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有效教学策略的探讨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32期   作者:宋剑华
[导读] 初中物理是当前中学教育中较为关键的一门科目,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与发散性思维
        宋剑华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棉洋中学  广东 梅州  514441
        摘  要:初中物理是当前中学教育中较为关键的一门科目,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与发散性思维,使学生懂得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难题琐事。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物理教学局限于物理教材与期末考试等方面,更关注学生的升学率与考试成绩,而忽略教学的有效性,导致实际教学效果不佳。虽然课程上完以后学生可以答出一张满意的答卷,却缺少一技之长。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应该改善以往传统型以考试为服务核心的模式,引进一些新型教育理念,提升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策略方法
        若想提升初中物理教学质量,则应该应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以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为基本,将物理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建立起有效的联系,进而提升物理教学的有效性。现阶段,社会形式变化多元,教育教学中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因此,初中物理教学应该合理指导学生,精心设计教学步骤,建立起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实验以及相关问题的探讨之中,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与物理学科素养。本文针对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策略进行展开讨论。
        1.现阶段影响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的问题
        1.1物理课时少,缺少深入教学分析
        当前,初中物理科目在教育教学中占据地位相对较低,因此课时安排与语文、数学等主科相比较少。教育部门在设置不同学校的课时安排上,对于物理课时重视程度低,虽然要求学校按照具体规定安排,但是在实践教学课节设置时,一些学校难免为了提高数学、英语等占分比例高的学科成绩,而对物理课安排较少。一些物理教师受制于课时少的限制,难免会压缩知识点的讲解以及课堂锻炼等,导致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受到限制,物理成绩相对不够理想。
1.2物理实验课少,学生缺少实践锻炼机会
        物理教材中涉及到的知识多取材于现实生活,因此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科目。但是,在现实中的物理教学中,往往缺少实验探究这一环节与过程。殊不知,物理实验可以将一些抽象化的知识变为具象化,从而引导学生加强理解与掌握,然而当前大多数教师只是对学生进行示范实验或者应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实验过程,并没有为学生提供可以实践的机会与平台,导致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相对薄弱,甚至削弱了学生对一些抽象物理知识的探索兴趣与欲望。
1.3物理教学方式落后,教学模板化痕迹严重。
        当前,虽然教育部门高度倡导要引进情景教学模式,开展物理教学,但是大多数物理课堂中仍然采取落后的教学模式。课堂注重应试教育思维的培养,以教师为主体灌输式教学模式,这种方式不仅严重削弱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不利于提升物理教学的整体效果。
2.探究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策略
2.1创新单一化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对物理的浓厚兴趣
        在物理教学中,教育理念是指导教学开展的风向标。先进的教育理念能够引导物理教学走向更适用于学生学习的道路,因此初中物理教学应该注重树立创新性的教学理念,不断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打破固有的物理教学思维。相反,如果物理教师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不仅难以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教育的发展,甚至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应该以增强学生教学素养为基本,创新教学。


        例如,在学习《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学生小时候用放大镜借助于泰阳光烤热纸片或者树叶等杂物,引发自燃现象的案例,来激发学生联想到物理知识的相关内容。教师要改变学生对物理将化知识的抽象思维印象,而是以一种灵活性的方式在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一些趣味现象建立联系,从而对物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强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2.2挖掘教材中的内在价值,细化知识框架
        教材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依据,因此物理教师应该深入挖掘教材中的重要信息,并联系当前课程教学情况、树立的目标以及学生学习能力等,以教材为指导有效完成物理教学课程。在安排教学时,首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物理应用技能,夯实学生学习基础,提升认知能力等,以便于挖掘物理教材中更多有效元素。
        举例来说,在物理刚开始阶段,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声学,光学,力学,电学等给部分知识点,并明确各个模块之间的联系,以及需要学生掌握的内容框架等。然后,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灵活使用物理教材,增强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与掌握。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对物理教材进行升华与延伸,尽量将教材与现实生活贴近,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等。例如,在学习到物理知识点《机械能极其转化》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将手中的写字笔高高举起,提问,被举起的笔具不具有能量,为什么?然后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当笔落到桌子上的过程具有什么能量,然后激发学生思考笔头重力势能和动能各有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这种简单易操作的实验,引出课上讲解的内容,然后利用教材进行授课教学。
2.3巧妙运用多媒体开展教学,增强物理教学的趣味效果
        处于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初中生对于信息技术、网络平台、新媒体等颇为熟悉,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可以为学生展现物理知识,利用新媒体中视频影音等为载体,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变为具象化、形象化。与此同时,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拓展学生的物理学习空间,增加教学知识储备,对一些复杂的知识点可以简易的表达出来。
        举例来说,在学习的物理知识《阿基米德原理》时,在新课导入阶段教师应该向学生说明浮力的具体概念以及生活中关于浮力存在的现象、产生的原理、测量因素等。这时教师便可以利用微课教学的形式,将生活中浮力相关事例列举出来,如人们从水池往岸上走,感觉身体越来越重,则说明浮力变小;轮船浮在水上便是浮力的作用;在腌咸鸭蛋时,当鸭蛋放入水中,鸭蛋是漂浮在咸水之中的,过一段时间之后,鸭蛋会逐渐进入盐分,当密度大于水密度时,便会沉入水底,这些生活现象都是浮力的具体应用。然而,课堂时间有限,材料同样受限制,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形式将一些生活碎片现象展现给学生观看,激发学生的思考,丰富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识与了解,加深印象。然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深入分析其背后产生的原因,然后引出阿基米德实验的故事,可以在课堂上进行简易操作类似实验。由此,更好地消化吸收本节课的知识重点。
结束语:
        初中物理教学最大的难点在于,如何将现实与物理知识紧密结合,以增强学生的物理实践应用技能。这便对初中物理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教师应该在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挖掘教材知识点的内在价值,并以联系现实生活为手段,合理创建教学情境,增添教学的趣味性。同时,教师要注重调整教育教学结构,将物理知识划分成不同的层次,循序渐进为学生讲解。学生可以吸收到更多的物理知识,进而提升自身的物理应用水平。
参考文献:
[1]赵钧.浅析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12):49.
[2]陈鸿斌.合作学习理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渗透路径分析[J].考试周刊,2020(72):127-1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