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嫒
宁夏省吴忠市盐池县盐池高级中学751506
摘要: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浪潮下,高中音乐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要学科,受到了家校和社会各界的重点关注。在高中音乐教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思想并变换教学方式,以此提高教学质量,有效提升高中学生在音乐学科的素养。本文立足核心素养背景,对高中音乐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展开了研究与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对策,皆为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提升学生音乐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音乐;教学实践;问题;对策
前言: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师需要改变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把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教学工作落到实处。因此,音乐教学实践中,需要教师明确现阶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专业和学生视角进行分析,找到问题成因和有效解决对策,这样才能促使教学顺利开展和质量的稳步提升,进而契合素质教育全新理念,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高中音乐教学实践现存问题
(一)对音乐学科教学不够重视
因为高考内容主要是文化课考试,在高中学段的学习时期,音乐学科的教学时间常常被文化学科占用,因此使高中音乐课时减少。此外,极少数高中音乐教师不够敬业,对工作缺乏责任心,在授课前,准备工作做的不充分,教学时态度也不够细致认真。长此以往,音乐课在高中学科教学中,越来越不被教师和学生重视。
(二)教学内容与学生需求背离
高中音乐课程包括《音乐与戏剧表演》、《演奏》等六大模块。但在实际教学中,因受课时和师资不足的影响,多数学校音乐教学中,只对《音乐鉴赏》展开教授,此模块教学素材内容还停留在最初的原始状态。音乐教师在给学生授课中,因参照教材讲课,而使课堂氛围缺少活力,对教学内容也是一带而过。致使学生音乐知识兴趣匮乏,所学内容也无法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对提升他们音乐素养也有较大影响。
(三)忽略了音乐课堂实践效用
在音乐课上,教师只注重理论知识灌输,忽略音乐实践环节,对培养学生音乐素养造成极大影响。音乐实践是实现音乐素养的关键,缺少音乐实践,对学生来说如同纸上谈兵,也会使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工作效率也大打折扣。高中阶段学生的性格特点多是较喜欢展现自我。在音乐课堂上,可以为他们创建展示自我的平台,促使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到音乐带来的享受和乐趣,主动钻研教学内容,以此提升学生音乐素养,强化素质教育。
(四)教学方法实际运用不合理
在高中音乐教学,活跃的课堂氛围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并主动学习。但现阶段许多学校的音乐课堂气氛沉闷,这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有着直接的关系。现今多数学校的音乐教学方法,还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以教师为主导地位,这种老旧教学观点授课,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有较大影响。部分音乐教师也只在公开课时,才会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但采用的教学方式又过于没有约束,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讨论,课堂上的氛围过于活跃,失去了实质性的意义,学生没有学到相应的知识及能力,无法提升学生音乐素养。
在音乐课的教学中,部分教师使用多媒体的方式教学。采用这种方法教学,可以使课堂氛围更生动有活力,但如果在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过多采用这种方式,会令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受到影响,造成学生音乐实践能力缺失。
比如,部分音乐教师不够敬业,在示范歌唱环节的教学上,教师并未在课堂上表演唱歌,而是直接采用从网上下载的歌曲,在课堂上播放代替演唱,学生心灵得不到音乐的感染。音乐是人与人之间心灵发生撞击的纽带,是任何机器都取代不了的。
二、核心素养下的高中音乐教学实践有效对策
(一)重视音乐学科,促进学生终身发展
在素质教育的实施中,通过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可以帮助素质教育更进一步展开。音乐文化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对音乐的领悟和感染,可以有效提高审美等方面能力,陶冶情操,调整紧绷的学习心态,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高中音乐教师要充分认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并保证音乐课的授课时间不被占用。同时,音乐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爱和音乐的美好,以此对音乐课产生学习兴趣。
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采用不同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他们产生学习兴趣,感受音乐的魅力,让学生通过音乐释放自己的内心世界,成为学生心灵的需要。与此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形成乐观的生活态度,对未来产生美好的憧憬和追求。
(二)优化教学内容,突显学生主体地位
实施素质教育,高中音乐教师要调整传统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实行“以生为本”教学方针。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要在掌握所有学生音乐基础的情况下,设计不同教学方案,因人施教,不能千篇一律统一教学。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音乐知识难度稍高的内容进行教学,学生稍加努力即可学会。通过在课堂上适当结合多媒体等教学方式,令他们产生音乐兴趣,以此让学生爱上音乐课。与此同时,音乐教师要灵活运用教材,根据教学需要,合理调整教学顺序,并对知识进行拓展、删除。以审美为中心,优化教学内容,促使学生形成完整的人格,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三)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音乐实践主要包括音乐创作、表演和欣赏三方面内容。在教学中,音乐实践对培养学生音乐素养有着至重要的作用,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音乐教师在课堂上要尽可能为他们提供展现自己的机会,比如在课堂上增设才艺展示环节。另外,课外活动也是音乐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成立校舞蹈队、合唱团等,并组织他们比赛等,都可以让学生充分感悟到音乐给他们带来的美好体验,进而不断地提升音乐素养,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四)教学模式多样,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随着对高中生素质教育的不断实施,音乐教学上所存在的问题也随之暴露。教学方式过于简单,即是问题之一。如同著名的音乐导师尹爱青女士所强调的观点,音乐文化要使用多种教学方式,方能达到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最终目标。当下是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也深刻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在音乐文化教学上,同样可以引入信息化技术进行授课。音乐教师可以教学内容通过信息技术,把影像、声音结合到一起制作成课件,并通过多媒体在呈现在学生面前。既可轻松激发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又方便教师授课。尤其是微课件,因视听效果明显、时间短和知识精简的特点,符合高中生认知规律,对学生的课内外学习有较强帮助。但音乐教师如果在课堂上过多应用信息化技术,反而会影响教学的视听效果。同时,也会所降低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不利于提升教学质量。因此,在音乐课堂上要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学生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不可忽视。高中音乐教师要充分领悟这一点,把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作为教学工作中的核心目标。并针对出现的问题不断研讨探寻出有效解决对策,创新教学理念,令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完善,重视音乐学科教学,优化课堂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开展实践活动,以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学科兴趣,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感悟和体验音乐美,以此让音乐教学效率得到升华,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莹.面向核心素养培育的高中音乐课教学与实践研究[J].北方音乐,2020,(3):148,153.
[2]谢康立.初探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艺术素养的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18):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