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俊婷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新兴区政府第三幼儿园 154600
摘要:在幼儿园教学中采用混龄教育,顺应了当今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这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然和谐的教学环境,还能通过不同年龄段学生之间的接触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并促进幼儿社会品行的形成。
关键词:幼儿园;混龄教育;学前教育;改革
引言
这种教学方式对幼儿教师的教学能力有一定的挑战,这也有助于教师不断提升自己并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因此,教师在幼儿教育中要采用混龄教育模式,促进幼儿的成长发展也以此提高自己的幼儿教育能力。
1幼儿园混龄教育的基本概念
混龄教育主要指的是,将年龄在3—6岁之间的幼儿按照合理比例安排在一个班级内,使年龄及发展能力均不同的幼儿在相同的环境中一起参与活动、一同学习。这种教育模式为广大幼儿提供了家庭式的温馨环境,属于一种有效地为幼儿提供与其他年龄同伴接触和互动机会的组织形式。著名教育专家蒙特梭利曾表示:“依据年龄进行分配是不道德且最残忍的事情,对于稚嫩的幼儿来说也是一样。它违背了社会契约,消除了生活的滋养。在大部分学校中,最早是按照性别,逐渐按照年龄,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刻意的隔离,完全阻碍了社会思想的发展。”因此,蒙特梭利在他所创办的教育机构中实施了混龄教育,并通过良好的教育效果证明了混龄教育的优势与价值,在他的努力下,混龄教育得到了业内的认可。
2幼儿园混龄教育与学前教育改革面临的困境
2.1理论无法满足实践
近些年来,许多教育专家和学者对学前混龄教育的基础理论及实践展开了积极探索。但由于我国目前混龄教育研究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同时这种教育模式还与本地具体情况有着紧密联系,国内混龄教育在基础理论探究上仍存在很多不足,导致有关教育实践缺少理论依据,无法为教育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现阶段,我国学前混龄教育在根本目标确立、课程安排、内容设计、教育方案构建和实施等方面均缺少理论支撑,因而出现很多现实问题。幼儿教师和各地幼儿园如果想实施混龄教育,但无法找到相对应的优秀案例或理论做参考,造成部分开展混龄教育的幼儿园,一般集中在某段时间内进行,仅仅将混龄教育视为一种同龄教育的有效补充,并未将其看成独立的教育模式,更不能发挥出学前混龄教育的核心价值。
2.2师资水平极其有限
虽然幼儿园近些年来发展态势良好,学前教师能力也有
所提升,但对于混龄教育来说,因其为学前教师带来多样性的目标挑战,对教师自身环境创造能力与育人机制有了更高的要求,学前混龄教育对教师自身专业素养以及推动幼儿社会互动学习能力方面提出了新要求。大部分教师面对混龄教育模式时,不能及时转变角色,无法在短时间内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推动幼儿健康成长。并且幼儿发展水平也存在明显差异,导致教师教育方法不能基于单一的发展目标进行设定,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实施个性化教育,所以必然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目前情况看,幼儿教师教育能力和水平依旧有限,急需努力提高。
3幼儿园混龄教育与学前教育改革的有效建议
3.1强化园本教研,建设混龄科研师资团队
学前混龄师资团队建设是持续推进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保障,混龄师资团队必须要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出色的专业技能水平,自觉建设积极进取、有探索能力、有先进思想的研究性混龄师资团队,全面提高幼儿教师的综合素养。首先,更新幼儿教师的思想理念,从以往的被动听从转变为自觉主动,深化对学前混龄教育的理解和认知,应将发展好混龄教育视为个人的工作使命和职责,杜绝被动等待分配任务[4]。教师应自觉主动地深入探索和学习学前混龄教育领域的知识,通过幼儿的点滴进步来体现个人付出的努力,由衷产生职业自豪感和成就感。如果教师用消极的态度面对日常工作,不积极解决混龄教育的各种难题,则会违背教师的职业道德。
其次,转变幼儿教师角色,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在学前混龄教育中,广大教师自身角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从幼儿培养的主导者逐渐变为引领者、观察者、探索者、参加者、评判者等一系列角色,在学前混龄教育中,在充分做好教育准备、教育监管和实践活动指导等工作的同时,合理转变教师角色,有助于为广大幼儿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此外,幼儿园需定期开展园本教研工作,围绕“提高学前混龄师资专业水平”,利用“探索学前混龄教育专题”这一有效载体,来进一步提高学前混龄师资团队的综合素养。
3.2优化课程设置
混龄教育的又一大难点就是幼儿的课程设置,由于幼儿年龄不同,有一部分知识大龄儿童已经学习过了,传统的授课方式已经不符合混龄教育的需求,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要怎样创新发展教学形式是教师急需思考的一个问题。面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舍弃传统的教学设置,结合幼儿的兴趣还好和思维发展状况寻找幼儿之间的共性,以此促使教学符合每一位幼儿的发展状况。除此之外,在课程设计上教师可以多选取生活化的、幼儿们熟悉的内容进行教学,并在这些存在共性的知识中寻找不同的突破方向,对幼儿采取不同的教学。除了教师自身教学方式的转变,社会也要给予教师一定的帮助。政府要加大教育的投入力度,有针对性的增加教学设备,为幼儿混龄教育的发展提供基础。同时也要改变教学发展模式,引导幼儿教师朝着新的教学方向发展,以此促进混龄教育的不断前进。
3.3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回顾体验加深印象
评价是体验参与式教学模式的精髓,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运用体验参与式教学时开展评价不仅能够使学生回顾在课堂中所学习到的知识,对于知识的印象也会更加深刻,并且还能找到在这个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还有助于教师感受到学生是否真正地学会知识,哪里不足,进而加以完善,提升整个课堂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但是这种教学评价方式只是以往的教学评价方式,在体验参与教学模式中,评价体系应呈现多元化趋势,简单来说在教师评价的基础上开展学生自主评价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评价,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评价过程中,获得评价体验,进而在评价中感受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地发现问题,进而及时地解决问题,还能够很好地保护体验参与教学模式的教学成果。
3.4提升幼师队伍整体业务水平
在当前时代背景之下,为了实施混龄教育,需要幼师具备良好的业务素养和业务水平。幼师不仅仅需要充分了解幼儿的年龄特征以及身心发展规律,而且需要对不同年龄段幼儿开展差异化的教学,这样才能够促使幼儿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与此同时,还需要幼师不断深入了解和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等诸多专业方面的知识,进一步提升自身业务能力和业务素养,切实满足幼儿实际的学习需求。
3.5幼儿教育与生活相互结合
在幼儿教育中,不应该单单局限于对于知识的教育,应该与生活相互结合。在生活中找到适合于幼儿的教育模式,具体、真实的生活是幼儿感兴趣的一部分,动态的生活使幼儿探索能力更加突出。能够学习更多技能,多向发展。在混龄教育中应该注意采用不同的方式,例如指定结合或者是自由结合。这样有利于幼儿们的天性发展与给予了幼儿自己选择朋友的方式方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代学前教育的过程中,应当采用混龄教育的模式。这对于传统学前教育是一项重大革新,同时也是适应幼儿身心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学前教育改革过程中,要加强混龄教育模式的广泛推广,从而进一步健全教育体系。对于幼儿园基础设施要加以完善,同时还应当进一步提高幼师队伍业务能力以及整体素养,这样才能够促使混龄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发挥良好作用,实现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罗偲.混龄教育对学前教育改革的意义[J].湖北科技学
院学报,2013,33(11):151—152.
[2]罗璇.我国幼儿混龄教育现状与展望[J].毕节学院学
报,2011,29(3):117—120.
[3]孔露,蒲红霞.幼儿园混龄教育、课程构建研究回溯与展
望[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6,30(4):119—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