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32期   作者:朱子敏
[导读] 目前,新课改提倡的就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朱子敏
        北大新世纪温州附属学校          325000
        摘要:目前,新课改提倡的就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是适合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醉心于音乐学习和创新之中,同时也让他们的创新思维得到提高,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音乐;创新能力;培养探讨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一直都是学校教育工作者重点研究的课题,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关乎他们未来的发展和艺术品质的养成,因此,音乐老师要采取多样性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思维能力。
一 讲解歌曲背景知识,让学生感知音乐
        一首歌的产生都会有一些背景的故事或知识,而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老师要对歌曲进行相关的讲解,要让学生了解这首歌词曲的作者是处于什么历史时期进行创作,背后经历过哪些情境与故事,他想表达哪些价值观与情感态度。在进行歌曲讲解时,老师要播放歌曲的声音来辅助他的讲解,让学生听到歌曲以及背景讲解来感知音乐带来的体验[1]。例如,进行“二泉映月”曲子教学时,老师先让学生对作者进行了解,向他们讲授华彦钧的生平情况,他经历过的磨难,他是在对生活充满绝望,但同时又充满希望的心理状态下创作的这首千古名曲。随后播放“二泉映月”,让学生认真倾听,用心中的共鸣去感受阿炳当时内心真实情感。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懂得音乐创作不仅是为了缓解人的压力,更主要的是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真正的感情。也让学生了解人的感情可以通过音乐来表达或释放的,间接地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欲望。
二 利用乐器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韵律感
        音乐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用乐器来做辅助教学很重要,因为它能给学生带来直观的认识,还能在现场展示音乐独有的韵律感,同时让抽象的音乐理论变得形象、真实、具体。例如,进行竖笛吹凑练习si、la、sol时,可以进行这样的设计:教会学生音阶的正确的指法后,老师不停地在si音上吹出不一样的节奏。例如:老师吹|7 7 7 0|,学生也跟着模仿吹|7 7 7 0|,随后老师节奏变化吹|77 77 7 0|,学生也会跟着吹|77 77 7 0|。课堂上采用这种模式的学习方法,能让学生从模仿进入创作阶段,让学生在模仿中得到创作的灵感,进而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
三 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想象力
        初中音乐课堂在传统教学方式之下,一些老师仍然用逐字逐句的方法教学生去唱歌,以为只要老师教会学生能唱歌曲,这堂音乐课就算成功了。实际上这种呆板的教学方式没有一点能让学生对音乐的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告别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在课堂上可以采取故事导入、讲解图文,展示音频等多种方式,来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氛围,让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激发[2]。

例如,欣赏“化蝶”及“梁山伯与祝英台”时,老师可以先为学生讲解关于这个曲子的传说故事,让他们了解这段流传千古的爱情,建立浓厚的课堂氛围后开始教学。每名学生都会对事物有自己独特的认知,用这样的方式教学后,学生的创新潜能就会被充分得到挖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四 鼓励和肯定,树立学生自信心
        提升学生创新的意识,锻炼创新思维,挖掘创新潜能,让他们的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这些就是进行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目的是让他们逐渐发挥作用,创新能力渐渐得到提升。在这个教学过程中,鼓励很重要,即使只有一个肯定的眼神、一句称赞的短语,一声充满温暖的问候,也会让学生感觉到被重视,带来鼓励,就会让他们树立信心。例如,在进行“月光下的凤尾竹”欣赏教学时,老师让学生双眼闭上,细心聆听,自己想象似乎来到一个充满温馨的地方。曲子听完后,有的学生说到来竹林旁,有孔雀在跳舞;还有的说小溪流水,发出悦耳的声音等,答案不同,都是他们真实的感受。老师要及时给予他们鼓励和称赞,让他们觉得自己的想象力很厉害,信心也就树立起来。通过和谐与民主的学习氛围,学生对音乐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都会大幅地提高或增加。
五 运用设计表演,活动中主动学习音乐
        音乐活动实际上是一块自由展示个性的天地,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去放开手脚去做,是现代教育理论中不断强调的一个重点。在老师心中学生非常重要,超过了音乐。要让他们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去参加音乐活动和表演。音乐教学的活动就应该是学生的活动,教学的效果也要在他们身上体现出来。音乐活动恰好是尊重学生个性的施展,让他们自由尽情地发挥[3]。例如,在教学唱歌过程中,可以抛弃过去那种师唱学仿的呆板教学,以唱、演、跳、评等融为一体的教学方式,把学生单独练习、小组交流讨论学习、以及班级共同进行学习等各种方法融合到一起,让学生主动来参与,使得他们做到真正乐学、爱学、会学,一直到学会为止,这个过程能让他们感受到音乐之美、故事之美和课堂的快乐。
六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的培养前提是对创新意识的培养,具备了创新意识,在学生和生活中学生才有可能进行创新。每名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都有各自不同的思维,具备创新的思维则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老师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让他们善于表达而且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例如,把平常的活动,将舞蹈、唱歌表演引进课堂教学中。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方式,不但能增强学生对音乐浓厚的兴趣,还可以提升他们的创新思维的能力。通过这些丰富的实践活动,引起学生积极的思考,尽情发挥他们的聪明与才智,在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中也能逐渐提升他们的音乐表演以及创新思维能力。
        结束语:总之,讲解歌曲背景知识,让学生感知音乐;利用乐器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韵律感;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想象力;鼓励和肯定,树立学生自信心;运用设计表演,活动中主动学习音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这些教学方式,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让学生喜欢上音乐,在音乐的世界里尽情地享受音乐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邓珊珊.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之路径探讨[J].新课程·中学,2019:3.
[2]王敏.探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成功:中下,2017:159.
[3]林丽清.核心素养下初中音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学探讨[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