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32期   作者:魏转利
[导读] 新时期,随着语文教学改革深入开展,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提高传统文化传承认识
        魏转利
        宝鸡市新福园中学721000
        摘要:新时期,随着语文教学改革深入开展,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提高传统文化传承认识,要在语文教学课堂,科学地进行文化渗透,从而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下面结合教学实际,科学地阐述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对策。基于此,以下对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渗透
        引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过中华历史长河的沉淀和更新,以语言和文字为载体呈现给当代人。而初中语文教学担负着传承语言和文字的使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才能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达到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培养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的目的。这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爱情观。
一、挖掘课堂教学内容深度,渗透传统文化
        当前我国的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深化,对语文教学的要求标准也相应提升。教学内容不仅局限于教材,更需要不断拓展教材外的内涵,将单一的字面理解转变为高效的学习成果。这便要求学科教师在设置教学规划时,应对传统文化进行选择,将传统文化的经典思想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师可以教材内容为基础,通过对传统文化内涵的延伸来实现对教材内容的深度挖掘,使初中语文教学不再是单一的知识点的传授,而是更有深度的思想洗礼,能够引发学生进行师生的双向交流,高效完成学科教育任务。如在进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部分教学时,教师可先让学生了解该篇作品的创作背景,这是根据作家的亲身经历撰写的励志型文章。虽然文章出于外国作家之手,但教师仍可在其中渗透我国的传统文化思想。教师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核心内涵,文章的主要内容是讲述作者在失明和失聪的情况下,仍然不畏生命带给她的阴霾,积极寻找人生光明的事迹。这便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屈不挠精神的最佳体现。在充分理解文章精神后,教师便可沿着这个方向为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延伸教学,如以司马迁创造《史记》为例,作者当时在牢狱中仍然发扬不屈的精神,忍受身体残缺的痛苦坚持完成创作,不放弃理想和信念,完成了这部旷世奇作。教师可向学生展示传统文化对国人的影响,并带领学生深入挖掘精神内涵,从而形成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效果。


二、注重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要求语文教师能够重视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学生在阅读大量传统文学作品后,有利于提高自身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同时能够形成相应地文化积淀,而这种文化积淀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并且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能够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起相应地引导作用,对促进学生全面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初中语文教材中具有大量的名著导读,这些文学名著中不仅含有大量的文学知识,同时涉及丰富的传统文化。但实际上以《西游记》为例,教材中的名著仅仅选择的是一部分,学生的阅读学习仅仅只局限于课堂教学中,课后很少去积极阅读,因此传统文化渗透效果相对较差,这就要求教师能够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学,激发学生阅读《西游记》名著的兴趣,并对名著进行解读,除此之外引导学生在课外积极主动的阅读其他名著,感悟名著中的传统文化,并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
三、挖掘文言文字词含义
        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挖掘文言文字词的含义,借此让学生认识古今书面语言的差异,了解古今文化的不同,这也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在教授学生《小石潭记》一课的时候,我便让学生借助自己手中的资料查阅文言文中的字词含义,并选择其中符合语境的含义进行解读。比如“乐”这个词,在我们现代汉语里有“快乐、乐于、笑、音乐”等含义,但是在这篇文言文中,“乐”这个字在“心乐之”这句话中,即是“为……高兴”的意思。还有这篇文言文中“斗折蛇行”这一句,在古文里就是“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在现代汉语中,则没有“像……”的意思。此外,这篇文言文中“潭中鱼可百许头”一句中的“可”字,在现代汉语中有“许可、能够、值得”的意思,但是在这篇文言文中却是“约、大约”的意思。学生在挖掘文言文中字词含义的过程中,便能够发现,这篇文言文中的许多字词含义都与现在大不相同。古今异义词本身就是文化演变影响的结果,古义所代表的是传统文化下的含义,今义所代表的是现代文化下的含义。通过让学生对古今异义词的分析,便使学生了解了传统文化影响下的文字含义,这也是对传统文化的渗透。
结束语
        总之,初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且优秀的传统文化,而这些文化对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以及正确思想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因此有必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重视对学生传统文化的渗透,在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以及文化素养,正确认识传统文化,在理解传统文化的同时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并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安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于初中语文教学的对策研究[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20年现代教育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一).2020:35-36.
[2]杨修乾.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讨[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05):9.
[3]徐海燕.探究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二期座谈会资料汇编(下).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374-37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