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审美能力的小学美术鉴赏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32期   作者:宋杨
[导读] 小学美术核心素养涉及到了很多的内容。在教学过程
        宋杨
        贵州省贵阳市第二实验小学  550001

        摘要:小学美术核心素养涉及到了很多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基础的绘画技巧和美术知识,还要关注到对学生艺术鉴赏、审美品味、艺术感知、想象创造等能力的培养,才能保证学生美术能力的综合发展。在鉴赏教学中,教师要以核心素养为指导探索全新的教学方法,促进小学美术鉴赏教学效率的提高。本文基于审美能力的小学美术鉴赏教学探究展开论述。
        关键词:审美能力;小学美术;鉴赏教学探究
        引言
        基于审美能力的小学美术鉴赏教学探究,对于小学阶段的美术课程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能够使美术教师们更加明白小学阶段学生的美术鉴赏水平,更能有针对性地对教学课程进行设计,而且还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美术教学课程上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一、美术鉴赏课程中核心素养的基本认识
        在小学新课程改革中,许多学科都会有所改变,美术鉴赏也是如此。核心素养是目前教学重点关注的内容,为了有效实现现代化人才培养,教师要注重以培养核心素养为主的教学理念。在小学美术鉴赏教学中融入核心素养,对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正确思想价值观的树立有着很大帮助。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渗透核心素养教学,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使其逐渐认识到生活与绘画之间的联系。小学美术作为学生学习的一门基础学科,在美术鉴赏教学中融入核心素养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以往的美术鉴赏教学中,部分教师只强调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巧,忽视了学生自身的一些想法,这就导致学生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被禁锢。美术教师要改变这种美术鉴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
二、开展美术理论知识教学,提高学生的理性认知
        美术理论知识是小学美术鉴赏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基础和有力支撑,学生只有具备扎实的美术理论知识,才能有效地参与美术鉴赏活动。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开展美术理论知识教学,让学生全面学习和掌握美术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在美术鉴赏活动中合理运用理论知识,深入思考和探索美术作品的布局、构造、内涵,从而更好地发现美、欣赏美。如,在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第13课《风筝的魅力》的教学中,教师如果一开始就让学生制作风筝,将难以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感受风筝的魅力。对此,教师应先开展美术理论知识教学,帮助学生理性地认识风筝这一传统事物。首先,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组形态各异、造型丰富的风筝,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思考风筝具有哪些装饰特点和文化内涵,并引导学生踊跃发言、交流讨论。

在此基础上,教师梳理并总结,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与风筝相关的知识,随后再指导学生制作风筝,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实践感受风筝独有的魅力。
三、利用多种感官进行体验,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我们熟悉的当然就是用眼睛来发现了。但是,如果单单用眼睛去感受美,这是还远远不够的。学生利用多种感官从不同角度对同一篇美术作品进行体验,就会有不同的感受。这样能够激发起学生对美术课堂的学习兴趣,从而也能够更好地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因此,这就要求小学美术教师在进行美术课堂教学的时候,要对学生进行多种感官感受美的培养。这样有助于更好地提升他们的美术鉴赏能力,也能够提高美术课堂的教学效率。例如,小学美术教师在为学生讲解人美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第七课“色彩的情感”的时候,就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让学生体会色彩的情感。首先,美术教师为学生播放了一首音乐《歌唱祖国》,通过这首音乐,能够使学生更加快速地进入到美术课堂的学习氛围当中去。其次,美术教师向学生提了这样的问题:这位歌唱家在唱这首歌曲的时候,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最合适呢?为什么这种颜色的衣服最合适?学生都异口同声地说,穿红色最合适。因为国旗的颜色就是红色的,红色能够体现出祖国的蓬勃向上以及祖国人民的慷慨激昂。这个过程就是让学生用听觉来感受美。教师通过这样一个过程,能够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感受美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
四、加强对学生美术表现能力与创意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美术鉴赏教学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往往需要实践。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把美术素养和学生的实践训练结合到一起,把美术教学效率提升上去。这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小学生美术素养的局限性限制了他们的美术表现和创作水平。这就需要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引导,运用现代技术把学生的美术理论素养提升上去。例如,以标签和品牌教学为例,在实际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美,并掌握生活物品的形式和颜色,引导学生画出这些物品。在绘画过程中,教师不用要求学生真实地表现出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可以允许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创造出想要表达的物品形态,从而提升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
结束语
        当前,学科核心素养理念逐渐成为社会各界的关注热点,美术鉴赏教学成为一种促进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有效把握学生的认知发展需求,依据学科核心素养目标,遵循审美活动的教育规律,采取艺术教育的特殊方法,探寻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小学美术鉴赏教学策略,从而帮助学生不断提升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更好地发现美、欣赏美。
参考文献
[1]邓峰.发现美,欣赏美——对小学美术鉴赏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华夏教师,2019(23):35-36.
[2]连丽惠.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2):85.
[3]秦燕飞.小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C]..《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十一卷).: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203-2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