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探析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32期   作者:温毓娟
[导读] 在教育的过程中数学作为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几乎贯穿了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
        温毓娟
        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城东小学     810599

        摘要:在教育的过程中数学作为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几乎贯穿了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而数学教学里计算能力的培养属于学习的关键。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始终坚持对学生的计算能力进行培养,从而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本文重点以,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展开相关探究。
        关键词:计算教学;计算习惯;结合实际;算法多样;培养数感

        计算可以说是小学阶段数学方面的主要教学内容,同时也贯穿了数学整体教学内容,不管是数学方面的概念形成还是结论总结,都离不开数学计算,所以计算教学的质量,会直接对学生在数学方面的综合学习效果产生影响,因此教师就要注重提升在计算方面实际教学的有效性,以此提升学生在数学方面的思维水平、学习能力与心理品质。
一、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简单来说,学习过程也是习惯养成的过程,通过对学习成绩优异学生的观察分析,可以发现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都在学习方面有着良好的习惯,所以这些学生在进行数学计算时,往往不会因马虎大意而出现计算失误,相反,当前小学阶段很多学习习惯较差的学生,经常会在数学计算方面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由此可以看出,计算习惯能良好的提升学生在数学方面的计算能力。
        例如:在进行小学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三《乘法》的教学时,教师为了培养学生在计算方面的速度,帮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教师可以从口算题入手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出一道口算题:7x9-7,此时学生们肯定会使用先乘后减的方式进行计算,最后结果为56,为了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扩展思维,教师可以让学们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方式进行计算,此时有的学生就会想到,9个7再减去一个7,就变成了7x8,所以结果还是56。通过这样的教学手段,不仅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还促进了学生在计算方面的习惯养成[1]。
二、计算教学要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一)在情境里理解计算意义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会涉及到很多的计算符号,每个符号在算式中都有着不同的意义和作用,为此教师可以将计算和生活情境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计算的实际意义,提升在计算方面的质量与效率。
        例如:教师可以结合学生们在冬季时的长跑体育锻炼情境出题,同学们在冬季的时候,每天早操时间都要进行晨跑,晨跑时间为10分钟,外圈的同学每分钟要比内圈的同学多跑30米,内圈的同学每分钟能跑120米,问外圈的同学在每天的早操期间跑了多少米?依据题意,同学们能列出算式:120+30x10,根据先乘后加的方式进行计算,学生们会先进行乘法计算,但最后的结果是错误的,此时学生们就会出现疑惑和矛盾,因此就会带动学生在计算方面学习的探究欲望,此时教师再引入小括号在计算方面的作用,就会明白计算的意义,并加深学生对计算符号的理解性记忆,提升学生们在计算方面学习的综合效率[2]。


(二)在情境里学会计算方法
        教师进行计算方面的实际教学时,一定要重视创造情境,培养学生在情境中学会计算方式。
        例如:在进行小学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写册三《小数乘法》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超市购物情境,让学生们扮演售货员和顾客,并进行实际的商品交易,此时有的同学要买三个练习本,每个本子是0.35元,那这个同学需要付多少钱,这时售货员会列出等式:0.35x3,最后就会得出相关答案,在学生们得出答案后,教师可以问学生们是如何计算出来的,之后学生们就会一一展示算法,通过这样的情境教学,学生不仅会对计算产生进一步认识,还会潜移默化地掌握转化思想,学会相关的计算方式,提升在计算方面学习的综合质量。
三、实现计算教学的算法多样化
        但教师在实际进行算法方面的多样化教学时,一定要重视把握好尺度,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使得我国在教育领域中进行了新一轮的教育改革,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明确表示教师在进行计算方面的实际教学时,一定要重视算法教学的多样化,由于这个阶段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思维方式的较大差异,单一的教学手段一定不能满足所有学生在计算方面学习的需求。并且这个阶段的学生由于生理、心理的发育并不完全,所以若教师长期进行一种计算方式的教学,学生就会对这一种算法出现错误的刻板认知,从而会降低在计算方面学习的兴趣点,为此教师就要注重应用游戏化教学手段、合作教学手段等多种教学手段和计算方式,以此实现算法的多样化[3]。
四、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数感在计算方面的整体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数感主要体现在口算和估算两个方面,良好的数感不仅能提升学生在计算方面的准确率,还能够带动学生在数学方面学习的兴趣点,为此教师在进行计算方面的实际教学时,一定要重视对学生数感的培养。
        例如:教师在进行计算方面的实际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自己进行估算方法的探索,并根据自己探究出来的估算方法对估算结果,进行合理解释,之后教师要让学生们根据自己探究出来的估算方法,实际进行习题的结果估算,并多次证明估算的准确性和合理性。最后教师要让学生将自己探究出来的估算方法和生活中的计算相结合,以此提升对计算知识点的应用水平,强化数感[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学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抽象性特征,同时数学也是一门严谨性与实用性并存的学科,数学学科的学习不仅仅影响了学生的数学成绩,对于学生的其他科目学习也有着一定的影响。而数学计算则是占据了整体数学学科体系中的重要成分,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数学成绩。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学生的学习除了基础知识之外,计算占据了大部分的学习时间。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计算兴趣,帮助学生增长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1]祝映勤.提升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探究[J].中外交流,2019,(10):217.
[2]姚敦明.小学数学计算能力教学的有效性探究[J].读写算,2018,(21):179.
[3]林娜.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探究[J].未来英才,2015,(9):187-187.
[4]黄友谊,余子慧.例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微课选题的方法[J].教育与装备研究,2020,(2):63-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