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可视化”在高三英语《读后续写》中的有效应用---新高考英语题型《读后续写》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32期   作者:洪漭
[导读] 基于2017年《英语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的具体目标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在接受高中英语教育后应具备的语言能力、
        洪漭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一.教育背景
        基于2017年《英语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的具体目标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在接受高中英语教育后应具备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其中思维品质体现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思维品质的发展有助于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从跨文化视角观察和认识世界,对事物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为落实新课标下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的目标,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我校在2020年12月开展了“基于思维可视化的教学设计研究”教学开放周活动。本人有幸设计并开设了一节基于思维可视化的《读后续写》的公开课,从中收获很多。
        二、教材分析
        本文材料选择学科网高三一轮复习读后续写经典写作案例,校园生活下的师生互动话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继而产生共鸣。同时,这个故事选择兼具知识性和思维性训练,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产生感谢师恩的思考。
        三、学情分析
        本次课程的授课对象为高三6班学生,学生总体表现出如下特点:
        1.高三6班是普通文科班,大部分学生思维活跃,但在口语表达和书写表达能力上还是比较弱的,课堂写作很被动,需要老师的引导和鼓励。
        2.本班学生已经进入高三一轮复习很长一段时间,对读后续写的步骤和方法有一定的初步认识,但是这种认知尚不够系统和成熟,需要老师的指导进行深入的续写内容框架搭建和语言表达微技巧渗透。
        四、教学目标
        1.学生能有效地阅读故事并通过回答老师问题能推断故事的发展和结局。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教师写作微技巧指导能对读后续写的内容表达有更好的理解。
        3.学生通过自我评估和同学互相评价续写内容,能获得完成读后续写的经验和信心。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 如何通过描述环境、感受、动作和对话来延续故事。
        难点: 如何从衔接、连贯、准确、书写等方面来完善写作。
        六、教学过程
        1.回顾复习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回顾读后续写的步骤,唤醒学生读后写作模式记忆。
        2.阅读故事
        2.1 教师以图表形式呈现给学生构成一个故事的基本要素如背景、人物、 情节、主题等,引导学生快速浏览故事,获得故事基本信息。
         
           
        2.2 教师以思维导图方式帮助学生梳理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细读故事中主要人物学生Steven在教师 Mr. Rowe课前和课后的行为举止变化,理解主要人物Steven人物的情感变化和性格的转变。
        
               
        
       
        
        
        2.3 教师追问学生是什么造成了学生Steven的行为性格的巨大改变,从而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想要表达的主题为:教师Mr. Row的无私关爱和鼓励。
        设计意图:(文章情节和情感的理解是读后续写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大主体,对文章情节和情感的把握决定着写作的主题和质量。在阅读时教师一方面要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带领学生简明扼要地梳理故事的情节和情感,加深对内容的理解,以便扩散思维进行续写。)
        3.续写故事
        3.1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在完成后续的写作中,可以调动自己的多感官,描述人物的所见所听所言所行所思所感,具体而言也就是,后续写作内容可以从环境描写,外貌描写,行为描写,语言描写,情感描写,心理描写等方面来写作。
        3.2 教师设计小组讨论活动,每组学生任意选取续写的其中一个段落进行讨论,每组成员分别对主要人物学生Steven在离开学校的最后一天和多年以后再回母校的场景分享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设计意图:(小组讨论在写作课堂是非常必要的,它一方面可以加强师生、生生间的对话交流,另一方面也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进行续写情节的发展和表达。学生在充满趣味的学习中身心得到放松,主动跟随教师的引导进行思维发散,与同学间相互学习,接受更多想法,把握作者的表达思路。)
        3.3 教师根据学生口头表达的内容进行有针对地指导写作语言的微技能。在表达学生Steven不愿离开老师的不舍和伤心中可以加入面部微表情描写如there was a deep frown on his faces or he sat there with glum looks on his faces等使情感的表达更加细腻生动;在描写外部环境中可以适当使用修辞手法如:The birds  were singing happily in the trees(拟人)or Crowds of students flied like birds out of the classrooms(比喻)等可以让语言表达更有文采;在动作描写时多使用具体动作描写而非宽泛的动作描写如He stood still there, lips quivering, as if to say something or he slowly approached to Mr. Rowe, avoiding eye contact;在表达学生Steven的语言时可以利用已给原文中老师的话语进行模仿回应,如在开学第一课Mr. Rowe welcomed him: “Hi, Steven. I’m happy you are in my class. 在告别学校的最后一天学生Steven可以这样模仿回应:“I am truly happy to be your student ..”.
        3.4 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写作具体内容和语言微技能支架独立完成一段续写内容并展示。
        设计意图:(学生在进行独立续写之前,教师首先通过列举例子演绎语言表达,启发学生自己总结出不同表达方式的特殊技巧,为后续写作铺垫语言表达微技能支架,然后给予学生充足的写作时间去实践。)
          4.润色写作
        教师给出读后续写的评价标准,邀请学生到台前展示自己的作文并给出修改意见。
       
       
        设计意图:(在对学生写作点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以正面鼓励为主,给学生写作的动力和信心。其次教师结合学生具体写作内容因材施教,从多感官点拨学生写作内容,如师生之爱的主题基调要贯穿文章始终,中间情节发展需详细描述主人公情感、动作、语言等使思维表达可视化,结尾需要进行主题总结和升华。最后引导学生在写作时尝试加入微表情、微动作、修辞手法等表达方法,给自己文章注入新鲜的活力,增加语言的文采性。)
        七、反思
            《读后续写》是新高考英语的新题型,英语教师要敢于与学生一起迎接新挑战,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的开展教学。本节基于“思维可视化”的《读后续写》教学尝试,本人从带领学生阅读故事情节,引领体验故事情感到启发学生推测故事发展,尝试了以图表和思维导图的方式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发散思维,在写作中体现了思维的可视化,激发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促进了学生逻辑思维品质提升,落实了新课标英语学科素养。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