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军志
华东师范大学澄迈实验中学 571924
摘要:初中数学的高效课堂,是学生数学修养和能力提升的重要阵地。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积极更新教学模式,转变教学身份,以平等姿态组织、引领学生投入到活跃、有趣的数学学习氛围中,这样才能够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成效,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就高效课堂的创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展开。基于此,对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新课程理念
引言
初中的数学新课程理念,是以初中生为主体,课程的特点有主动性、扩展性和发散性。教师要不断地创新和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的新课程理念,全面地开展好新课程理念在数学课堂的实施。在新的初中数学新课程理念下,更加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让教师不再是传统课堂上那个传授知识的人,不再是填鸭式的灌输传授知识,而是在互动交流,和学生主动索取下,让知识一点一点地传递给初中学生,从而真正地提高初中数学教学应有的教学成果和教学效率,全面地促进学生的积极性。
一、目前我国初中数学教学现状
(一)初中数学教师压力大,学生任务繁重
初中数学作为学生的主科之一,在中考中占据了不少的分值,再加上数学难度相较于其他学科更大,更需要学生对于不同题型的领悟能力,因此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任务十分繁重,不仅担负着教育学生的任务,还寄托着家长的期望。在此情景下,初中数学教师压力逐渐加大,对于初中数学教学也主要以练题为主,忽视了对于学生理解能力、领悟能力的培养。
(二)外在因素
(1)教师因素。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尽管新课程改革推行较长时间,但部分教师仍不能完全理解新课标内涵,适应新课标理念。许多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抑制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灌输式教学方法也将导致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使教学效率大打折扣。(2)教育环境。在我国应试环境的影响下,教师的教学能力评价和学生的学习能力评价大多以考试成绩为主要参考依据,而学生素质能力养成,如创造力、思维力便成为空头口号,教师热衷于题海战术,学生家长也寄希望于此来提高分数,学生负重累累,丧失自主学习热情和数学学习兴趣。
二、新课程理念下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抠图
(一)多媒体教学提升高效课堂的趣味性
多媒体手段,是当下初中数学课堂中的重要教学工作,结合学生兴趣,利用多媒体教学是当前教学的主要优势。多媒体当中的声、图形和内容,可以将数学知识以灵活的形式展示出来,在揭示数学规律,满足学生好奇方面的作用非常突出,多媒体教学通过生动的动态学习资源,将难懂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简单的内容,并直观呈现出来,这使学生理解和消化能力提升非常有效,不仅如此,在直观的内容表达中,学生汲取知识营养,迅速凝练成内在知识系统,让自主学习的动力十足。比如在教学《菱形》的时候,教师就要以教学大纲为主要方向,从菱形概念、菱形和四边形关系的内容上入手,引导学生了解一般和特殊的区别,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视频或者图片以及生活中的菱形展示给学生,学生观看的过程可以发言,表达对菱形这个形状的认知体验。观察之余,学生就会发现菱形对我们生活的便利性和艺术性。教师接着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菱形的来历,从四边形如何转化到菱形,这个动态过程,学生一眼就看出两种形状的异同,从而掌握菱形的图形性质。由此可见,多媒体课堂教学是高效课堂创设的重要形式。
(二)互动交流,自主探讨
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主要人物,教师通常将知识从课本上,原本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能懂得自然就懂,不懂的可能还是不懂,这种死板的,毫无交流的教学模式是传统课堂面临的最大问题。有句话说,讨论才能够激发出智慧的力量,摩擦才能生热,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不可能会产生思维上的跳跃,每个人都需要交流。交流讨论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有趣,交流讨论,更是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必不可少的内容。比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的时候。我首先给出了两个三角形相似的证明形式,接下来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去探索其他的证明相似的条件,并且在下课之前在课堂上进行汇报总结,最后,我再根据学生的汇报结果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建立关于证明相似三角形的条件。这一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地尊重了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创设了学习讨论的情景,让学生自主地尝试和观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完善角色转换,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首先,教师应深度解读新课程理念,努力适应新课标改革发展环境,并逐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贯彻新课程要求,完成教师角色转变,即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其次,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合作、动手实践,同时将数学知识赋予现实生活意义,使数学不仅仅是简单的概念、法则,更应该是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工具。再次,在教学目标的设计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学目标的设定不仅要体现其基础性和普及性,还要具有一定程度的发展性和多元性,在推动学生数学能力的掌握过程中,达到素质教育培养目的。
(四)布置实际操作任务,强化初中生的实践能力
初中生的身心发展不断变得成熟,开始逐渐成人化,但是在思维以及思想方面,很多的地方还是不够成熟的,教师要锻炼初中生的实际能力以及动手意识,这样可以让初中生更加全面地发展。强化初中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需要借助一些实践活动,教师要结合初中生的身心特点,在将理论知识完成传授的基础上,为初中生布置一些亲身实践的任务,让初中生可以具备对知识的应用意识以及操作能力。比如,在对“一元一次方程”展开学习之后,可以给初中生布置一些与现实生活相关的案例题目,让初中生在解决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到知识应用的成就感。假设小明身高比前一年高了三厘米,今年身高是152厘米,那么用方程的方法,将小明去年身高求出来。教师要让初中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是有重要意义的。
(五)生活教学升华高效课堂的境界
课堂教学和生活实际是紧密相关的,教师在高效课堂的创建中,要将课堂知识和学生生活联系起来,这样才能提高知识的实用性,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以致用。初中教材中的知识基本上都是从生活当中拿来的,所以结合生活实际对学生展开课堂教学,其实是创建数学高效课堂的最佳方式。比如在学习《相交线》的相关知识时,教师以生活为基础,在课堂导入的时候,就引导学生看相交线的图片和视频,给学生灌输相交线的基本内容和特征。在观看多媒体资料演示的时候,教师再进行生活场景的展示,让学生主动思考发言,比如现实当中哪些东西是相交的,并且告诉学生相交现象是生活中非常普遍的存在。
结束语
在现代教育理念的引导下,新课程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标,提倡学生应当根据自身的不同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初中数学课堂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从原本单一的应试教育模式逐渐转变为以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分析能力为主;做题、考试能力为辅的教育方式。
参考文献
[1]胡登远.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学习方法及对策[J].中华少年,2019(20):222.
[2]郎孝勤.新课程理念下的农村初中数学教学[J].试题与研究,2019(16):35.
[3]黄顺兵.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05):125.
[4]李雁.浅谈新课程理念下优化数学课堂教学[J].中国新通信,2019,21(09):184.
[5]项来.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反思[J].试题与研究,2019(1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