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秀之
江西省高安市石脑镇初级中学,江西 高安330800
摘要:口语教学必须同听力训练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是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交际法教学需要不断完善。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运用交际工具的能力。自然而然,口语教学也就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外语,就其本质来说,是一门实践课。轻视和舍弃实践都不符合外语教学原则。因此,学好外语,就必须在口语会话等方面有所熟练,能够流利地用英语进行交谈,听懂英语。否则,即使书面能力再优秀,如果听说能力差,我们也不能说他已经掌握了这门语言。因而我们有必要上好口语课。接下来我们从两方面来探讨英语口语教学。一方面是学生在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针对这一问题,做一些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初中英语;口语教学
一、当今广大中学生在口语方面存在的问题
大多数学生特别是农村的学生,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害怕讲的不好有损面子而不敢开口,而课堂上老师也不可能花所有的时间训练口语,慢慢地,学生越害怕就越不敢开口说。这样一来,学生得不到有效的口语训练。
二、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1.克服心理障碍,培养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有兴趣,学习起来大脑会更活跃。教师可以先从日常生活中看到的摸得到的东西起,教他们学会些单词,进行一些简短的对话,然后把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某一简单的话题进行对话。这样既调动了他的积极性,使他们有话可谈,又培养了他们的兴趣,也使同学之间相互了解、沟通。兴趣提高了,学生就没心理负担,可以尽情地表达思想,提高口语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选好材料教学,可以选一些语言清晰,语速规范,易于模仿,故事短小,情节性强,语言有趣味和幽默的材料。难度要低于学生的听力水平。这样学生才不会感到有很大的压力,才能使学生集中精力进行口语练习。基于口语教学和练习的训练,我们得将听力训练放在首位。英语会话主要涉及听、说两方面。而这两方面又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要达到语言交谈,首先要听懂,至少要听懂大意,然后才好开口。否则,难以达到交流的目的。
2.创建英语学习情境,搭建口语训练平台
在口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情景教学法,尽量为学生创设真实可靠的英语情景,从而使学生产生对英语学习的极大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在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恰当的教具,设计直观情境,使教学过程直观化,具体化。运用体态语言,趣化语言情境。
根据英语教学内容,以及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性格,营造适合场景,采取夸张的表情、手势、动作等体态语言,调动学生五官和情感投入到学习中,轻松愉快地掌握语言点。
3.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词汇是学好英语的基础,词汇量的匿乏,使学生阅读和写作缺少足够的信心,更难于做到流畅的口语表达。而对于词汇的记忆,最大弊端是容易忘记。我们要强调学生多读课文,结合课文语境学习并记忆单词,还要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新单词造句、编对话。这是突破口语障碍的基本条件。听是基础,没有听就不会说。听是学生学习英语的第一步和突破口,也是学生学习的目的之一。英语教学方程中,听、说、读、写每一种技能都应该是英语整体水平的重要支撑。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依赖大量的听读训练,而且只有重视听读训练,才能为口语交际打下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分配时间,促进学生各个方面均衡发展,使学生口语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4.解决实施实际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在我看来,帮助学生从心理上适应由原来的教学方法向实际教法的转变,同时相应改变自己的学习习惯,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让他们从心理上接受了新的方法,认为它确实能帮助他们提高英语水平,他们才会没有保留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主动去说、去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责任不断的帮助学生获得准确性。学生在进行口头表达的时候,记下其语法、语音等错误,事后予以纠正,笔头练习,应重点批改。无论是口头表达还是笔头练习,都可让学生自己改,培养学生的自我监督的能力,使学生在独立的交际中做到语言准确性。另外,要注意学生的情绪。目前在中学开展实施教学法困难很多,在这种形势下其语法采用传统教学与实际法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不失为一条既实际又可行的教学路子。既不排斥传统教学语法教学,让学生通过传统教法掌握了一定的词法和词汇知识后,再采用交际教法,将他们学的语法、语音等知识在交际活动中转化为听、说、读、写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三、口语测试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测试是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测试的主要目的是获得教与学的反馈信息,可以了解学生掌握听、说、读、写的能力,以利于改进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竞争意识,促进学习,同时也可以检验教师的授课功能,测试可以检查教和学的质量,改进教学法,提高教学质量,口语测试可采用提问、听写、简短交谈等形式。
参考文献:
[1]陈方.情景学习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广州大学,2013.
[2]赵倩.初中英语口语交际教学探索[J].校园英语,2019(46):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