问题教学气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在目前的教学环境中,往往存在着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问题或顾虑,即使不是老师们要求提问也是如此。小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始终宽容、适度、定位良好,营造问题教学氛围,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和观点,及时确认和激励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果您是老师 .带领一名学生学习“虐待”一词,一群人问他:看到这个词,就可以联系上下文,谈谈他的理解和想法,思考一下在“混合”之前的感受?学生们通过小组讨论从不同角度学习“混合”一词以及口语的微妙之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向学生和教师提问根据学习内容制定的问题,想象一下,如果我们周围发生类似的事情。“提出这个问题的学生激发了其他学生的反应,有实例说明如何果断地调动学生的学习、讨论和积极性,使教学“生动”。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们自己解读课文,使学生们更有能力预测、总结和传达课文,提高学生整体的成绩。学生兴趣爱好,形成无障碍交流学习平台,让学生思考,敢于提问,让学生加深自由讨论的知识和记忆。
        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里培养学生的意识很重要。在语言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不断总结学习、认识和学习策略,使学生有机会在学习过程中拓展思维。教师必须在教学前后提高学生对自身问题的认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保证语言教学的质量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何建芳.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实现路径[J].教育观察,2019,8(25):55-56.
[2]刘玉红.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运用问题式教学方式[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558-559.
[3]傅华炜.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与策略[J].亚太教育,2019(05):16.
[4]陈倩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9.
[5]牛立秋.小学语文教学问题设计策略研究[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年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1006-10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