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解题水平的途径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32期   作者:羊善金
[导读] 数学是一门趣味性十足的学科,不少学生却不懂数学,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两个方面
        羊善金
        海南省洋浦中学 578000
        摘要:数学是一门趣味性十足的学科,不少学生却不懂数学,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牢固;另一方面,缺乏对解题技巧的掌握,影响学习积极性.在初中数学解题教学中,教师需结合新时代的教育要求,科学优化与创新教学形式与流程,引领学生正确解题,使其找到更高效、更多的解题方法,逐步增强他们的解题自信。基于此,对初中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解题水平的途径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解题水平;途径
        引言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是教学的核心。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加强课堂教学的创新,让学生逐步掌握解题思维与解题方法,并在问题的解决中灵活运用,提升学科素养,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落实教学目标。
一、目前初中生解题存在的问题
        很多中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在教师讲解例题的时候,听懂了、会解答了。但是,教师再稍微变换一下题型和修改一下题意,便不知所措。还有的中学生眼高手低,在做题过程中,尤其是填空题,看到题目不假思索地直接想当然地写出答案,导致写出的答案错误百出。初中的题型不像小学的试题那样简单、易懂,大部分都是根据字面的意思就能解答出来,甚至有的简单题型口算就能解答出。初中的题型有的虽然给出了已知条件,但是有很多条件是用来迷惑学生的,还需要学生进一步思考,才能解答出。初中生大部分在解题过程中没有找到解题方法和技巧,都是按部就班地进行解题,导致解题效率低、耗费时间长、正确率低等。我们数学教师必须让中学生学会解题技巧,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效地进行解题,提高解题效率。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解题水平的途径
        (一)认真阅读题目内容,培养学生审题品质
        在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要想有效提高学生的解题水平,首先,从审题方面着手,只有审清题意,才能够厘清题目中各个数据之间的关系,找准已知条件与未知条件,并挖掘出隐性条件,为正确解题做好充足准备.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解题环节,首要任务是要求学生认真阅读题目内容,不能阅读不完全或粗略阅读后就着手解题,使其提取题目中的有效信息,注意关键数、单位和关键词,然后分析与整理这些信息,促使他们准确运用至解题中.例如,在“一次函数”教学实践中,教师设置题目:某工厂有生产材料140吨,计划加工后销售,利用现有设备只能每天粗加工20吨或细加工10吨,无法同时进行,现计划用12天刚好完成加工任务,该如何安排工作?每吨材料粗加工后利润是1000元,精加工后是2000元,要求在9天内完成工作,求加工后的最大利润.针对审题环节,教师要求学生仔细阅读题目,找出题干中的有效信息,即:材料总量是140吨,每天粗加工20吨,细加工10吨,两种加工模式不能同时进行,工作时间是12天,粗加工每吨利润是1000元,细加工为2000元.这些均是用来解题的已知条件,然后从数中提取问题,12天中粗加工和细加工的工作安排,9天完成能获得的最大利润.之后,教师引领学生思考、分析,使其依据提取出的数建立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组,求出具体的工作安排,指导他们再结合一次函数知识计算出9天内的最大利润.
        (二)重视运算,渗透方法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算十分重要,不容小觑。因此,教师要重视训练学生的运算能力,让学生扎实地掌握这一技能,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并让学生自主总结,掌握学习的方法与技巧。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运算能力不好的学生的数学成绩一般不太好;反之,运算能力好的学生,其数学成绩都不错,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运算能力是学好数学最基本的一项能力。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教师就要重视运算,帮助学生提升这一能力,让他们在解题中灵活运用,提高解题效率。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记忆一些常用公式,如勾股数、三角函数、平方数、立方数等,让学生根据需要完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新的认识。此外,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教师要提醒学生多运用所学知识,在实践中意识到技巧的实用性,提高运算的准确性和速度,从而夯实解题基础,为复杂问题的分析和思考做好准备。同时,在碰到一些特殊题型需要学生运用特定方法计算时,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后自主整理,提高学生对运算的重视程度,并渗透方法与技巧,让学生在面对不同的问题时能冷静处理,提高做题的准确性,落实教学目标。
        (三)一题多解教学设计
        世界著名的数学家G.波利亚曾经说过:“一个数学教师的能力体现,就是要看他在平常教学过程中是否乐于锻炼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答问题。”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教师可以设计一题多解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进行解答,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解题方法,进一步掌握数学公式的运用技巧,以及数学所有知识点直接的联系,将数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打破单一解题思维模式,这样才能达到触类旁通的教学目的。
结束语
        数学作为初中阶段重要的教学科目,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传统的数学教学出现许多问题,这就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灵活采用多种方式提升教学效果。数学也是一门特殊的语言,但是这些数字却比普通语言更富逻辑性,并且适当地锻炼学生使用多种解题方式解答数学题还能培养学生运用多角度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参考文献
[1]康学军.探析初中数学中提高学生综合解题能力的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9(52):168.
[2]付小英.初中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19(35):96.
[3]霍永光.如何培养初中学生数学解题能力[J].试题与研究,2019(36):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