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燕琼 晏廷飞
曲靖沾益区德泽乡德泽中学,云南 曲靖 655032
摘要:音乐的审美教育离不开特定时代的哲学与美学发展思潮,现代哲学与美学的音乐文化教育由主体性转向主体间性。教育改革以来,学校越来越注重学生个人素质的培养,初中音乐美育教育因此成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教学形式,对“育人”的教育目标和任务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现如今初中的音乐美育教育不再被人忽视,走向全面发展的道路,本文从初中音乐美育教育的发展出发探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进行音乐美育教学。
关键词:初中音乐;美育教育;主体间性;追求
引言:主体性美学肯定人的主体性以理性对抗宗教神学的蒙昧,以人为本主义对抗神本主义。在以本体论哲学为基础的古代客体美学中,美作为一个实体出现,是客观的存在。我国的音乐教育发展最先由秦朝时代开始,正如《论语》中所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古代注重六艺“礼、乐、射、御、书、数”,音乐作为“六艺”之一,在当时很受欢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之后,教育模式迎来了新的发展,美育思潮再次出现在大众的眼前,对音乐美育的教育也提上了日程,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应试教育,学生的体音美反而受到忽视,虽然新课改摒弃了应试教育的观念,但目前的音乐美育教学仍尚待提高。
一、初中音乐美育教育的发展
(一)音乐美育教育发展理论演进。
我国改革开放之后“思想的解放和实事求是”的理念充斥着整个教育理念当中,教育工作也走向了多元化的发展道路,各个教育思潮层出不穷,尤其是音乐教育呈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早在20世纪的教学纲要中就提出了“音乐教育是教师进行美育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促进养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的重要理念,可见当时对音乐教育的重视。新课标中指出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能力、创造性能力、文化传承意识和社会交往能力,音乐教学的过程中离不开音乐审美理念的培养,孩子们懂得美,才能发现美,音乐美育教育是发展弘扬素质教育的重要工具,因此,在目前的初中教育中,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收到了各个学校的重视,为音乐美育教育的理论支持奠定了基础[1]。
(二)初中音乐教学中美育教育发展现状。
初中音乐教育是一门人文学科,其独特的美育教育功能是发展弘扬素质教育的重要工具,通过对学生进行音乐美育教育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创造力、审美能力等,是人性化教学的必要基础。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初中音乐教育正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许多家长为了培养孩子的文化素养会在课下给孩子报名各种音乐辅导班,学校的音乐教学形式也逐渐丰富起来,多媒体、慕课等教学形式开始出现在学生们的课堂当中,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时课堂丰富多彩,但是根据调查了解,近些年的音乐教育尽管有着丰富的教学形式,但是仍然收效甚微,主要是因为大部分学校音乐教师仍停留在理论知识的讲解上,或是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播放影音让学生自由欣赏便敷衍了事,学生和老师把精力更多地放到考试科目当中,对音乐美育的教育程度不够,导致音乐的美育教育的不到体现[2]。
二、初中音乐美育教育反思
人教版的初中音乐教材中包含歌唱、赏析、音乐常识、曲谱学习等环节。从曲谱学习来说,曲谱是学生接触音乐,深入了解音乐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曲谱的学习由浅入深,从认知曲谱逐渐可以自由编写曲谱,通过曲谱的解析和总结,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和创造能力,这便是素质教育的良好体现。音乐教材中的赏析环节占了整个教材的很大比重,大部分教师在课上通过给学生播放多媒体音乐让学生欣赏,没有对音乐进行过多的美育教育和讲解,在欣赏完歌曲后便安排学生学习,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一节课下来的感受只有音乐好听,但有说不出好听在哪?为什么好听?音乐美育的培养不到位,因此在音乐欣赏课时教师要把音乐实践和教学理论相结合,在实践中完成教育目标,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听乐赏画《春天来了》为例,本章节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用优美动听的声音演唱歌曲《春天来了》,并了解曲式结构,本章节内容结合了歌唱赏析和理论知识,通过歌曲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并通过表现春天,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本节课的教学我才用了音乐和美术相结合的实践方式,让学生在欣赏音乐之后,将自己心中春天的景色画出来,并展示给大家,然后我组织学生将自己画的画张贴在教师的文化墙上,营造春天的氛围,通过实践教育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等[3]。
初中音乐美育的主体间性追求主张不同文化之间是平等的对话关系,主体间性有助于人们跳出单一的文化审美观,而转向多元化的审美理解,将主体间性追求结合到音乐美育教育中可以使学生学会通过不同的文化脉络去探寻其中美的真谛,从而真正地理解“美”,避免审美的单一化。例如,在人教版音乐七年级下册的《二泉映月》的赏析教学中,这是一个典型的民族类乐曲,且这首乐曲充满了悲伤凄凉的色彩,从乐曲中不难听出作者通过乐曲所表达的深思和忧伤等种种复杂的情感,本节课我首先向学生介绍了《二泉映月》的作者华彦钧的生平,让学生对其坎坷的人生和悲惨的境遇有初步的了解,以及他威武不屈,忠强爱国的品格和气节,之后让学生欣赏《二泉映月》这首乐曲,通过对作者的了解,学生们很容易深入其中,共情作者作曲时的感受。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建设国家而努力学习,深入音乐当中,领悟音乐的真谛。
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全方面发展的人才离不开体音美教育的支持,学校一味地重视考试学科,而忽视学生素质的培养,这样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反而会培养出来一个又一个的“书呆子”,本文通过对初中美育教育的发展进行分析,表达初中音乐美育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加强对音乐美育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是培养素质人才的必要途径,同时也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先进对音乐美育的教育仍有许多不足,有待改善,我在此倡导各个学校重视体音美教育,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完成对音乐美育的主体间性追求。
参考文献:
[1]戈德蓓.初中音乐课堂美育渗透策略研究[J].大观:论坛,2020,(4)
[2]文杰.浅谈初中音乐学科中美育的实施策略[J].基础教育参考,2019,0(19)
[3]高洋.丁湲旖,.初中音乐教学中美育的重要意义[J].当代音乐,2020,0(2)
[4]陈快育.美与爱的体验——初中音乐教学的美育刍议[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