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开展策略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32期   作者:林树良
[导读] 因材施教是自孔子以来就提倡的教育观点,要求教师结合学生们的实际基础进行有区别
        林树良
        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中学校 610100
        摘要:因材施教是自孔子以来就提倡的教育观点,要求教师结合学生们的实际基础进行有区别、有差异的教育教学及其引导。与其相符,素质教育提倡分层教育教学的理念,为此,我们一线教师应从教育实际情况出发,巧妙而合理地贯彻与落实分层教育的教学方针。身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我在自身的教育实践中就积极践行分层教学的模式,收获了非常不错的教育效果,让初中数学课堂绽放出了蓬勃的生机与活力。鉴于此,本文对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开展策略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开展策略
        从课程改革标准的不断推进以来,数学学科的逻辑性、实践性也被体现出来,教师也开始采用多样化的教育结构,促进传统教育方式的变革,以期让数学课堂在新颖的教育模式中真正地走向高效,分层教学法就在此时进入数学课堂。在数学教育中实施分层教育,能够切实地将学生摆在课堂中的主要位置,让教师真正地从学生出发进行教育策略的设计,以便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和进步,让所有的学生都可以获得来自教师的亲切关怀,从而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内容的建构之中,完成对数学知识的个性化认知。
        一、分层教学的教学原则
        1、学生发展情况相近原则
        对于分层教学模式而言,遵循的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全面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将学习情况相近的学生划分为一个层次。学生学习情况正确分层是开展分层教学的前提,这样才能更好地制订教学计划,设计教学课堂,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掌握教学内容如,提升教学效率,推动下一步教学内容的开展。
        2、灵活性原则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的发展水平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会根据教学内容和学习兴趣进行不同程度的上升和下降。因此,分层教学一定要遵循灵活性原则,及时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灵活调整学生的层次。不仅如此,教师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不断鼓励学生朝着更深的层次进步。通过分层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帮助学生养成乐观、向上的优秀品格,还能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评价自己,以更积极的态度面对学习。
        3、成就感、满足感提升学习自信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进度进行提问,完善教学内容。此外,教师给学生布置的教学内容还要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层次。这样一来,学生在完成教学目标后,会产生成就感和自豪感,这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对学生今后学习数学之后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引导学生健康发展。
二、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开展策略
        1、实施目标分层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实施分层教育,教师也应当主动地在了解学生差异性的基础上,进行目标内容的差异化设计,使得目标真正地成为每一个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指引,让学生能够基于目标要求,做出更适合自己的学习行为,从而在满足目标要求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学习数学内容的实效。
        例如,在“平方根”中,结合学生的实际索质,教师能够进行目标的差异设计。

具体来说,针对数学学习情况较好,且具有一定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教师设定如下目标:能够认识平方根的概念,了解平方、开平方之间是互逆运算,并能利用这一运算求特定数目的平方根等;而针对数学学困生,教师可以设定如下目标:能够认识平方根的概念,了解平方、开平方之间是互逆运算。显然,在数学学困生目标上缺乏对知识进行运用的过程,使得这部分学生也可以在自身能力范围内完成对“平方根”中知识的建构,从而在体现目标精准性中,真正地提高目标设定的价值和意义。
        2、设置分层提问
        在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应对的问题难易程度不同,教师可以通过分层提问的方式来处理,使全体学生均参与到学习中,锻炼逻辑推理能力。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依据所授内容与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层次性提问,目的是使整体学生均有问题可思考与讨论,使其思维得以发散,提高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
        在教学“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的过程中,教师先借助旧知识提出简单性问题:什么是相似三角形?怎么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相似三角形有什么特征?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和对应边分别有什么关系?由于是上个章节学习的内容,所有学生都能够回答出来,吸引他们快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教师接着设疑:相似三角形还有哪些性质?利用问题顺利导入新课。之后,教师提升问题层次:一个三角形有哪几条重要线段?假如两个三角形相似,这些对应线段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组织各个层次学生在小组内一起讨论,他们通过研究发现,各对线段的比值一样,从而理解什么是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最后,教师进一步提升问题层次: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会等于相似比吗?面积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关系?要求学生继续在小组内讨论,引导他们得出结论:相似多边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这样教师通过由旧及新、由易到难、由浅及深的方式设置分层课堂提问,再结合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论证、归纳的探究过程,使其体会类比的数学思想。
        3、分层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的分级练习能整合和增强学生的能力,以便学生可以增加自己所学,在初中数学教育中,学生可以通过课后练习来了解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提高自己的学习质量。教师需要对课余运动进行分层,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水平,对学生进行全面分层,尽可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
        例如,在学习“一次函数的应用”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后练习中设置其他问题,以满足每个学习阶段学生的需求。首先设置一个基本问题:“点(1,2)和(m,3)都在正比例函数)=2x的图像上。求出m的值。”这类问题与简单的线性函数应用有关。适合学困生进行自我思考,然后教师可以提出相应的附加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等来选择是否完成,这样,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课余练习获得一些东西,并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法,对于实现全体学生共同进步,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具有积极作用。教师要在正确把握分层教学理念的基础上,主动结合学生实际,合理设定学生层次与教学目标,并增强其灵活性,在优化数学问题设计的同时,注重对数学作业进行分层设计,充分发挥分层教学法的教学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明忠.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新校园(中旬刊),2018,(1):99.
[2]付红.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外交流,2018,(11):200-2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