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莉苹
广东省佛山市启聪学校 528000
摘要:行动导向教学源于德国。其目标是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能力,它主张学生是学习的行动主体,通过行动来学习和为了行动而学习。学生的技能学习必须通过行动来培养。行动导向教学法主要采用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评估计划的行动为方法,以学生自我构建的行动过程为学习过程。
个别化教育是指教师根据每个残疾学生的实际或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而制定的有针对性的,适应其个人发展需要的教育方案,是帮助残疾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技能,提高教学质量的必不可少的辅助措施。基于行为导向教学理念之下,本文就中重度智障中职生居家饮食个别化教育的有效方式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字: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个别化教育;中重度智障中职生;居家饮食
引言:特殊教育是一个国家、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国特教学校的智力障碍、自闭症、多重以及重度障碍学生逐渐增加,教育对象呈现出复杂性,对中重度智障中职生展开适切、有效的支持性教育策略,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需求尤为关键。结合本校中重度智障中职生的实际,提出了居家饮食个别化教育的想法,以此来满足不同生理和心理差异的中重度智障中职生完成居家饮食学习,改变他们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增强中重度智障中职生个体的认知水平、自理能力,帮助他们学会独立照顾自己,实现生活自理,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中重度智障中职生展开居家饮食个别化教育的过程中,基于行动导向教学理念是对以往的教育教学模式的一种挑战,是从传统的知识灌输走向学生主动参与知识构建,进一步凸显中重度智障中职生在居家饮食个别化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帮助他们逐步获得更好的饮食烹饪技能,提升他们自我服务的意识。为此,笔者就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下的中重度智障中职生居家饮食个别化教育进行深入探究,以便能逐步获得更为理想的教育效果。
一、中重度智障中职生居家饮食个别化教育的意义
基于目前我校智障中职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以居家饮食为主的专业技能课程。课程总目标:为解决学生今后生活实际问题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课程涵盖了烹饪基本功,技能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三大模块。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健康的饮食习惯的养成教育,培养中职生服务自我和服务家人的意识。对中重度智障中职生展开居家饮食个别化教育则是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扬长避短,挖掘潜能,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居家饮食理论知识,技能熟练及素养的全面养成的目标和教学。促使这部分学生学会自我服务技能、自主饮食,以此来保证他们今后在居家过程中能够满足自己基本的饮食需求。从学生未来的生活出发,设计和构建居家饮食教学活动。因为智障学生的认知能力差且行动迟缓,多数家长没有耐性让学生去做事,导致许多的学生缺少居家饮食烹饪的体验和自己能做好烹饪的信心,长此以往,学生居家饮食意愿退却,自我服务意识大大削弱,这对他们来说是极为不利的。而通过对中重度智障中职生展开居家饮食个别化教育则有可能解决上述问题,即使学生在毕业之后待业在家,此时学得的本领也是可以支持他今后独立生活、独立负责自己的一日三餐,这样无疑是解决了中重度智障中职生居家饮食的一大问题,对中重度智障中职生当下的发展和今后的生活来说都有着极大的影响作用。
二、基于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下的中重度智障中职生居家饮食个别化教育策略
(一)关注中重度智障中职生当下的生活需求,以提高学生未来社会生活的质量为目标
基于行为导向教学理念下开展中重度智障中职生居家饮食个别化教育的过程中,为了进一步保证学生主体的学习效果,教师要充分地发挥行动导向教学理念的实际特点,规划课程教学内容,确定个别化教育教学目标,在目标指导下构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一般情况下,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其对周边生活的认识、感悟和体验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不同的学生对生活的认知有所不同,因此,教育教学就要围绕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和实施个别化的教育计划。开展居家饮食与社区融合的教学实践,能够切实地满足中职智障学生对居家饮食的需求,也是本课程开设的核心目标,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出发点,实际展开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便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学会生活,通过学习与社区生活相结合来获取更多的知识。
比方说,教师与学生一起设计每月综合实践主题,带领学生回归社区生活,学着计划菜单,列出需购食材,亲自去市场买菜,回到学校后,学生们再根据菜单,借助可视化教学资源烹饪出美味的食物。开展居家饮食与社区融合教学,结合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任务单,并且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通过这样的方式搭建学生的专业学习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平台,帮助中重度智障中职学生学会买菜、挑选有效期内的食品、辨认各种食材,学会做饭等。为了培养中重度智障中职学生对居家饮食个别化教育的信心,教师可以为学生录制各个技能操作的视频,提供可视化的教学资源,用视频或课件引导学生操作,消除紧张心理。课余时间教师课可播放《舌尖上的中国》视频,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我国饮食文化的历史和内涵,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评价每一位同学的任务完成情况,找到自己和他人的优,明白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师等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总结,以此来促进学生语言发展与专业技能的共同成长,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居家饮食个别化教育的热情,激发学生参与居家饮食烹饪的信心。
(二)充分满足学生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
特殊学校智障中职学生的残疾程度有所不同,且智障类型多种多样。在展开居家饮食个别化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确保教学课程面向学生全体的同时又能满足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以使教学活动获得更为理想的效果。基于居家饮食个别化教育与学生的家庭生活、社区生活、学校生活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因此,执行行动导向教学理念时,教师要整合学校、社区和家庭的教育资源,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于一体,运用多种有效教育途径,促使学生能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以操作练习的方式构建新的知识技能,通过肢体和感官参与学习。通过个性化的活动来增强学生对居家饮食概念的认知。比方说,对于脑瘫的学生,他们的精细动作差,但是计算和统整能力较好,教师在制订教育计划时,就可以避开他的弱点,强化他的优势,在操作过程中给予他们适当的支持;对中职一年级的学生,以烹饪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训练重点,带领学生制作一些简易、美味的主食;二年级的学生,教师就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延伸,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熟练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制作难度系数较大的家常菜。而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教师在确保学生熟练掌握居家饮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情况下,提高菜品制作的难度,将居家饮食与传统节日相结合,饮食烹饪与个人健康结合在一起,鼓励学生发辉想象对所做菜品进行美化、装饰,逐步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良好的品质,切实提高学生烹饪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三)关注居家饮食课程建设的系列化、生活化,为更好地支持学生今后的生活而教
居家饮食课程的目标和方向决定了课程的建设要着眼于学生现实生活,为了他们未来美好生活而教。本着“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理念,因此,课程内容、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活动、课程评估等都要考虑到学生当前和今后的生活、学生个体的差异,注重课程的系列化、生活化以及不同季节、不同地域学生饮食的差异。课堂教学时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下,学生有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与困难。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通过获取资讯,实践操作,评估总结不仅仅是学习烹饪的知识和技能,也是培养他们助人、助己的劳动的观念;主动、乐动的劳动习惯和品质,勤奋、坚持、奉献的劳动精神,这些都将是学生未来生活的必不可少的财富。
结语:综上所述,开展居家饮食个别化教育对中重度智障中职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提高残疾学生的生活质量,提高残疾学生的生命品质。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应该充分发挥行为导向教学的应用价值,在展开居家饮食个性化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支持,以行动导向理念设计教学方案,以此来进一步保证整体的教育效果,促使中重度智障中职生能够逐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更好地保障中重度智障学生在今后的生活获得较高的生活品质。
参考文献:
[1]朱晓菲. 基于"行动导向"教学理念探索中等职校教学改革[J].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7, 000(008):82-83.
[2]徐书芝. 基于行动导向教学的中职学校教学改革研究——以石家庄市第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为例[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