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道军
临武县南强镇中心小学,湖南 临武 424301
摘要:尽管如今的教学辅助手段越来越多,但传统的教具在教学中仍不可或缺。新课程标准强调,学校要为教师制作教具学具提供保障。笔者认为,对于科学这一课程,制作教具不仅没有过时,反而尤为重要。制作教具对于教师和学生的成长,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科学素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自制教具 素养 兴趣 效率 成长
一、有利于提升教师的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的基本要素指的是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方法与能力、科学行为与习惯、科学精神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我看来,教师之所以自制教具,可能是因为学校实验室没有现成的教具,也可能是即便有配套教具但并不适用,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可见,自制教具其实是教师为了解决教学问题而创造性地进行研发、创作的行为。一件教具从提出设想到制作成功,往往要经历复杂的过程,如:图纸的绘制修改,材料的选择准备,主体的改进完善,细节的推敲琢磨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运用储备的科学知识,甚至要查询、补强更多相关信息。还得比较什么样的方案更加合理,如何解决一些没有预料的问题。甚至制作完成后检验教具使用效果是否理想等等。这个过程对教师来说,就是在补充知识,积累经验,锻炼意志。比如我在自制杠杆演示器的支架时,最开始使用的小号铁棒,但发现其稳定性不好,后来换成了大号铁棒,这样支架的稳定性更好了,但由于大号铁棒硬度高,难以弯折成适合的铁圈。最后选择了大号的铝棒来制作支架,这样既解决了支架稳定性的问题,又能轻而易举地弯折适合的铝圈。正是这种不断探索、锲而不舍的精神才换来了圆满的结果。我认为在制作教具的过程中的确学到了更多的科学知识、拓宽了科学思维、锻炼了动手能力,自身的科学素养得到了较大提升。
二、能有效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探究实践能力
《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由于有的科学知识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学生觉得枯燥,可能会出现老师光凭一张嘴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的局面。小学生认知事物的规律表明,越是直观形象、新颖稀奇的事物越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当老师摆出一件亲手制作的精美教具,学生的目光和注意力会马上聚焦在教具上。此时,学生多种感官齐心协力,仔细观察实验的现象,静心倾听老师的讲解,认真思考提出的问题,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教具产生兴趣也会迁移转化成学习科学的兴趣。《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强调:“科学探究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我认为,科学探究是科学研究过程的本质特征,制作教具就是一种科学的探究,所以,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在学习《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前,我特意布置了学生帮我准备所需的教具。学生们自学课程内容,讨论注意事项,裁剪粘贴,对比改进,最后完成的作品让我喜出望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动手动脑,切身感受,加深了对科学道理的理解,更培养了探究实践的能力。
三、有助于突破重点难点 提高教学效率
科学教学中,在学习那些比较抽象,学生平时接触较少的知识时,往往会遭遇瓶颈,重点难点难以突破,学生感觉“云里雾里”,而借助自制教具可有效化解这一难题。因为自制教具问题导向明确、针对性强,其目的就是为了辅助学生深刻明晰知识的关键,帮助学生突破影响理解的难点。再加上教具是由教师本人设计制作的,教师对教具的特点了然于心,使用教具也更加得心应手。学生在教具的吸引下,听得认真,学得专心,做得开心,课堂教学效率自然能大大提高。我曾做过一个教具对教学效果影响的调查。在教学《拱形的力量》时,我选择了基础最好的班级(1404班)和基础最差的班级(1402班)做对比实验。在1404班上课时,我并没有使用教具,而仅仅是“纸上谈兵”。在1402班上课时,我让教具“现身说法”。我先把半圆形的冬瓜按一定的方向切成五块,搭建了一个拱形,冬瓜拱竟然能够承受2千克的重力。然后再把原来的五块冬瓜切成长方体一字形摆放,冬瓜瞬间垮塌。通过教具真实、形象的演示,学生深刻理解了拱形承重的秘密。从后来两个班的学生对同一问题“请说说拱形承重的秘密”的回答情况来分析,1402班的学生不管是理解的准确性还是表达的完整性以及语言的连贯性都明显好于1404班。这个案例表明,借助教具确实能有效突破重点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可促进教师交流学习 共同成长
每个人在知识储备、见识视野、能力思维等方面都可能存在不足,同样,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地方或擅长的方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就是这个道理。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在制作教具时,肯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为了顺利解决问题需要“不耻下问”,这无疑促进了教师们的沟通交流。现在都提倡集体备课,但很多时候集体备课只不过是为了收集一些资料,应付检查而已,并没有把集体备课真正落到实处。我觉得科学这门课程的集体备课,学校应制定制度,把制作教具当作集体备课的重要内容。在教具制作之前,老师们提出各自的建议,制作教具时,老师们可以帮忙协助,教具制作完成后,老师还可提出改进意见。集思广益肯定胜过闭门造车,这样制作出来的教具质量更棒,能更好地服务教学。同时,制作教具这一更具实际意义的集体备课形式更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如在制作“杠杆演示器”这一教具时,有两位科学老师曾向我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和意见,结果此教具在湖南省第41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辅导员科技创新成果竞赛活动中获得了一等奖。科学组的教师深受鼓舞,纷纷表示今后要积极参与教具制作,这必将促进教师彼此进步,共同成长。
总之,实践证明,自制教具在学习科学知识,培养实践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在科学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浪潮中,自制教具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广大师生应积极行动,热情参与。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1-3
2、宋天乐.小学教师科学素质有待提高[J].课程.教材.教法.2002(12:58-63)