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红平
湖北省利川市柏杨坝镇第三小学,湖北 利川445418
摘要:基于数学学科的深奥化的特点和严谨性的属性,就要求教师在设置教学环节的过程中,要从更结合相关的贴近学生认知的生活化情景来引入知识的讲解,方便学生的理解与吸收,本文就结合教学活动中的生活化情景来谈谈如何更好的应用,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情境;模拟应用
引言:我们都知道数学很重要但是又不容易学,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进度也是不一样的,我们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教师的讲解起到的只是辅助性的作用,那么如何更好的拉近学生与知识的距离,推动教学活动的高效吸收,教师就要充分思考如何架构生活化的情景模拟应用,帮助学生理解、思考与实践。
一、导入部分应用生活化情景,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我们知道一个新知识的思维架构,相当于一个体系地基的搭建,我们在生活中是会不断接触到数的运算的,但是把数的运算和几何图形的认识,通过体系建立来建立全新的思维体系,是脱离于我们的思维认知的,所以引入部分必须通过有趣而又贴近现实生活的内容来导入课程的学习之中,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一种愉快的状态中开始数学的学习,减少情绪上的抵抗性,提升积极性。
例如:首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来作为课堂的导入部分,在五年级我们会学习《小数乘法》这一章节的内容,从教材出发,我们会发现会有相关的生活化情景的引导内容,那么通过课件展示的方式,可以来创设更为生动的情景,让学生在观看课件的同时,展开思考与学习。情景内容大致是:我们会在春天的季节去草地上放风筝,可以当你突然走到公园,却发现自己忘了带风筝那么怎么办呢,这时我们可以买一个,公园里有很多卖风筝的摊位,有不同的价钱,那么我想买3.5元一个的风筝,3个需要多少钱,这就是小数的乘法运算,结合生活化的情景来引入教学活动,方便同学们理解。其次,可以通过教师口述的方式来架设一个生活化的情景故事来引入学习,都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活动中架构生活化情景,便于学生的理解和吸收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不仅仅是要引入学生进到数学的世界中,更是要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来认识到更丰富多彩的知识。所以为了更深入的理论知识的学习,也要通过架构生活化的情景来进行讲解,使知识更为生活化和形象化,使理论更贴近生活便于理解。所以必须要结合相关的情景应用从理解出发,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认知,从而提升数学学习效率。
例如:有很多数学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有点过于深奥和难以理解的,所以架构生活的情景内容,是有利于提升理解能力的。以五年级上册《位置》的学习为例,有些同学的方位感是不强的,面对前后左右、东南西北常常会分不清,那么教师就可以通过生活化的场景的架构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方向感,有利于应用到生活当中去。如利用班级的位置,来培养学生的方向感,让同学们画出本班的位置图,面朝前方,背对后方,左手边为左,右手边为右,考查同学们对于位置的分辨。同时结合教学内容,以列和行为坐标,来认识不同位置的坐标,第一行第一列为(1,1),同理考查其他位置的坐标,培养学生对位置的正确认知。
这就是实际生活出发,充分将知识结合到使用中去,来应用数学,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
三、设置生活化情景的习题练习,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
数学知识是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从教材中也能了解到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都是生活化的问题,同时教师在布置课前或是课后作业的时候,也可以从生活化的情景出发,来设置练习题目,提升作业的趣味性,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结合生活实际来思考问题,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加强数学思维的建立。
例如:在数学学习中,习题的设置也可以结合生活化的情景来帮助学生更好的展开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我们在五年级下册会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章节,也可以通过设置生活化的习题练习,简化习题难度,便于学生的思考。在本章节的学习中,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感,让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建立抽象意识,将文字表达转换为空间图形问题。比如说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长方体的,长方体有几个面,以纸巾盒为例,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会使用纸巾,那么纸巾盒是有几个面的,哪几个面是一样大小的,哪些边长是一样的,从观察中来了解长方体的属性,树立空间感,有利于数学素养的培养。
四、结合生活化情景来发现数学问题,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习知识是为了应用知识,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我们在生活中是离不开数的运算的,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都是要用到数学的,那么就从生活实际出发,来回归数学知识的学习,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将数学知识的学习转化为自己的一种能力,便于更好的开展生活。所以教师要多引导学生回归到实际生活中来提升数学知识的实际使用能力。
例如:数学的学习是为了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回归到实际生活来发现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比如说我们的教室要重新粉刷一遍,已知教室的长是10米,宽是8米,高3米,除去门窗的面积16平方米,如果平均每平方米要用涂料200g,一共需要多要千克的涂料,以自己最熟悉的教室为例,来架设问题,就可以提升对于问题的形象性,让学生更好的思考,转化为实际生活能力,如果生活中也遇到这类型的问题,就可以更快速地应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多多结合生活化的情景,来引发学生思考,从而提升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能力,推动数学核心素养的建立。
结束语:
以上内容我从四个方面来探讨了如何更好的从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中架设生活化的情景模拟应用,让学生在贴近生活现实的情景化课堂氛围中来提升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有能力将所学习的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回归生活加深对于知识的掌握,有利于提升学习与思考的灵活性与敏感度,推动学习综合素质的提升,推动数学教学活动的更好开展,希望对其他数学教师的教学工作有一定的借鉴之处。
参考文献:
[1]董军梅.关于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才智,2019(34):.
[2]何永兴.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策略——基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J].现代教育,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