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昌明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柳陂镇中心小学 442532
摘要:小学科学是一门科学启蒙课程,也是发展学生科学思维的重要途径。此外,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关键期,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教师可以以小学科学知识作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将以上观念落实到实际教学中,需要教师首先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并在此基础上采用行之有效的方式展开教学活动,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的探究乐趣,还能够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不断发展。
关键词:小学 科学教学 学生探究能力 培养途径
引言
社会进步离不开科学发展的支持,国家想要更进一步也必须发展科学。新课改过后,基础教育更加重视科学常识的教育,但在多年的应试教育熏陶下,小学教师还不能快速意识到科学教学的重要性,更注重对语、数、英三科的培养,小学生缺乏科学实验和动手实践的机会。科学教学对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比起基础知识更注重动手实践能力。教师要想教好科学这一门课,就必须帮助学生真正了解科学的奥秘,增进科学探究能力,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科学,引导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对此,小学科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更加创新的教学方式,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一、创设情境
问题是启动思维的动力,也是引发科学探究的开端。只有发现了问题,人们才会绞尽脑汁去寻找解决办法。爱问问题是孩子的天性,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学生这一天性,精心设计问题情境,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并勇敢表达自己的观点。例如,学习《土壤里有什么》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前提出同样的问题,让学生去收集土壤,并把土壤带进课堂。课堂上,教师利用烧杯、蒸馏水、木柴等工具对土壤的成分进行检测,让学生观察了解土壤中所含的物质。然后,教师再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提问,让学生把心中的疑惑或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有的学生问:漂在水面上的那层白色东西是什么?有的问:土壤被煮开后到底溶解了没?还有的学生问:把土壤放进水里加热为什么水会变颜色?……学生各有各的疑问,各有各的答案和理由。教师要对学生的问题耐心解答,照顾学生的感受,但是不应将答案一次全盘说出,而要留给学生思考和回答的时间,培养其思维逻辑性,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思路拓宽、思维发展的过程,这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利的。
二、联系生活
科学探究并不局限于课堂40分钟,实际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是检验真知的唯一办法。科学一直是鼓励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增进知识,掌握事物本质及其原理的科目。学生可以了解科学知识并应用在现实生活中,小学科学的内容大多数贴合生活,很多时候教材描写的内容小学生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实例。从生活常识的角度来说,科学知识是人类总结的自然现象和生活常识。小学生在父母的潜移默化之下,学会一些生活常识,对见到的未知现象有着大人没有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小学科学教学应注重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例如,学习《溶解》一课时,教师为学生备好高锰酸钾、盐、砂、小苏打、粉笔末等材料,并要求学生准备些许玉米渣、食用油、酱油、面粉等材料,这些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可见的东西,实验操作起来也容易理解。实验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喜好对实验材料分类,可以按颜色、状态、是否能吃等来分类。实验过程中,教师无须监督实验进度,让学生大胆尝试,随意将材料投入水中进行搅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有的材料很快被溶解,而有的材料却浮在水面很难溶解,有的又沉淀在水底。待学生自己尝试实验一段时间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把相同现象的材料归到一起,经过比较,学生会发现平时不常见的高锰酸钾、小苏打以及常见的酱油、盐、醋等材料放入水中后会快速溶解,而面粉、食用油、粉笔末等会浮在水面或沉入水底,不易溶解。通过利用生活中的食材、物品进行实验,学生更容易理解“溶解”的含义,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使其获得成就感。
三、交流互动推动学生深入思考总结
在实验探究完成之后,为了能够让学生对整个实验进行系统性的回顾,并且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师可以利用互动交流的模式,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总结工作。首先,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互动交流;之后,每个小组派出一个代表,在课堂上向教师汇报小组交流中对于探究实验成功与失败所总结的经验;最后,由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总结本次实验探究中的注意事项,以及通过这个探究实验所获得的启发。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应当时刻注意学生的情绪,因为每一个探究实验都会有失败的学生和成功的学生,对于失败的学生教师应当进行鼓励,帮助其重拾信心。对于成功的学生教师可以进行夸赞,但是也需要及时地提醒学生不要出现骄傲自满的情绪,否则,在未来的探索过程中,容易因为马虎大意而导致探究失败。
结束语
小学生学习科学需要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探究性,科学知识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然规律、社会发展等事情的本质,并且与学生自身发展密切相关,是帮助学生提升自主探究能力的有效办法。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激发自己的潜能,熟练运用学到的科学知识,到达健全人格,各种能力综合发展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蔡刚,李成山.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J].家长,2020(21):118+120.
[2]刘金银.试论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03):102-103.
[3]王宗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方法探究[J].考试周刊,2019(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