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雪
重庆市云阳教师进修学院 重庆云阳404500
摘要:幼儿教育的实施,能够帮助幼儿更加健康地成长与发展,为其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传统教育理念和方法体现出一定的弊端,难以适应当前幼儿的发展特点。生活化教育理念的提出,为幼儿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能够满足幼儿的成长需求,增强其情感认知能力。幼儿教育生活化,需要以幼儿的成长规律为依托,构建科学化实践体系。本文将对幼儿教育生活化的实践策略进行深入分析,旨在提升幼儿教育工作水平。
关键词:幼儿教育;生活化;实践策略
幼儿期是幼儿接触世界和认识世界的初步阶段,同时也是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幼儿教育至关重要。基于幼儿身体和心理的特点,在当前幼儿教育开展过程中,需要教育与保育相结合,从生活中强化幼儿教育,并在教育中完善幼儿的生活习惯,以此来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1幼儿教育生活化开展的意义
在幼儿发展阶段,幼儿教育生活化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实际幼儿教育中,通过与幼儿的个性和特点相结合,增强教育内容的趣味性,以此来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幼儿基于自身的特点,缺乏自制力、贪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因此在幼儿教育中,幼儿老师要有效的结合幼儿日常活动,利用生活中事物的丰富多彩及行为的有趣性来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在积极参与过程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在实际幼儿教育中,教师需要重视幼儿兴趣的培养,可以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育情境,并积极收集相关资料,创新教学理念,以此来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可以说通过开展幼儿教育生活化,不仅有利于提高幼儿学习积极性,而且对幼儿的全面发展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幼儿教育生活化的实践策略
2.1在幼儿教学中融入生活实际
在实际幼儿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生活实际的融入,通过增加生活内容来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能够有效的锻炼幼儿的生活能力。例如在实践教学中,由于幼儿较小,在实际生活中并不要求幼儿一定要学会劳动或是做家务事。因此在教学情境设置上,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一把倒了的椅子、角落中散落一些碎纸处,然后让学生找出教室中与平常不同之处。这样大部分孩子都能够指出椅子倒了,这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生活中看到椅子倒了是绕道过去还是勇敢的走过去扶起来呢?在自己力量无法扶起椅子的情况怎么办呢?”这时学生多数都会表示要扶起椅子,自己扶不动的情况会请长辈帮帮忙。这个问题处理完后,教师可以带着孩子们看向教室角落里的碎纸处,并亲自示范如将碎纸片扫起来丢进垃圾桶。这整个教学情境过程中,幼儿增强了劳动意识,对幼儿学习和实践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2日常生活中渗透对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
幼儿教育生活化的实践,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对幼儿生活能力的锻炼。如在幼儿午睡结束后,带领孩子们叠被子,从前期的能够平铺好被子,到学会对折,再最后能够叠好被子,循序渐进的进行,使学生能够更容易接受叠被子的学习过程,锻炼孩子的动手习惯。在叠被子过程中,教师要多对孩子进行鼓励,并细心做好示范。这样在幼儿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并重视幼儿自理能力锻炼的不断渗透,可以在幼儿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能够培养能力,增强其独立性。
2.3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苏联著名幼儿教育专家列乌申娜认为:儿童数概念的形成离不开多样的活动和现实生活。角色游戏无限接近幼儿的实际生活,需要幼儿依据生活经验进行角色扮演,幼儿的实际生活和数的概念以及数的应用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因此幼儿教师可以利用数的概念提升学生的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银行游戏”中,由幼儿进行银行职员的扮演,“客户”提出要求后“职员”进行存钱、取钱操作,并且要求幼儿在“存折”上进行相应的钱数的书写;在“超市购物”游戏中,幼儿可以分别扮演收银员和顾客,进行付账和找零的操作;在“美发店”的角色扮演活动中,幼儿需要分别以顾客和店主的身份进行付账和收钱的活动参与。幼儿通过上述角色扮演活动,幼儿在货币交易的过程中,幼儿对于数的概念认识得到了发展,有利于学生运用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4重视幼儿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融合
在整个幼儿阶段,可以说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位老师。幼儿时期具有特殊性,孩子没有独立意识,对于父母过于依赖。因此在幼儿教育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加强与幼儿家长的沟通和交流,并基于共同的教学理念下来共同制定具体的教学模式,实现幼儿教育生活化,使教育与生活能够有效融合。如在实践教学中,在教幼儿前后左右时,可以通过兴趣左右手游戏来使幼儿进行判断左右的练习。同时在课后教师还要与家长进行联系,使家长在幼儿回家后继续与孩子进行举起左右手游戏,以此来对幼儿在课堂上所学知识进行巩固,使学生能够完全掌握左右。这样教师与家长之间教育的有效衔接,不仅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其思维能力,而且能够促进幼儿独立意识和认知意识的完善。
2.5让课程走入社会
儿童的成长健康离不开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而社区作为儿童生活最先接触到的社会环境,其与儿童成长之间更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当然,社区丰富的资源与设施也为幼儿教育提供了许多的有利条件。对此,教师的教育不应仅是局限于课堂,而是要让孩子们走出教师,将欢乐带来周围社区的居民,如此一来,既能让孩子们接触到健康、文明的社会,从而学习到我国传统的文化礼仪,有能开拓幼儿的生活事业,这对幼儿日后的发展而言,无疑将大有助益。
3结束语
在当前幼儿教育中也要重视素质教育的开展,通过实施幼儿教育生活化,以此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而且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将一些生活实际在课堂中进行不断渗透,可以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和行为等习惯,有效的将幼儿教育向生活中进行延伸,增强幼儿学习的兴趣,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程海英.幼儿教育生活化的实践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42):158.
[2]费春清.幼儿活动生活化、游戏化的组织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4):199.
[3]吴晓瑾.基于幼儿成长的生活化教育研究[J].成才之路,2016(13):70.
[4]邢春香.试论幼儿教育生活化的意义与实施[J].黑河学刊,2012(04):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