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辉娜
宁波市奉化区锦屏街道城南幼儿园 浙江 宁波 315500
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是中国语言文字宝库中的一朵奇葩。3~6岁是儿童的语言敏感期,如何抓住这个敏感期,让幼儿学习合适的成语,丰富幼儿的语言积累,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感染力,同时激发幼儿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发展思维能力,是值得我们幼儿教师探索的课题。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觉得要引导幼儿学好成语,应该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合理选材,是成语教学的基础
成语数量众多,含义深浅不一,但并不是每个成语都是适合孩子学习的,所以应该对幼儿学习的成语有个价值判断。比较适合幼儿学习的:1.含义比较浅显外露的,可以直接根据字义推测出成语意思的,幼儿可以随文而识,如“兴高采烈、愁眉苦脸、龇牙咧嘴”等;2.含义表达方式相对曲折,是通过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来表现,但是表达的内容接近幼儿的形象思维和话语方式,容易引发幼儿学习兴趣的,如:“大海捞针、车水马龙、抱头鼠窜”等;3.有远古神话而来的成语,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开天辟地”等;4.由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与寓言故事而来的成语,如:“杯弓蛇影、画龙点睛、守株待兔”等。
二、巧解语意,是成语教学的重点
成语相对简练,而幼儿的思维又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成语教学应避免枯燥无味的口头教念,机械识记,而要充分地体现趣味性、形象性,使幼儿融入具体情境之中,萌发学习成语的愿望,才可能收到实效。
(一)融入语用情境,了解成语语义
成语融入具体的语言情境之中,那么语意的理解往往就水到渠成,并不特别费力。如《小猫钓鱼》,猫妈妈一动不动地在钓鱼,而小猫一会儿捉花蝴蝶,一会儿捉红蜻蜓。像猫妈妈这样钓鱼,就叫“一心一意”,而小猫钓鱼就是“三心二意”。学习了有趣的故事,孩子在教师语言和故事插图的强化下,就能把这两个成语及意思深深地印刻于脑中。绘本《云朵面包》,“小心翼翼地”、“香气腾腾”、“密密麻麻”,结合插图和日常生活经验,孩子们就能生动形象地了解,只要教师有意、有的、有机地教学,孩子们不难掌握此类成语。
(二)进入典故情境,了解成语本义
成语很多都有典故,如来自远古神话、寓言故事、历史故事,大都有生动的故事情节,寓理于事。
如“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等,孩子们对有小动物的故事往往非常感兴趣。在上心理课时,老师说到我们做事要坚持到底,应该向谁学习,有的孩子居然说,要像愚公移山一样,坚持到底,这辈子不行,还有子子孙孙。要像精卫鸟填大海一样,要像夸父逐日一样,坚持到生命停止。这就是所谓的不求甚解,也是一种学习方法。
(三)借助主题情境,类推成语语意
幼儿教学,采用主题式教学推进,学习同一类成语,可以发展幼儿的初步的推理能力。如传统文化经典课《神奇的龙》,当老师告知世上本没有龙,龙是我们原始先民的创造,与幼儿一起观察、比较、想象,得出龙的外形,它是鳄鱼头、鲤鱼鳞、蜥蜴腿、蛇身、鹰爪、鱼尾等的组合,为什么要选这些动物?猜想会有什么美好愿望?龙有什么奇特本领?就可以结合图画学习和龙相关的成语,“年年有余(鱼),富贵吉祥(鹿),龙凤呈祥、双龙戏珠、龙飞凤舞、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活龙活现”等成语。知道龙一般是吉祥、富贵等的象征。
三、引导运用,是成语教学的难点
学习成语的目的不仅是丰富幼儿的词汇量,更重要的是引导幼儿将学过的成语灵活运用。根据幼儿特点,我们创设了一些游戏化的成语活动,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1.成语对弈游戏
在入园大道和活动室门口的地上,画了等长的格子,可以结合成语学习对弈。如可选“十二生肖”、“数字”、“季节”、“图谱”等成语种类,结合“石头剪子布”决定挑选种类,结合掷色子,说成语跳格格,比赛谁先跳到终点。还有其他棋牌,都可和说成语相结合。如“一”到“十”的牌,或者十二生肖的牌,抽到什么就说什么成语,谁说不上来了,谁就输。这是成语记忆训练,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才可能日后运用。
2.成语接龙游戏
这是大家都熟悉游戏,只要同音即可,首个成语末字作为第二个成语开头字,同音和谐音即可,首尾相连,犹如长龙,犹如火车,这也符合幼儿不识字的客观现实,幼儿只识音不识字。
3.结合节庆学用成语
中国人运用成语最频繁的可能是农历春节了。人们喜欢用一些专属的拜年成语和生肖成语,前者如“一鸣惊人,二龙腾飞,三羊开泰,四季平安,五福临门,六六大顺,七星高照,八仙过海,九九同心,十全十美”、“万事如意”、“步步高升”等等。此外中国人传统的祝家里老人高寿的成语:“寿比南山、福如东海”、“长命百岁”等,也可以让孩子学习。
总之,学了成语,要鼓励孩子活学活用,但是也要避免一味堆砌成语的形式主义做法,孩子的语言应该是简单自然的,只有恰当的运用成语,那才是画龙点睛,否则有画蛇添足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