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立德树人的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32期   作者:夏怡
[导读] 在我国教学中,“立德树人”是教师教育教学中的重点内容,
        夏怡
        武汉市体育运动学校   湖北 武汉  430051
        摘要:在我国教学中,“立德树人”是教师教育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是培养学生成为祖国所需人才的重要方针。“立德”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德育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正确认识。“树人”要求教师在德育的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本,将学生培养为全面发展的人才。中职语文是一门语言类的学科。中职语文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语言知识,而且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德育教育。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教学开始慢慢渗透中职语文。在新课改的深化过程中,教师也越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立德树人的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模式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中职语文这门学科。本文就基于立德树人的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展开探究。
        关键词:立德树人;中职语文;教学策略
        引言
        立德树人是指重视德育教育,贯彻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激励和感化学生,使学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中职语文教师应认识到自己的德育任务,不能只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还要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新课改重新编排了中职语文课本,旨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素养。因此,语文教师应将立德树人贯彻到语文教学中,发挥出语文学科的德育作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1中职语文教学坚持立德树人教育的可行性
        首先,在中职学校课堂里,大部分中职学生对语文学科虽不是特别关注,但却是持不太抵触的态度,这让中职语文课堂坚持立德树人教育具有充分的可行性。其次,从语文学科的特点来看,其是以“文”为主,古人常言“文以明道”“文以贯道”“文道合一”,“道”则是指道德、道义,语文学科教材蕴涵丰富的“道”,其携带的人文性、哲理性和道义性可为中职学生形成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奠定坚实的基础。最后,目前中职学校现用的中职语文教材,选材的合理性符合立德树人教育的实施。教材内容大多以中职学生的实际情感态度、认知情况和能力水平作为参考标准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练活动,与当今社会需求的道德品质相符合,真正做到“典型性、时代性、实用性”的相统一。
        2基于立德树人的中职语文教学策略
        2.1运用信息技术处理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中职语文是有一定难度的,每个章节都有重难点。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只是盲目地从教师那儿接受知识,缺乏思考的过程。这并不有利于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现如今,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信息技术可以将教学中的重难点变得简单、形象,改变以往语文教师需要多次强调重难点的状况。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将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变得富有趣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以往教学中学生对重难点易错、多错、易忘等现象。例如,中职语文教师在讲解第一册第四单元“千古流芳一诗心”中的第十八课《将进酒》这首诗时,可以通过微课播放相关视频来模拟李白在《将进酒》中描绘的场景。这样能加深学生对这首诗的记忆,使学生对《将进酒》更容易理解,更好地掌握。中职语文教师在讲解课文时,不仅要让学生明白课文的意思,而且要使学生懂得课文表达的感情,巩固正确价值观,促进德育教育。
        2.2提出教学问题,拓展思维深度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以自己的认知和经验为标准,要考虑到学生的思维方式,站在学生的角度探索和理解知识,使学生主动发现课文中的德育内容。因此,教师应反复解读课文,利用课文的内容来进行爱国教育、感恩教育、团结协作教育等,从而深化学生的学习感悟,深化中职语文教学深度,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例如,在《世间最美的坟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问:题目中的“美”是什么意思,课文是否围绕着美展开描述?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了解为什么坟墓是最美的,坟墓美在哪里。接着,教师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托尔斯泰墓碑上的语句,体会“一个新的、更美好的启示”有什么意义,在阅读中引导学生挖掘课文中的德育内容。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课文,提问学生:作者和参观者高度评价的原因,“逼人的震撼力体现在哪里”,为什么质朴的语言能有“逼人”的威力,自己是如何理解“纪念碑式的朴素”……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启发学生的思维,拓展课堂教学的深度,让学生真正领悟“美”的含义。
        2.3挖掘教材内容,融入立德树人
        目前中职学校用的语文教材选取了历代文学作品中的优秀作品,中职语文教师可充分利用它们结合立德树人实施教学。例如,讲解课文《我爱这土地》,可引导中职学生理解其中蕴含的爱国精神和报国情怀,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阐发中华民族爱国精神的时代价值,还如讲解诗歌《采薇》,可让中职学生体会古代士兵在苦苦思乡之时仍不忘守卫家园的感人精神,从而引导他们将爱国热情转化为爱国行动,努力学好知识和技能,回报社会,回报祖国;如讲解课文《我的母亲》,让中职学生学习母亲坚韧善良、宽以待人和勤俭节约的中华民族优秀精神品质,体会作者“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恨之情,从而培养中职学生的感恩情怀,引导他们从小事做起、现在做起,如课后写封信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打电话问候父母,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放大,提高他们的道德认知水平;如讲解课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可根据课文内容指导他们知道想在学业和职业中成就事业,就必须具备崇高的职业道德和坚持不懈的努力,不断拓展职业发展空间,同时指导中职学生具备走向职场所需的相关职业精神。可见,在中职语文教学中,通过认真挖掘语文教材内容,进行立德树人教育,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围绕“爱国意识、诚信教育、传统文化、敬业精神”等中职学生必须具备的精神进行有目的地教育,点拨升华,产生共鸣,潜移默化形成崇高的道德情操。
        2.4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
        中职语文是一门语言类学科,课本内容以阅读为主。教师在讲解课文时,可以联系实际生活中发生的事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情感。教育工作者在设计中职语文课文时是有一定考量的,既要使学生知识能力有一定提高,也要完成德育的教学目标。因此,在讲解课文时,教师通过对比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案例,能让学生对课文的印象更加深刻,还能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更好地完成基于立德树人的中职语文教学任务。例如,中职语文教师在讲解第一册第六单元“文言词语积累”的第二十二课《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文言文时,可以联系时事热点——2020年“两会”进行讲解,并向学生播放两会的视频。“两会”代表代表着广大选民的利益,代表选民在两会期间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这体现了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导学生善于采纳别人的建议,多听听别人的建议,并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达到立德树人的要求。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职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首先,教师应找到语文教学与立德树人的契合点,完善中职语文教学的内容。其次,教师要挖掘出生活中的德育素材,激发起学生的德育兴趣,利用问题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体会德育教育的意义。最后,教师要创新中职语文教学评价,提高学生的爱国意识,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理念。
        参考文献
        [1]覃锦旭.试析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J].名家名作,2018(2):34.
        [2]王焰激.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探索[J].教育科学论坛,2019(15):44-47.
        [3]朱刘君.培养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策略[J].教育艺术,2017(12):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