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芳
喀左县第四初级中学 122300
摘要:所谓问题提出,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教学方法,从而掌握教材内容与知识,需要教师加强数学课堂教学,提升数学教学质量。在培养问题提出能力的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留出足够时间来进行思考,引导他们思考解决方法,增强数学学习信心。基于此,对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能力培养策略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初中数学教学是学生应用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数学教学的目标不仅是让学生有知识、有能力,更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积累知识。教师实施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有更好的发展,此时的数学知识学习主要发挥基础性作用。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提高服务意识,持有为学生服务的态度。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初中学生要具备应用问题的解决能力,就是通过数学教学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培养,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得以提升。在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方面,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上的单一教学模式,对于教学方法不断创新,使得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对学生产生吸引力。在我国的初中教育中,教师要重视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然而,通过数学应用问题教学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各种实践问题,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初中教育虽然走上了创新道路,但是依然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没有将知识教育融合到素质教育中,学生的综合素质不能得到培养。在数学应用问题教学中,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逐步渗入,在传递知识的过程中,将素质教育渗入其中,有助于提高初中生的综合素质。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学习数学知识,即便在其他的环境中也能够学习数学知识。数学源自于生活,无处不在,学生具备了这个能力,数学问题的思维方式得以形成。当他们遇到类似的问题时,也可以此类推。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树立问题意识,让学生从问题出发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实践能力。在数学应用问题教学中,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础,不仅对教学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也非常有助益。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注重学生个体差异
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在差异化学情基础上使每个人都能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教师先从学生提问开始,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关注个体间差异性,重点关心班级学困生,有效促进和激发其课堂学习积极性。教师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使每个人都能有所收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主动关爱学生,站在他们的立场来考虑问题,多给他们提出问题的机会,充分挖掘学习中的闪光点。实际上,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教师要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增强数学学习兴趣。在提出问题教学中,教师不妨采取小组合作的方法,引导学困生在小组内积极思考、发言,其他人补充,使每个人都能充分碰撞数学思维,从中收获知识,在交流中切磋数学问题。面对学困生的错误,数学教师不妨当面指出并予以纠正,再沿着他们的思维进一步拓展,增强个体数学学习信心,逐步形成数学学习兴趣。相对而言,学困生往往有一种破罐子破摔的心态,这种心态可能导致数学学习心态失衡。教师在课堂中要保护学生自尊心,给予激励性评价,根据实际情况来促进个体的发展进步。
(二)教师要鼓励学生多问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明确“提出问题”的重要性.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要让学生勇于发表不同见解,敢于质疑,从而学会思考,学会提出问题.“只要留心观察,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我们都可以进入数学的世界.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这些话足以让学生一开始就带着问题去读书.在课堂上可以给学生讲一讲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的故事,启发学生,苹果从树上落下大家习以为常,牛顿却提出问题:为什么苹果会从树上落下?从而发现了万有引力.我国有句名言:“学问学问,有学有问”.这句话充分说明了“问”在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光学不问,那么学到的只是死板的课本知识,掌握的只是机械的解题方法,学习知识没有深入理解,运用知识没有创新性,解题缺乏灵活性,当然不利于我们的学习.在学习数学中,“提问题”的能力尤为重要,“问题是学习数学的阶梯”,没有这个阶梯就不能达到更高点.
(三)教育方式改革
老师的数学教育方式坚决不得采用重点式教学。老师在日常教学当中,对于重点考核内容可以多讲、细讲,但是对于非重点考核内容绝对不能不讲或少讲。应该通过对非重点内容的讲解,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采用引导、暗示以及调动学生积极性等教学技巧来帮助学生建立相对完善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
(四)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造一个浓厚的探究氛围
我们仅仅依靠教师的力量,很难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数学问题的提出与解决中来。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有效落实不仅可以进一步调动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在小组沟通交流中产生新的学习思维,提升学生在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创新能力,以此为学生创建一个更浓厚的课堂探究氛围,确保学生问题能力的有效培养。例如,在学习 “锐角三角函数”一课时,这节内容涉及直角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方面的知识。对于这些内容,学生掌握的情况相对较好。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就可以把更多的探究权力交给学生。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先将班级里的学生按照学习能力的高低划分成实力均衡的不同小组,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自主对锐角三角函数概念知识进行学习,并通过小组讨论与分析,正确理解正弦符号的含义,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相关知识,初步学会根据定义求锐角的正弦值。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为学生创建一个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提升学生参与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能够更踊跃地对数学知识进行质疑与思考。同时,教师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还能让学生在同伴的帮助下对知识产生更多新的想法,掌握更多探究的技巧,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培养学生问题能力的目的,以此高效完成素质教育所下达的数学教学任务。
(五)准确把握考核目标
根本上,学校方面必须正确理解考核的目的并采取相应的教学方式。首先要明确施教内容,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发展、帮助学生建立相对完善的知识体系为目标,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其次,学校应注重对督促措施的合理改革,切不可使老师产生错误的理解方式,密切关注老师的教学方法。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缓慢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教学引导,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探究的乐趣,并掌握正确的探究方法,促使学生能够以更积极的状态投人数学问题的提出与解决中来,进而逐步达到培养学生问题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学术,赵丹.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J].考试周刊,2019(41):95.
[2]尹盛祥.探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中),2019(04):216.
[3]许丽娜.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06):44.
[4]刘远超.初中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策略[J].试题与研究,2019(04):34.
[5]杨学群.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策略[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9(0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