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育人:小学德育创新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32期   作者: 欧雪梅
[导读] 小学阶段各学科对学生都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德育教育亦然。
        欧雪梅
        广东省中山市东凤镇民和小学, 广东 中山 528425
        摘要:小学阶段各学科对学生都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德育教育亦然。当今社会不断飞速发展,推动社会前进的除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外,必不可缺的还有高素质人才的建设参与。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能够使其在接受素质教育开始阶段便能在教师科学、有效的德育教育引导下讲文明、守道德,树立崇高的理想与远大的报复,以德育教育为明灯指引学生未来前行的道路。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创新教学;实践策略
        小学德育教育中,学校若要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则应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学习状况等出发,以学生为本不断丰富与创新德育教学方法。当学生的德育学习不再拘泥于学校课本固化的知识,而是以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或充满趣味性和教育意义的实践活动形式等进行展开学习,不但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投入到德育学习、思考与实践当中去,还能更大化发挥德育教育的价值,达到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目的。
        一、当前小学德育教育现状
        (一)德育教育流于表面,没有在学生心中产生回响
        当前小学德育教育中,学校对德育教育方式没有一套相对完整的教育体系和计划,这使得参与德育教育的教师仅仅将德育教育以相对固定的知识内容传递给学生。实际上,德育教育存在于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周围,它不是固定的如“1+1=2”的公式,而需要在学校科学的教育引导下使学生领会德育精神层面的重要内容并落实于日常生活学习中。但实际上,小学德育教育更多的是流于表面,学生接受了德育教育可并没有在心中产生回响,无法有效联系学习和生活实际。
        (二)德育教育缺乏创新,没有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实践
        对学校的德育教学而言,很多时候仍采用相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如教师主导教学,学生的德育学习是被动的,缺乏自主学习与思考[1]。另外,学习德育知识是为了学生能够理论联系与指导实践,以德育所学反思与端正自身言行举止、有明确的是非观念、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等,学校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缺乏具体的实践引导,无法对学生德育精神做到有效指导。
        小学德育教育更加呼唤学校提高重视,从学生未来发展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家庭对孩子的寄托等多方面思考教学,强化教师德育教育素养,勇于创新实践,使学生在创新型德育课堂教学下能够被德育教育的光辉所笼罩,德育知识如涓涓细流般滋润学生的心灵家园,使德育智慧的种子在学生心底萌芽并不断成长,从而积极引导学生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发挥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


        二、小学德育创新实践研究  
        (一)以数学为例,从学科教育角度出发,创新德育教育方式,发掘德育教育知识内容
        小学德育教育中,学校强化教师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结合学科知识教育内容,深入挖掘德育教育内涵,创新德育教育方式,深化学生学习与探寻德育知识的能力,并引导学生德育知识不断联系生活实际,强化德育教学效果。如小学数学教学中,许多知识内容都能给德育教育以良好的诠释,在教师的数学课堂教学中,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及教育目标积极向学生传递德育教育的内容,引导学生德育学习反思现实学习与生活,使学生在创新德育教育下,养成以德育为精神指导思想与行为的优良习惯,达到通过学科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目的[2]。如学生学习“认识人民币”,教师探寻德育教育内容,从人民币图案设置为伟大领袖毛泽东展开德育教育,使学生树立对领袖袖毛泽东的崇敬、爱戴之情。我国人民币中不同面值图案内容也不同,有祖国大好河山如西藏布达拉宫、西湖三潭印月等,学生除了对人民币面值进行学习,能够利用人民币进行金额计算以及使用外,还要引导学生要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德育教育中,教师利用书数学学科引导学生不忘革命先贤的不畏牺牲和伟大壮举,树立为社会发展、为人民生活积极做贡献的崇高理想。学生还学习了“年、月、日”,教师通过年与日进制教授学生学习我国常用的农历日历,农历日历中年月日与公历不同,教师教育学生了解二者的差别,同时注意农历中有许多传统节日,富有德育教育的内容。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表达了对家人团聚、享受阖家欢乐幸福时光的美好愿望,以此渗透德育教育内容,使学生懂得家庭的意义,体会父母、亲人长辈无私的爱并尊敬、关心他们,懂得何为孝,何为顺,何为敬。
        (二)丰富与创新德育教育校园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思考,提升德育意识
        除了运用学科知识内容渗透德育教育外,学校还应不断丰富校园德育教育活动,通过表演等充满趣味性、和教育意义的校园活动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学生在欢乐氛围烘托下、在积极主动参与下自然而然习得德育知识内容,同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强化德育教育在学生心中的影响力。如进行德育小品表演,主体为“公共场所德育反思”模拟公交车场景,结合德育教育内容引导学生参与表演并深刻反思。结合当下新闻热点,公交车、地铁老人要求主动让座,不让座便对人道德绑架的事件屡屡出现,或者在公交车等公共场所大声喧哗、扰乱公共秩序等行为,都是令人不齿的行为[3]。设计公交车上的场景小品,学生分别扮演公交车司机、乘客A、B、C,每个学生都根据“剧本”进行场景展示,在小品结束后,学生结合德育知识内容进行观察,发现与德育内容相违背的不良行为等并阐述同时进行分析判断,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场景展示引发学生德育反思,强化德育教育的积极引导作用,形成学生敏锐的洞察力、科学的分析能力以及反思能力等,并以德育为标杆指引自身前行。
        参考文献:
        [1]潘娜. 对话育人:小学德育创新实践研究[J]. 课程.教材.教法, 2020(6).
        [2]付群力. 小学网络德育工作模式创新实践[J]. 新纪实·学校体音美, 2019, 000(003):P.1-1.
        [3]冯文全, 李晓雪. 关于运用传统蒙学教材创新小学德育的思考[J].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7(9):6-10+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