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苑力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第四中学 666100
摘要:习总书记说:“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因此,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有道德,有理想,有担当的好学生。所以教学中通过教材恰当地将德育融入到学习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生物;德育;教学
教学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成为有责任、有担当好公民。中小学阶段是对学生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形成进行教育的最佳时期。因此,将立德树人融入初中生物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下面结合教学中的具体教学案例,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
1.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在苏教版人的生殖和发育这章节中。刚刚进入青春期的初中生对人的生殖与发育方面的话题很好奇,我就引导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坦然面对,正确认识自身的变化,使学生懂得青春期生理发育的突变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消除他们对自身和对异性身体发育的好奇心和神秘感,教育他们正确对待和处理自身生理变化,理解和尊重别人的个体特点。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养成用科学态度看问题的习惯。
进入青春期的有些学生,还会出现自卑等心理现象,在学习八年级上册基因这节课时,让学生认识到个体的差别是由遗传基因所决定的,由于基因序列的差异,才形成了地球上千差万别的芸芸众生,在茫茫人海中,每一个人都有他人所没有的遗传信息,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优势,鼓励学生用行动超越自我。"丑小鸭"也会变成最有活力、最有价值的人。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正确认识自我,做到扬长避短,不断学习完善自我。
2.让学生拥有健康心态
根据目前初中学生存在情绪不稳、惧怕挫折、缺乏毅力、懒惰、怯懦、自私等特点。我在苏教版八年级下册关注健康的教学中利用学生对健康的兴趣,利用生活的实例如:有些脾气暴躁,心胸狭隘,懒惰、自私的人,不会理解宽容别人,没有人愿意与他相处,人际关系不和谐,终日郁郁寡欢,疾病找上门,有些人甚至得了癌症的实例。让学生明白,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态,而且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适应上健全安好的状态。所以人的健康不仅要重视生理健康,更要重视心理健康。
学习动物的行为时,引导学生从一个生物体与生物群体的关系角度去理解相互合作的重要性。如蜜蜂的一个种群,各种工蜂分工明确,勤勤恳恳、尽职尽责。和人类这个群体之间的联系一样。每个人只是整个人类社会中的一员,是组成人类社会的一个细胞,人对社会既要有索取,更要有所奉献。
如果只讲索取与享受,不讲回报与奉献,那么,人类社会就不会进步和健康发展,当个人私欲得不到满足时,就有可能形成冷漠、狭隘、自私的心理,甚至会仇视社会、危害社会。教育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生活信念认清自己在社会上的价值和社会的依存关系,主动地调整自己去服务社会、适应社会。以宽容、平等、真诚的态度对待同学。
3.让学生学会珍爱生命
现在的中学生学习压力很大,有的学生稍遇挫折就怨天尤人,情绪低落,丧失信心。为此,我在教学中注重加强正确的世界观、道德观的教育,在学习苏教版八年级下册在珍爱生命拒绝毒品教学中,通过视频播放,让学生认识毒品,认识毒品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的危害。教育学生懂得珍爱自我,珍惜青春时光。健康生活,在赛场上、舞台上积极展示自我,让生命发出光彩。
在学习苏教版八年级下册“传染病”时,讲授人类的历史上,传染病夺去了无数人的宝贵生命,介绍霍乱、鼠疫、天花等给人类生命带来的灾难,而现在又出现了一些新的传染病,如艾滋病、埃博拉病、禽流感。对某些病毒人类还束手无策,今年出现新冠肺炎等又夺去了许多人的生命。到现在疫情还没有控制住。通过对传染病的学习,学生感受到人类在疾病面前的渺小与脆弱,进而形成敬畏热爱大自然,增强珍爱生命的意识。
4.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在学习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这节课时,根据目前全球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人口过度增长、资源和能源消耗过快、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等。引导学生的充分参与,讨论交流,观察分析,教师在课堂上展示我国美丽山河、生机勃勃大草原等图片,与因乱砍滥伐、过度放牧等人类活动造成土地荒漠化的图片视频进行对比,让学生认识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树立保护环境意识。培养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认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认识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意识到保护生物圈由我们自己做起,强化其校园主人翁的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校园的思想感情;增强了学生热爱生物、爱护绿色,爱护环境的情感和意识。
5.让学生增强合作探究
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较多,依赖性较强,个人意识强烈。缺乏团队合作意识。在八年级上册“社会行为”一节中,利用动物群体之间的合作分工例如:蚂蚁群体生活,具有社会行为,成员之间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分工合作、团结互助。正是这种行为,使它们能够更好的适应自己环境,让学生意识到人类也需要合作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在实验课上,让学生分组、分工实验的团队合作、尤其重要,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生间进行沟通交流,才能使得实验有效进行,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担当意识。还提高实验效率。
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具备勇于探究的精神。在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我们身边的生物学”介绍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事例。让学生明白科学探究之路往往是曲折的,需要团队合作,需要不懈坚持,需要刻苦钻研的精神。
总之,初中生物教学中持之以恒的德育教育,把道德观和环保观、可持续发展观结合起来融入到教学中,使德育教育贯穿到科学素养的养成之中,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学会知识的同时,成为有理想、有担当,德才兼备的青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